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笔记(二十八日,千年都江堰)
明天就要去下一站了,今天,我们的成都时间还有24小时。
所以,都江堰是要去的。
关于此地,还是高中时通过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才了解的,里面是这样写的: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顶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
应该说,这个评价拔的过高,和大众的认知差距明显,但其中的道理却不假。
我和李哥、小张一说,他们也动了心。
于是,我们开着智骏电动车朝着七十多公里外的都江堰前进。
天府之国的六月是一个好时节,青山绿水,气候宜人,我们的车很快到达目的地。
一到,就碰到当地的一位大姐,她知道更好的观景地,商量好费用后,我们跟着她一路往山上爬。在西边的玉垒山上,大姐细致的给我们讲解。
我们知道,通过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三个设施,结合内江,李冰父子很好的控制住了乐山地区的水患,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缺水,同时通过河道走向、内外江宽窄深浅,很好的避免了泥沙堆积。因为优异的设计,这个工程,今天还在发挥重要作用。放在世界范围,也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还去了上游的都江堰大坝,在2008年,因为汶川地|震的影响,大坝一度十分危险,如果出事,成都平原将被大水淹没。幸亏抢修及时,加上都江堰本身的以疏为主的处理方式,终于平安度过难关。
看着东去的岷江,我们充满了敬佩!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这种巧妙的设计和施工,真的泽被整个四川。直到今天,位于鱼嘴的大坝放水时,还有重要的仪式。
一件事做好了,其影响可以穿透历史,后世的人们也自有中肯的评价,玉垒山上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就是明证。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所举了三个石匠的故事,来说明从事工作时,以建造一座教|堂的心态的重要性。
此刻,此地,李冰父子的作为竟和德鲁克的见解跨越千年形成了某种共振。现代社会习惯于快节奏,太多的短期行为,难免浮躁。看看千年工程都江堰,或许能给我们以启示:
在个人、企业等组织中,核心的一条,是去真诚、认真的思考,怎样为社会创造扎扎实实、明明白白的价值。
再简单一点就是:做好你的工,其他交给时间!
都江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