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BE美学”嗑的到底是氛围还是脑补?
我其实get不到cp之间所谓的be美学。 有些人可能嗑的是“be意味着真过”,有些人嗑的是“be了还要在一个团里永远互相亏欠”。 大概能懂这些嗑点,可是难道你会跟你结束得并不体面的前男友缠缠绵绵至死方休吗? 借用看过的一个河内小偶像说的话 : “我不想跟你成为cp,因为不是cp就不会be。” 当一辈子的好朋友反而有更多未知角落的情愫可供看客揣测。
不过太哥们老铁的那种相处模式不行,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赫海,这对真的很著名嗑的人也很多糖也发的很多,呃呃但是过于坦荡了,坦荡到让我觉得这对是会在自己的新婚之夜放着新娘不管去陪对方聊一晚上天、甚至还要拍张合照发ins引起cpf狂欢,但最后还是拍拍对方肩膀回到自己的家庭的那种。
说到说去感觉还是就很主观的看两个人的磁场,既保持安全距离又给予全盘的信任是最好嗑的。 还有就是,不一定要是很能互相包容的soulmate啦,那种两个人相处的时候偶尔闹别扭,今天不熟明天复婚的也好嗑,再怎么欢喜冤家相爱相杀,两个人永远是对方那么多好朋友里面最特别的那个。
特殊对应就是甜,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带第三人嗑双标糖呢?
轰轰烈烈的be了的话,毋庸置疑两个人都在对方心中有特殊的位置,但是这种特殊中带着尴尬和怨怼的气氛真的离美学这两个字太远了。而且没be就不特殊了?不见得吧。 朋友也分普通朋友和密友,前几年“能成为密友大概总是带着爱” 早在各家rps里面被用烂了,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其实是比你是我最爱的人更有安全感的一句话。
并且我一直认为cp间的氛围有一半是靠脸形成的,可谓是天选颜狗。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