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如何治愈?
结合《园艺疗法概论》+ 看过的资料,对“园艺疗法”进行梳理,以温故知新。

✿ 园艺疗法 ≠ 园艺活动
美国园艺疗法协会的定义:
—— Horticultural therapy,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治疗对象从残疾人、高龄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能者、滥用药物者、罪犯以及社会的弱势群体,逐渐扩大到儿童、青少年、承压的健康人群。
简言之,就是通过园艺活动,改善人的身心健康。

与园艺活动不同之处在于:
园艺疗法需要专业治疗师的引导、评估,侧重对特定人群的治疗,更注重过程;
园艺活动则简单一些,大多数人都能参与,更关注植物的生长。
相同之处:都要亲身参与、侍弄植物,并或多或少得到精神、身体上的受益。

从上图看,
园艺疗法与芳香疗法、花疗法、药草疗法,以及部分艺术疗法相覆盖,
因都涉及植物的使用,统属于植物疗法;
而植物疗法、动物疗法(骑马、宠物)、艺术疗法(舞蹈、音乐、绘画)等,
使用不同的媒介,形成不同的活动内容,皆有益于身心治愈,都称为辅助疗法。
✿ 怎么发挥作用?(理论依据 )
【五感刺激】
刺激 ⇀ 感觉 ⇀ 接收 ⇀ 反应,
人类主要通过视、听、嗅、触、味五感,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
而植物的外观、挥发物、生长过程、安静陪伴,能提供对应的感官刺激,使人产生正向、内化的影响。

【恢复性环境】
“恢复性环境”理论,主要有Kaplan夫妇的注意恢复理论,和Ulrich 的心理进化理论。
“恢复”意为,重新获得在适应外界环境过程中被损耗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
注意恢复理论认为,在某些环境中,日常消耗巨大的“集中注意力”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
心理进化理论关注压力,认为在某些环境中,人的注意力能被吸引,从压力琐事、消极情绪中脱离,产生积极情绪,从而使失调的生理系统得以平衡。

此处的“环境”,是和日常情境不同(离开)、相对吸引人(迷人)、有足够内容和结构(程度)、与个人所需和表达匹配(相容)的所在。
因人而异,可以是森林、公园绿地,也可以是熟悉的街道、室内某个角落。 【亲生物假说】
从进化角度看,现代人类的进化是在外界环境中进行的,生理结构与神经系统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
所谓的亲生物性(Biophilia Hypothesis,Edward O. Wilson),就是说,人类基因中存在与自然亲近的本能,会寻找与动、植物,其他生命之间的联系。
人们本能地会喜爱自然环境,去亲近有生命之物;当身处其中,会产生一种“回家”的感觉,身心放松。 此外,还有 【稀树草原偏爱理论】 、【瞭望-庇护理论】、 【场所依恋理论】 、【“原风景”理论】 等,不一一赘述。
✿ 满是好处 ——
尽管是种辅助疗法,但所有人群都可以从园艺疗法中获益,
主要反映在4个方面:
① 认知能力;
植物的生长、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植物的培育需要关注度、持续性和计划性;
通过园艺疗法,人们可以恢复季节感和时间感,接受真实,提高专注度,改善注意、记忆力。
这一点,在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症患者上有明显体现。
研究表明,种植自己熟悉的植物,可以提高老人的长期记忆能力。
② 心理改善;
从工作、日常繁琐中转换到绿地、园艺场所,会极大地减轻压力、焦虑,平复心情;
自己培育植物,并成功开花、结果,能获得自我满足、责任感和成就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③ 身体机能;
除草、翻土,换盆、浇水、种植,需要手眼心的配合,也带来一定量的身体锻炼。
对于本身需要康复、治疗疾病的人来说,可以适量安排园艺操作、植物培育,转移对病痛的关注、调动情绪,促进机能恢复、身体健康。
无论残疾程度如何,人肯定还残留一些能力。
发现和挖掘这些能力,与病人一起使用这些能力,这就是疗法。

④ 社会互动;
园艺疗法提供了一种毫无压力的社交互动方式。
在疗法中,人与自然、植物产生连接,对植物的喜爱、好奇让人欲想学习更多技能,
或分享兴趣、成果,继而与陌生人交谈,发生交流和交往。 园艺疗法对儿童、青少年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
与植物、自然的接触,不仅能让孩子丰富知识,增强动手能力,还能习得培育生命、尊重自然、自己负责的重要品质。

另外,对特殊人群,如残疾人、智力低能者、服刑人员等,
园艺疗法还有职业训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效用。
✿ 选择合适的植物
园艺疗法中,不管是室内的插花、手工艺制作,还是室外的栽种、采摘,或“森林浴”,
没有不能使用的植物,但也不是所有植物都适合,
因为植物的特性、选择,要契合治疗对象的身体状况和治疗目的。
“一般正确”的植物,符合以下特点:
☺ 易培育的。
容易成活的植物,能增强人们的兴趣和成就感。
这要求植物本身抗病虫害的能力强,耐旱耐湿或耐寒耐热。
也可以选择适合本地生境、气候的乡土植物,容易栽培,种源获取方便。
☺ 生长快,变化显著的。
发芽较快的植物,能引起人们的持续关注。
一、二年生的植物相比多年生植物,短期内明显出现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体现季节感,能让人们认识生命、时间的流转。
开花的、能吸引蜂蝶的,或可食用的植物,更能调动人们的参与热情,加深印象。
☺ 方便使用的。
操作中,大一些的种子容易播种(小种子可以掺入沙里播撒);
球根植物比种子更方便使用,容易抓握。
株形小的植物容易搬运、修剪,适于台面操作。

☺ 避免有毒、过敏的。
花粉、汁液、气味、表面附属物(皮刺、刚毛等)会引起过敏或有毒性的植物种类,应避免出现在活动场所。
前期应对参与治疗的个体进行调查,了解其过敏史或好恶。
☺ 因人而异的。 根据年龄特点、五感情况等选择合适治疗的植物。
比如,视力欠缺的个体,选择鲜艳、大朵的,或者芳香植物,可以触摸感知形状的植物;
成年、压力大的个体,选择稀奇的、可以食用、方便居家栽培的植物。
此外,园艺治疗所需的工具、设施,也应根据治疗对象进行专门的准备。


固定的园艺治疗场所,如疗养院、养老院、康复花园等,
需要依据利用原有自然资源、熟悉亲和、多样性空间、舒适安全、创造锻炼机会等原则,设计无障碍的园路,五感分区、休息场所、避雨设施等。
✿ 治疗的简易流程
进行园艺疗法前,要对活动进行制定、设计,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
Step1:收集、分析对象的基本资料
系统了解治疗对象的性格、爱好、知识构成、身心状态,确定其参与园艺活动的能力和需求。
如认知、体能,控制情绪的能力,身体的灵活程度,是否存在表达、社交困难等等。
可以借助近日体检数据、心理测试量表(如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对象的身体、精神状态。 Step2:确定治疗目的,设计活动内容
充分了解治疗对象的情况之后,按其体力、治疗需求制定目标(康复、辅助疾病治疗、适应社会 or 提高生活质量);
活动设计难易适中、有趣抓人,不能让参与者产生挫败感。
确定活动形式(室内标本制作、压花、盆栽 or 室外踏青、观赏、采摘、种植等),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
准备植物、栽培介质、器材、场地等,室外还需考虑天气、季节因素,安排避雨、饮水、休息处。
安排相应的园艺治疗师、志愿者,必要时提前与对象(+ 负责医生)进行互动、熟悉,细化活动需求和步骤。

Step3:实施与动态调整,做好记录
活动开始前,治疗师对活动进行简单、易懂的讲解和示范,告知大概流程、活动内容,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图画、影像、音乐帮助理解、交流。
活动进行时,治疗师需要掌握时间和进度,适机指导参与者,但绝不代劳他能做的部分,同时记录个体活动情况。
如果发现参与者的能力与活动不匹配,需进行调整,以保证其参与的正向感受。
(但有时失败也可以是种治疗,激发挑战的欲望,让人产生期待,因人使用。)
活动尾声,分享各自成果,可以鼓励参与者互相交流、自我表达,治疗师做好记录。
Step4:评估效果与意见
在一次、阶段性或长期治疗后,都需要进行效果评估,主要通过参与者自我评估 + 治疗师观察记录评估两方面完成。
园艺疗法的效果需参与者自己感觉、认知体会,治疗前后的心情、手脚活动能力、交谈意愿、记忆状态、存在感,自己切实感受到的过程、变化,都是疗法。
治疗师利用活动记录,如身体前后的生理+心理指标,参与活动的状态、社交情况等等,以及个体自我评估,负责医生、家人朋友等的访问了解,对治疗对象做出身心健康、社会适应、逻辑认知、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评估,给出下一步建议和辅助治疗意见。
同时,根据疗效,评价、改进此次园艺治疗方案,总结经验。
目前,园艺疗法发展较好的是美英、日韩。 美国的园艺治疗,脱胎于近代对精神病人、退伍军人的治疗、康复。
上世纪70年代,成立专门的园艺疗法协会(AHTA),在教育研究机构(堪萨斯州立大学)开设课程。
园艺治疗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学位 + 规定时间量的操作实习 ,在协会登记注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要掌握的课程知识包括:园艺疗法、园艺学、植物繁育、植物病理学、温室管理、土壤学、昆虫学、花卉设计、心理学、急救处理等等。

我国也有园艺疗法的官方组织——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园艺治疗学部 ,2014年成立,负责园艺疗法的理论研究、应用推广、人才培养。
南北发展较快,区别明显。
南方香港、广东,得益于完善的社会公益、社工机制,侧重实践和应用;北方天津、北京,偏重学术性研究,如清华大学李树华研究室、上海交大芳香植物研发中心。
(根据园艺疗法资研,不定期调整更新。)
-
羽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2-09 17:13:18
-
✦Yusuf_No9❄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6-21 22:40:52
-
柳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2 18:57:27
-
TsukiHayash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08 21:00:50
-
幸运女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12 11: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