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示部》社
社【shè】,土、地、社,本是同一個字。甲骨文的字形像一個土塊立於地上,這可能是「社」最原始的形象,應當是象形字。本意為封土立社、祭祀土地之神。
「土」字後來專用於表示泥土的意思,而土地之意則另加聲符「也」寫成「地」來表示,土地神的本意則另加意符「示」寫成「社」來表示。篆文「社」从示、从土,土亦声,成了會意字。

《說文解字·土部》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
《說文解字·土部》地: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列也。从土也聲。
《說文解字·示部》社:地主也。从示土。
許慎說的,都不是這些字的本意。
《白虎通義·社稷》: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穀眾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穀之長,故封稷而祭之也。......不謂之土何?封土為社,故變名謂之社,別於眾土也。......社無屋何?......社稷,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社稷所以有樹何?尊而識之。
在進入農耕社會之後,人們開始意識到土地對於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為了感恩土地給人們帶來的福祉,人們便在其聚居的邑外封土立社,並且種上樹,每年春祈秋報,以祭祀土地之神。因為五穀是生長於土地之上的,所以人們就把稷神與土地神一同來祭祀。
【社稷】社是土神,稷是穀神。
由於祭祀社神與稷神,於是就把居住在同一個地方的人們聚集在了一起。每個聚邑、每個村莊、每個諸侯國都會建立自己的社,而要伐滅對方的部落或國家,也是以毀掉對方的「社」為標誌。所以「社稷」後來就成為了國家的代稱。
【社神】社神即后土,稷神即后稷。自夏代以來,社神就一直是句龍,即「禹」。稷神原為烈山氏之子「柱」,後改為周人之始祖「棄」。
【社稷壇】天子除了他自己的王社之外,還要為天下百姓立太社;諸侯王除了他自己的侯社之外,還要為百姓立國社。天子的太社要按五色土(東方的青色土,南方的紅色土,西方的白色土,北方的黑色土,中央的黃色土)來封;諸侯的國社只能以當地的土色來封,上面還必須覆蓋以黃土。
【社日】古時祭祀社神、以祈農事豐收的日子。先秦時期只有春社,漢以後始有秋社,宋代開始定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為春社,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為秋社。春社為祈穀,秋社為酬神。
《詩經·大雅·甫田》: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
甫田,即公田。齊,指濁酒;明,即玄酒,用於代替酒的清水。犧羊,是用羊作祭祀的犧牲。社,土地神。方,四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