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贝:特立独行的富二代
在西方艺术史中有三幅画,在我看来有些哲学思考,按照时间顺序是委拉斯贵兹的《宫娥》、库尔贝的《世界的起源》和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在此先不讨论他们画作的的哲学意义,今天要介绍的是每天被自己帅醒的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库尔贝。
库尔贝出生在法国东部的奥尔南小镇,是一个葡萄庄园地主家的儿子,但他不傻,自幼聪明机灵,而且长得挺帅的,看他画的自画像就知道了。别人是没钱请模特才画自己(比如梵高),但他不同了,可能就是自恋吧,经常给自己画自画像,请看下图这浮夸的自画像便知一二。

库尔贝从小就自带领袖气质,可谓出场自带BGM,圈粉无数,一直受周围人关注。他家境优渥,又受人簇拥,加之自己是个帅哥,所以自信心满满,还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你说他傲娇乖张,慷慨大方都可以。
他父亲一开始让他到巴黎是学习法律,但他就想学画画,所以直接投奔到绘画事业中去,一开始他跟别人学画画,后来觉得不如跑到街上观察别人或者去美术馆临摹之前大师们的作品有意思。他特别喜欢卡拉瓦乔和委拉斯贵兹,现实主义的种子在此埋下。

库尔贝所处的时代,有两大画派比较盛行,一个是新古典主义,另一个是浪漫主义。但他特别瞧不起这两个画派,他觉得新古典主义画的是贵族、女神,都是在装腔作势,而浪漫主义则是无病呻吟。
1855年5月,法国巴黎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他带着自己的画作去参展,但是遭到了主办方的严厉拒绝。他没有泄气,而是在博览会周边搭起一个棚子,给自己举办了一个画展,名为:现实主义——库尔贝的40件作品展。人们纷纷被这个棚子吸引,都赶来参看。但这个展览不是免费的,库尔贝收取每人一法郎的报酬,与之赠送的是一张作品的目录,在这目录上写着他自己对艺术的见解——只画自己见到的真实的东西,要创造活的艺术。这点他和卡拉瓦乔非常相似,他们都是只要真实,不在乎美丑。
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在他看来就是民主的艺术,是反应真实生活的艺术。在这个展览中,有他的名作《奥尔南的葬礼》、《采石工》和《现实的寓意:在某个方面决定了我七年艺术生涯的画室内部》(名字太长,后简称为《画室》)。

当时他处的时代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经历了新旧王朝的更迭,社会非常动荡,这时候的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贫富差距很大。他当时接触了很多民主、自由的思想,他虽然是个贵族出身,但他非常体恤劳苦大众。有一次他外出时,遇到了两个采石工人,一老一小在卖力地工作,他很受触动,把这两个人请到自己的画室为他们作画。后来,他在给朋友的信里写到对贫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不幸遭遇的怜悯……可惜这幅画被烧毁了,现在留下的只是印刷品。

库尔贝所坚持的真实,并非简单的照抄原样,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他的画还带有他自己的观点,批判性地进行写实。他画的《奥尔南的葬礼》,描述的正是他生活的家乡的葬礼场景,是一幅群像画。有人冷漠,有人悲伤,他不加修饰地描述了平凡的生活场景。这幅画加上前面说的《采石工》,被当时的保守派大肆攻击,说他把“下等人”和“乡巴佬”引到高贵的艺术中来,是无文化的表现。当然也有进步的社会舆论表示支持,认为他的画是有社会意义的,认为库尔贝的艺术是有前途的。
1855年,库尔贝画了一幅大画来表达了他的艺术创作理念,仅仅用了6周就完成了这幅被他自己称为“概括了我7 年艺术和道德生活的真实的寓喻”的画——《画室》。画上一共有23个人物,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他把自己画在画的正中在作画,右边是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工人们,还有热爱世界和热爱艺术的人民,而画的左侧是日常的世界,是人民、忧愁、贫困和财富,以及那些损害他们的人。而画中的道具也具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画架后面僵硬的石膏像﹐表达了对当时僵化了的学院派的讽刺。

库尔贝曾经说过,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没有见过他们。他的写实主义要比卡拉瓦乔和委拉斯贵兹更进一步。卡拉瓦乔画的是用真实人物来描绘宗教题材,而委拉斯贵兹则是为贵族服务,穿插画了一些底层人民,而到了库尔贝,他直接画底层人民,而且现实中的他直接投身到革命之中。
库尔贝的《世界的起源》体现了他自己的哲学思考,人到底从哪里来?他看到的就是人从子宫孕育,人是妈妈生的。他不知道人类的母亲长什么样子,所以他理解的世界的起源就是来自女性的阴部。库尔贝表达的是人间而非天堂。

我特别喜欢的库尔贝的一幅画是《您好,库尔贝先生》(也有人认为这幅画原名叫《路遇》)。画中描述了他背着画具徒步乡间,遇到了他的顾主和随从,他们在尊敬地给他打招呼。他把地平线压低,让人物显得非常高大,而且画中他把自己的胡子画的很翘,昂着头,表达了画家的自信和高傲。室外充足的光照让整幅画看起来色彩鲜亮,空气透明。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对这幅画的评价很高,他认为,这幅画质朴的构图,让米勒的《拾穗者》的构图看起来有些刻意。库尔贝的画是真诚的。
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到库尔贝出现之前,艺术家的作画基本都在围绕《圣经》的故事进行创作,神话和宗教题材是大家常用的,而到他这里,艺术变为了现实世界。人们把艺术的眼光转移到现实中来。法国的艺术评论家对他有很高的赞誉: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莫奈之前的印象派画家);没有马奈,就没有后来的印象派。
库尔贝在人生的后半生,投身到革命当中,还经历了牢狱之灾,后来流亡他国,在贫困和疾病中客死他乡。本来他可以在家乡安稳地生活,或者是学习法律进入上流社会,也或者发挥自己的绘画天赋迎合当时的社会主流,但是他都没有。他抛弃了容易取得成果的道路,决心把人们的眼光引到现实中来,只画眼睛看到的东西,这些鼓励着后来的画家去打破程式,凭自己的良心去作画。
好了,今天的故事讲到这里,下次再来说一说伦勃朗的故事。
哒哒哒,广告时间到:《卡拉瓦乔:是天才也是流氓的传奇画家》
感谢阅读,如果您恰巧在济南,欢迎━(*`∀´*)ノ亻!到新画室来玩!我们也是凭良心作画(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