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扇轻摇过夏天
小石头“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口中哼唱着《济公》的主题曲,手中颠三倒四地摇着一把蒲扇,用故意蹒跚的脚步模仿济公的怪模样,逗同伴哈哈大笑,不啻为儿时坊间的一大趣事。荏苒光阴倏忽而逝,物是人非事事休,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而那留在记忆深处的蒲扇却成了浓郁乡愁的牵挂。蒲扇质轻、价廉,是夏日乡村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我对蒲扇的了解,皆源于电视剧《济公》的上演,一把蒲扇暗藏千变万化般的玄机,能在嬉笑怒骂之间惩奸除恶,此情节顿时吸引了孩童们的注意力。于是乎纷纷翻箱倒柜寻摸出家里的蒲扇,在村头的老杨树下聚集,一颦一挑,一扬一藏,惟妙惟肖的神韵倒是有几分相似,唯独没有千般幻化、撒豆成兵的神奇。是不是济公的蒲扇内暗藏机关呢?孩童们七嘴八舌的争论必不可少,然而枉费折腾终无成效,一柄柄完整的蒲扇也在玩乐的对打中把扇面弄得千疮百孔,只得悄默声把蒲扇藏回原处,免除一顿皮肉之苦。“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彼时乡村,电风扇还是很稀罕的家什。蝉鸣声此起彼伏时,正式宣告炎炎夏日即将到来。走街串巷的货儿郎挑着担,摇着拨浪鼓在村头使劲吆喝,让村里农闲后的人们渐渐围拢到货摊前,针头线脑薄荷糖,粘鞋胶水小纸炮,扁担上还挂着小铲小挠、女孩的红头绳和蒲扇,琳琅满目的东西吸引孩童和大人来围观。有的人家会添置几把蒲扇来驱蚊避暑,货儿郎趁此机会给这家的孩子一个薄荷糖,惹得周遭同伴羡慕不已,纷纷缠着父母买点东西,然而囊中困顿时期,大人买东西是“矜持”的。蒲扇的实用还是吸引了大人的目光,一把两把,片刻功夫,挂在扁担上的蒲扇就各归其主了。一把蒲扇摇出了一爿夏的天地。凉席、蚊帐、拖鞋……盛夏及至,这些与夏有关的风物,渐次登场,记满了乡村生活的尘埃与情愫。蒲扇买回来,母亲就寻几片布条给扇子缝上一道花边,保证扇子边缘不破损,延长使用寿命。节俭,在点滴;惜物,是常情。新蒲扇往往是孩子夏日的最爱,扇风的同时还不忘在上面留下一点念想:横纵的笔道,调皮的笑脸,甚或“到此一游”的标记,点点滴滴,记载了彼时的童真和玩劣。读书后,才晓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之类的诗句是适用于蒲扇的,而当初的胡画乱涂真真切切地浪费了几把蒲扇的价值。裹了边的蒲扇结实硬朗,有时我们还会把汤碗置于其上端到村头,只为和小伙伴边吃边耍。蒲扇皮实耐用,偶尔会把汤洒到蒲扇上,用水一冲,阳光下晒干,照旧使用。蒲扇的摇动需舒缓、不紧不慢;儿时的我们却是急躁、心急火燎。有时会持蒲扇对着汗水淋漓的伙伴急速扇风,他在大呼凉快的同时自己的手臂却酸痛发麻,远不及电扇的厚道管用。随着电灯入户,家家在堂屋挂上了自动旋转的电扇,而月朗星稀之际,村头纳凉的人们也逐渐稀疏,孩童也少了遥看月宫嫦娥、聆听乡村俚语、传播鬼魅故事的机会。“蒲扇纶巾老秃翁,一天明月一山风。闭门谢绝人间事,一任浮云过眼中。”悠悠时光,蒲扇平实,承载了乡村的一夏清凉。曾在皖南的古村落旅游时,看到凭栏轻摇蒲扇的老人或是闲依露井、笑扑流萤的少年,心头涌起莫名的感动:熟悉、亲切、温暖、幸福!蒲扇,承载了前辈人的朴素,勾起了无数人对乡土的回忆。情思怀旧,蒲扇透着一种古老与童真的情愫!一把蒲扇,扇得斗转星移时光蹉跎,扇得岁月浓稠思绪寥落,唯余芳郁馨香一缕,渊源流传,凉风习习!轻摇过夏天
小石头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口中哼唱着《济公》的主题曲,手中颠三倒四地摇着一把蒲扇,用故意蹒跚的脚步模仿济公的怪模样,逗同伴哈哈大笑,不啻为儿时坊间的一大趣事。荏苒光阴倏忽而逝,物是人非事事休,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而那留在记忆深处的蒲扇却成了浓郁乡愁的牵挂。
蒲扇质轻、价廉,是夏日乡村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我对蒲扇的了解,皆源于电视剧《济公》的上演,一把蒲扇暗藏千变万化般的玄机,能在嬉笑怒骂之间惩奸除恶,此情节顿时吸引了孩童们的注意力。于是乎纷纷翻箱倒柜寻摸出家里的蒲扇,在村头的老杨树下聚集,一颦一挑,一扬一藏,惟妙惟肖的神韵倒是有几分相似,唯独没有千般幻化、撒豆成兵的神奇。是不是济公的蒲扇内暗藏机关呢?孩童们七嘴八舌的争论必不可少,然而枉费折腾终无成效,一柄柄完整的蒲扇也在玩乐的对打中把扇面弄得千疮百孔,只得悄默声把蒲扇藏回原处,免除一顿皮肉之苦。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彼时乡村,电风扇还是很稀罕的家什。蝉鸣声此起彼伏时,正式宣告炎炎夏日即将到来。走街串巷的货儿郎挑着担,摇着拨浪鼓在村头使劲吆喝,让村里农闲后的人们渐渐围拢到货摊前,针头线脑薄荷糖,粘鞋胶水小纸炮,扁担上还挂着小铲小挠、女孩的红头绳和蒲扇,琳琅满目的东西吸引孩童和大人来围观。有的人家会添置几把蒲扇来驱蚊避暑,货儿郎趁此机会给这家的孩子一个薄荷糖,惹得周遭同伴羡慕不已,纷纷缠着父母买点东西,然而囊中困顿时期,大人买东西是“矜持”的。蒲扇的实用还是吸引了大人的目光,一把两把,片刻功夫,挂在扁担上的蒲扇就各归其主了。
一把蒲扇摇出了一爿夏的天地。凉席、蚊帐、拖鞋……盛夏及至,这些与夏有关的风物,渐次登场,记满了乡村生活的尘埃与情愫。蒲扇买回来,母亲就寻几片布条给扇子缝上一道花边,保证扇子边缘不破损,延长使用寿命。节俭,在点滴;惜物,是常情。新蒲扇往往是孩子夏日的最爱,扇风的同时还不忘在上面留下一点念想:横纵的笔道,调皮的笑脸,甚或“到此一游”的标记,点点滴滴,记载了彼时的童真和玩劣。读书后,才晓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之类的诗句是适用于蒲扇的,而当初的胡画乱涂真真切切地浪费了几把蒲扇的价值。裹了边的蒲扇结实硬朗,有时我们还会把汤碗置于其上端到村头,只为和小伙伴边吃边耍。蒲扇皮实耐用,偶尔会把汤洒到蒲扇上,用水一冲,阳光下晒干,照旧使用。
蒲扇的摇动需舒缓、不紧不慢;儿时的我们却是急躁、心急火燎。有时会持蒲扇对着汗水淋漓的伙伴急速扇风,他在大呼凉快的同时自己的手臂却酸痛发麻,远不及电扇的厚道管用。随着电灯入户,家家在堂屋挂上了自动旋转的电扇,而月朗星稀之际,村头纳凉的人们也逐渐稀疏,孩童也少了遥看月宫嫦娥、聆听乡村俚语、传播鬼魅故事的机会。
“蒲扇纶巾老秃翁,一天明月一山风。闭门谢绝人间事,一任浮云过眼中。”悠悠时光,蒲扇平实,承载了乡村的一夏清凉。曾在皖南的古村落旅游时,看到凭栏轻摇蒲扇的老人或是闲依露井、笑扑流萤的少年,心头涌起莫名的感动:熟悉、亲切、温暖、幸福!蒲扇,承载了前辈人的朴素,勾起了无数人对乡土的回忆。情思怀旧,蒲扇透着一种古老与童真的情愫!
一把蒲扇,扇得斗转星移时光蹉跎,扇得岁月浓稠思绪寥落,唯余芳郁馨香一缕,渊源流传,凉风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