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启的转变(风起长林-第9到12集)
从第5集开始,也就是大同府案之后,会觉得剧情有点拖沓,尤其是观剧者心情略有浮躁下,更甚。但是有时候仔细去观赏剧中人之间相互的行礼,或者换一种略带趣味的心态去看濮阳上师的“实验操作”,心情一下会变好很多。我甚至觉得郭京飞在本剧中还充当了一个“黑色幽默”的任务角色,不是濮阳缨。 我之前说过,萧元启是本剧另一个意义上的主角,甚至比平章、平旌更重要。他是正儿八经的皇孙,父亲和皇帝是亲兄弟,他和太子是堂兄弟。但由于他父亲的原因,他变成了一个不受待见的闲散皇族,并且在母亲去世之前他并不知道真正的缘故。因为遗腹子的关系,他所有的教育和眼界大多来自母亲,这也奠定了他悲剧的根源。第12集,他的母亲莱阳太夫人下线,随着唯一的至亲和依赖离去,他的世界倒塌了。同时因为母亲留下的书信,他的世界观也倒塌了。 剧里刚刚出场的萧元启,虽然无职无爵,无权无势,但是心中却有热血和正义,勇于相助弱小,也敢于对抗强敌。他其实是想好好作为一番,搏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的。同时他又很孝顺,对于寡居的母亲,时时记挂在心,连在外游历山水都不敢久游。对于这样一个少年,你能说他不好吗? 可是他为什么会变了呢?除了墨淄侯和濮阳缨的不良诱导,我觉得最大的影响还是来自于他的母亲。 在大同府时,因为对抗,他首次杀人。那个时候善良的他因为这事手抖了好几天,心情也好几天都平静不下来。到母亲被杀的时候,他亲眼看见了母亲不堪的结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彻底崩溃了。在这个最脆弱的时候,他不知道怎样去发泄和平衡心里的难过和伤痛,甚至他还受到了误导(母亲遗书里面的恨)和蛊惑(墨淄侯和濮阳缨)。(有一说一,濮阳缨这个神棍对于人心的把握还是有一手的,只是失败在了平章那一节。) 于是我们之前看到的元启不见了。之前会为了杀一个“敌人”而内心不安好几天的萧元启,变成了一个为达自己目的,让数万百姓置于战火纷飞、流离失所的境地也毫不在意的莱阳侯。
其实萧元启和萧平章的身世有点像,也有关联。但是一个被心胸狭窄、内心充满仇恨和愤怒的母亲带大,一个被心胸开阔、乐观开朗的王侯夫人教导,导致了他们今后不一样的人生。
我觉得榜2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绝对的正义和黑暗,白与黑。每一个反派在成为反派时都有一定的缘由,虽然这些缘由并不是他们必然成为反派的理由。 面对逆境、困难、痛苦、伤恸... ...时,心里有光的人必然能找到一条更明亮的路。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心里有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