《没完没了》的北京,北京!
要说的不是现在的北京,2020的北京,而是1999年的北京,是“没完没了”的北京,那时还没有雾霾,还没有奥运,没有非典,也没有新冠。
《没完没了》这片子,属于夏天的啤酒,喝着爽,细品,还有后劲。比如这个香山的场景,在等傅彪。

“我们一般都在八一湖游。”“你也有吃吗?”“有吃有吃,当然有吃。”
吴倩莲在山上跟葛优说她小时候跟傅彪住一个院子,傅彪经常带她去哪哪游泳,游泳回来后吃傅彪家中午的剩饭剩菜特别香。记得我小时候经常跟伙伴们去水库游泳,游泳是非常耗体力的事情,下午回到家就很饿,那剩饭剩菜的味道的确很香。这个细节抓得很到位,显出编剧的功夫来了。

有“后浪”的何冰,有长头发的孙红雷,有敦实的张涵予,还有刘威,徐帆,甚至王中磊,王子文,当然还有在世的傅彪,他演得最好。

里面配乐和歌曲也好玩。比如这个:“别光考验我呀,咱也考验考验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个生肖十二个年。十二年本是一个循环,人与人,没完没了的恨与爱,天与地,没完没了的暑和寒。没完没了的喜怒哀乐,没完没了的苦辣酸甜,没完没了的春夏秋冬,没完没了的刮风下雨和雷电。没完没了的辞旧岁,没完没了的迎新年,十二年又是一个循环!“

傅彪的戏,真挚,松弛,带着性格,不贫嘴,却透着本真可爱,这句“呦,呦呦,呦呦呦,高,真特么高~“还有”十三,路易的。“好演员,可惜了。

最不好的反而是吴倩莲,她就是一花瓶,一“蜜”,透着假和作,是因为人设。最后香山那一幕,救了她,是编剧的好,“童年游泳的戏”给了她一个来历,也给她加了分,说她未成年去新加坡,才有了港台腔。

演技这东西,一位前辈讲:电影难度最高,因为在一个半、两个小时内用一两场戏就说服观众相信和关心演员塑造的人物,需要的方法很多,但成功率很低。而且电影画面大,演员的特写,表情、眼神的变化既是有利的武器,搞得不好又是杀死自己的凶器。

电影界有句行话,叫“没有坏演员,只有好导演。”其实这句话对导演是不公平的。的确有些演员搁在不同导演手里可能有脱胎换骨的不同,但也的确有些演员,或者说明星,根本就不是那块料,死肉一块,搁谁手里也不会开窍。
我认为一个好演员,要么让大家折服于他自己的魅力,要不让大家相信他就是剧中那个人物。二者必居其一。
这点吴倩莲都没有做到。

傅彪,葛优他们没有洒狗血,青筋暴起,也没有挤眉弄眼,捶胸顿足,更没有在脑门上刻字“演技炸裂中”,妙就妙在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恰到好处。这种收放自如把握分寸的功力,全在于能理解并实现牛逼演技的本质,俩字:“准确”。
准确,是一个杰出的文艺创作最宝贵和最难实现的核心要素。

夏天的啤酒有后劲,那时的北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