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初印象(2)

在纽约的第三天,我去了Columbia Uni打卡。
住的hostel距离哥大不到10个block的距离,很近,加上前两天暴走太多,疲惫的不想去太远的地方,就打算起床后附近转转就好,于是就转去了哥大。
在哥大附近找到个cafe吃了brunch。因为hostel的bagel吃了两天了,只是plain cream cheese,所以想换换口味,毕竟纽约那么多好吃的。
走路去哥大的路上,还偶遇一场警察抓坏人的戏码。当时走在路上,突然听到一阵很大的声响,看到一个人狂奔,后面还有个微胖的警察追在身后,而路的另一边,听到有警车的鸣笛声。这一切发生的很快,快到我还没看清,坏人和警车都跑远了,但还好当时警察只是追着人跑,没有掏枪出来,但还是让我有点心惊肉跳,这要是坏人有枪呢?不敢细想。







哥大的校园挺大的(在曼岛来说),我也没地图,就随便走走,绕着那个Low Memorial Library转了一个大圈。哥大当时是我的梦校,因为他们有个我很想念的PhD专业,只是当时太天真,觉得这个专业很适合我,但根本没想过我完全不适合这个专业(两年后申请的惨败教训)。
当时在哥大还发现了一个他们的有机菜园项目,哥大的街区每周有举办green market,他们的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吧!
从哥大逛出来,搭了个地铁跑去了Chinatown。本来以为会很中国的地方,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第一次到纽约的Chinatown,整个氛围特别冷清,特别萧索,路上也看不到几个人,而当时其实天气还挺不错的,放晴了。于是我对Chinatown的印象很一般,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更谈不上吃到什么好吃的体验了,只是在附近走了走,也没看到任何让我感兴趣的地方,就往Little Italy走了。
这边走边看的,莫名其妙的就走到了SOHO,我手里没地图,也不知道那就是SOHO,但就突然觉得街边的小店有意思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店铺,而且经过Broadway的时候,人流一下多了很多,就是一片闹市,但当时的我还是不知道我已经走到SOHO了,只知道我沿着Prince St在溜达,路遇了好几个很喜欢的店铺,有一家papersource,各种各样的纸品和橡胶印章,看得我特别心情愉悦。还去到一家很棒的花店,整个花店的布置都很美,有一面白色的涂鸦墙,墙上有特别精美的兰花。









无意间看到了Laduree,很惊喜,上一次见到还是在巴黎的时候,当时特别爱他家的macaron,不甜不腻,吃过的很多macaron都很甜腻,而L家的就没有,于是在SOHO的这家店里买了几个,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没有在巴黎买到的好吃。不知道什么是旅行的心理原因。
SOHO实在很漂亮,而且SOHO区的很多道路还保留着砖头铺设成街道,‘cobblestones’ 就是形容这种不平整的砖头路面的,这样的路面大约是在150年前建造的,历史相当的悠长了。SOHO区的建筑也很有特点,而且也属于纽约重点历史保护对象,随便是不能拆除或新建的,当然,包括我前一天去过的格村(/西村)和东村也是属于历史建筑保护区,关于拆除或新建都有有很严格的法律条例。
在SOHO溜达玩,找了个公园用免费的WiFi查地图,发现Highline Park离的不是太远(其实很远了,前一天在格村的时候才是离的近),就决定沿着河边走过去。我真的是太天真了,真的就一路走过去了,走的我累爆了。不过也算看到了好风景。沿着Hudson River徒步,很开心的看着风景还有下城的World Trade Tower。就终于是溜达到了Highline,从Chelsea的入口进去,边走边欣赏公园各种不同角度的风景。














Highline是废旧的铁路轨道改造的,全场两公里多,从14街道一直北上到34街,2009年开放,初期只是周边的居民的公共绿地空间,这些年口碑太好了,几乎成了每个来纽约旅行的人的必去打卡处。
我2016年去的时候,人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当时不会觉得很拥挤,现在的highline(疫情前)几乎就是爆满的程度,当然,也看天气,天气好的时候基本就移动缓慢。当时第一次到纽约,我特意去这里,有部分的原因是我之前的工作,之前主要是做环保方面的工作,城市生态也属于我当时的工作内容之一,包括城市慢行系统,所以16年来纽约的时候,特意去highline漫步。
highline融合了自然生态和人文艺术,途中有不少装置艺术,也保留了不少空间为公共艺术生活提供场地,例如有小剧场之类的台阶和舞台设置,废旧的轨道也保留了部分,放置了躺椅,可以在轨道上滑动,特别有意思。而穿过Chelsea market的那部分,是一个market,有手工艺术品售卖,blue bottle咖啡,还有一些街边小食,有供人们休息用餐的座椅,很适合走累了吃点东西休息一下。
虽然全长也就两公里多,但对于我这个当时第一次去的人,觉得这条公园线很长。我去到每个新地方,第一次总会有很长很远的错觉,初次从A到B,总是花更长的时间,而从B返回A的话就会很速度。应该是对于一个地方的新鲜感让我沿途很费时间逗留。当时沿途边走边休息,正好是傍晚时分,五六点的时候,太阳慢慢从Hudson的另一端落下,公园里的光影斑驳变化,而且自己对于沿途那些公寓里的人也是各种好奇。有的地方能透过窗户看到公寓内部大致的景致,我这种时候就会想啊,住在这样的公寓里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之前在巴黎左岸溜达的时候也做过这样的想象,但不是所有到过的地方都会这么去瞎幻想,应该是一种向往吧,所以才会让自己去想象。
那天晚上回去的还算早,所以就决定第二天要早起。
在纽约第四天的我,早上七点就醒了,在hostel昏暗的房间里,换上了跑步的装备,拿了房卡和手机就出门了。
十月初的纽约清晨,温度有点凉,长袖跑步T外面还加了件hoodie外套,公园的草地还有很大的雾气,白茫茫的,宛如仙境一般缥缈。按着地图找到了大湖,也就是中央公园最大的湖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reservoir。简单热了下身,就跑去来了。我很少在户外跑步,在纽约之前,只在香港出差的时候户外跑过几次,在北京生活的时候,都是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跑步,所以我对于户外跑步很小白。






那天,第一次在这个大湖跑步,整个人状态很一般。因为当时清晨空气温度有点低,所以跑步这样的有氧剧烈运动使得呼吸略微有点难受,而且我当时“第一次”的好奇欲上来了,所以并不是专心在跑步上面,而是不时的欣赏这湖周边的风景。也因为当天起了个早,在中央公园遇见很多早起锻炼的人。虽然我这个城市的游客,但换上跑鞋在公园跑步的我,有一种“我生活在此地”的错觉,是使得我区别于其他游客的分界线。
跑完步去JOE买了杯cafe au lait,回到hostel,继续吃bagel。中午出门,搭了地铁去Brooklyn,去的是Williamsburg,那会已经看过Broke Girls了,所以对于Williamsburg有种期待。刚从地铁站出来就遇上内急,纽约找厕所实在是艰难,这趟旅行一路就是各种发掘纽约可以使用的公共厕所。
于是就无意进到一家很可爱的cafe,有漂亮的pastry,买了杯冰抹茶拿铁,没有很浓,可能因为冰放太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天不是周末,所以街上没什么人,冷冷清清的感觉。到处随便走走,走着走着就走到东河边,看河对岸的曼岛。






搭地铁去了Park Slope,是一片很有意思的community,不过还是喜欢Williamsburg多一些。在Park Slope找到家Luke's Lobster,当时很饿了,但还是to go,带着龙虾卷去了Brooklyn Bridge,一路走过去的,太累了。
但看到夕阳前的Brooklyn Bridge就一切疲惫都消失了。在公园里吃完了龙虾卷,然后小小休息了一下,就开始爬桥去了。从Brooklyn走去Manhattan,走一半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灯火璀璨的曼岛downtown。走在桥上的时候看到一个男的推着自行车过来,默默的把一个锁锁在了桥体的铁架上,静默了一会,可能对着锁或是自己的心说了一些话语,然后又默默的离开了。那时候的布鲁克林大桥上还有很多这样的爱情锁,就如以前巴黎塞纳河桥上的那些爱情锁一样,情侣们通过这样的小仪式加深他们的爱情。
又是一个暴走了三四万步的一天。
















纽约初印象(合集-2016) https://www.douban.com/note/768062458/
© 本文版权归 不ugly的Bett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World Traveller & Life Explorer la vie est ailleurs & eudaimonia 我...
不ugly的Betty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魔幻南美(1)--秘鲁利马 (13人喜欢)
- 关于中美对账这件事 (14人喜欢)
- 伦敦假期(4) (16人喜欢)
- 伦敦假期(3) (12人喜欢)
- 伦敦假期(2) (1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