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以航

语文老师累病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教理科毕业班的语文,让这位呕心沥血的老师付出了比平时多几倍的力气。这一节课,暂由语文课代表带领大家复习词语。遇到的第一个词便是——“一苇以航”。
那个下午天气阴沉,西北风肆虐。课代表面有难色地站在讲台上,镜片的反光使他焦灼的面庞令人怜悯。他望着下面,意思很清楚:谁能说一下这个词?或者它的引申义。
一位同学怯生生地站起来说:“这个词有战战惊惊的意思。”另一个同学立即纠正:“不对,正相反。它是说临波的裕如,一种轻松。”周围传来一阵不太友好的笑声,可是马上就有人表示同意。又一位同学说:“这个词主要是指水域的辽阔,相比之下小船才如此渺小。”可这个说法遭到了不少同学的反对。他们说:“明摆着,只有水面窄狭,才能以一苇去航行。”
那个下午大家的心绪都不好,心情不佳的直接原因是排在前三名的班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转走了,转到另一所对学校构成直接挑战的高中。而他行为的直接意义等于承认了我们所在学校的教学差强人意。要知道,这个班是学校十个快班中的尖子班呀。
——举个例子,举个例子,课代表挥动两手制止大家的吵嚷。一位女生站起来,“比如说中日一衣带水、一苇以航。”少提小日本!周围几个男生粗着嗓门喝斥:“心里烦啊,再提一不留神先灭了狗日的。”有人鼓掌赞同。
班长“巧姐 ”站起来。“老师说,我们理科生学习词语常忘记了情境,老是干巴巴的,加进语境就好理解了。”有同学赞成说“对啦,班副不就是一苇以航吗?”大家顿时醒悟,对呀!班副的情况就是一苇以航。可是,以物理课代表为首的一批“稳健派”表示反对,说咱们没转学的才是一苇以航呐。
那个下午的天气和大家的心绪都糟透啦,因为与其说一个词语难住了一班理科生,不如说一班理科学生面对自己不拿手的学科还是找不到面对理科试题的那种自信。
课代表好不容易制止了大家的争辩。说:“语文老师说,一定要克服理科思维,理解词义不必先计算海水的面积,再弄清小船有多大……”哄地一声,大家全笑了。不排除有个别同学是在起哄,但大多数同学的态度是认真的。课代表的话使得课堂气氛更严肃了,大家已经越来越感觉到理科生不能不面对的来自语文的压力。
麻烦啦,转进班里才三个多月的韩国学生朴顺哲脸都成了茄子色了。他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对同位低声抱怨:“汉语怎么这么难呀?一个词,讨论了这么半天,让人怎么学呀?”同位同情地望着他,“知道汉语多伟大了吗?告诉你,这是本单元最简单的一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