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
事件哲学,强调突发、偶然性、断裂的发生,而这似乎就是一种唯意志论中接受被决定获得的自由。因为人总是无法预料发生什么,人无法决定自身的欲望是什么,欲望一旦引起行为,那么人就必须视这种行为是主体触发的,这也就是肯定了自身那被预先决定的欲望,也开放了各种可能性(未知),甚至可以转换视角,撕裂之前的逻辑。肯定了不可预料这种在怀疑精神下同样可以取得的立场——建立了一个形而上姿态,不可预料究竟是否是真随机还是人的无知导致就没有很好的说明。 关键还是主体对于世界的重要性,因为世界总是处于某种视角——主体必须存在,理解世界的视角转变,对世界的理解为发生转变。世界总是欠缺的,世界需要存在者,这也就是为什么事件甚至可以作为本体论的基础,实际指向的就是那么一个看见真实(裂缝)的主体。 “个体性在否定基本现实的有效行动中呈现自身,这个行动在下述程度上有效——它辩证性地克服给定的‘是’。” 自由=否定性=创造性。 “阻碍一个事物实现自身的障碍物,往往恰是该事物得以存在的必要状况。” “在齐泽克对黑格尔的激进解读下,绝对精神(精神自我发展的最终状态)不再是“大写的历史”之演进过程中的实体/主体,而是事件性地直面创口——直面“现实世界”与真实之间的那个本体论裂缝。这就是黑格尔“世界之夜”隐喻之所指。“现实世界”,永远无法自身成为绝对、成为整体;真实本身,就是结构性内嵌于“现实世界”中的那个缺口。精神,正是起于这深渊性的“世界之夜”(世界的否定面),刺入当下“现实”中,不断撕裂其自我封闭的“总体化”企图。”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