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小心思,一样又不一样
拿到这本《我的橡皮筋,不给你》,封面调皮的字体以及煞有介事的小主人公形象,使人忍不住翻开书页。一根妈妈不要的橡皮筋就能当做宝贝,一起洗澡、睡觉,一起臭美一起去恶作剧去与动物嬉戏,甚至去拯救地球……小小的一根橡皮筋,纵然千金也不换。缓缓翻完,我的嘴角一直是上扬的,想起自己小时候,一张属于自己的贴画、吃完糖果的糖纸、外面捡的一片红叶……都会小心地放在小盒子里珍藏。每一样专属于自己的小东西,无论它价值几何,都陪伴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现在我也有了孩子,娃的玩具书籍一大堆,每回想着断舍离,想把他玩残的玩具、藏在电视机后面小盒子里的一颗曾经镶嵌在我头绳上的珠子、衣服的吊牌、他爸的废弃车钥匙……丢掉的时候,娃马上抱走他的宝盒,一脸防备地想找新的地方藏起来,在得到我的十二分保证之后,才放下心来。我忽然放弃了,因为我知道,等他想扔的时候,他自己会扔的,我只要等着就好了。
睡前读书是我们多年的习惯,娃一上床就自自然然地拿起我放在床头的书,兀自翻开。
“咦?是橡皮筋。”
“妈妈!妈妈!”
“这根橡皮筋是要扔掉吗?”
“妈妈,这根橡皮筋给我吧,好吗”


娃童稚的声音回荡在房间,那绘声绘色的小模样,仿佛他就是书中兴奋的小女孩。看到还有妈妈的应答,娃还主动要求我扮演妈妈的角色,来配合他。
“嗯。拿去吧。”我从善如流。
看到故事中的小女孩拿橡皮筋做各种事情,孩子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说要是我,我要拿他做弹弓、去跳伞;看到拯救地球的页面,娃也拿手指模仿弹指神功,嘴里发出“biubiu”的声音,仿佛他也在帮忙消灭坏蛋;看到小女孩坐在女王椅上,拒绝排队来换橡皮筋的人时,小家伙也作出频频摆手的姿势,那傲娇的小表情看的人忍俊不禁。


作者吉竹伸介简直太懂小孩子了,绘本中切合儿童场景语境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活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配上高品质的插图、有趣稚拙的画面,称得上一次完美的亲子阅读体验。
读完书,我又跟孩子聊了聊,告诉他只要是属于他的东西,他都可以自己支配,去享受和它一起的时光,但当有一天它离开了,比如玩坏了或不见了,我们也要正视它的离去,记得曾经的欢乐,带着对它的记忆去继续快乐的生活成长,你又会找到那个新的“宝贝”。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物权敏感期,我们做家长,需要正确的引导,不是替他做决定也不是强迫分享,成长需要慢慢来。该他懂的分享和舍得自然会来。

童年的小心思,一样又不一样。对孩子,我想我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