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s 云南风物志 之 菜市街(gai)
赶gai上瘾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是个天生自带老年人属性的人,除了懂得如何和大爷大妈们打成一片,大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都有共同的爱好——早起赶街(gai)。云南人(好像不止云南人)喜欢把早晨的集市叫做“gai子”,每逢赶gai日,各种小贩商人农民都集会在一起,支个摊摊,晒出自家的手艺或是大清早刚从地里割的最新鲜的蔬菜,人潮翻涌,恰是各种大爷大妈(其实不止大爷大妈)淘宝的好去处,大家都爱凑个热闹。
我把这称作亲切的“gai子文化”。在农村或者城乡结合部尤其盛行,我个人觉得这是体验云南的美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最好去处。到云南如果不走进山里,那就真只能当个游客,走马观花地看个所谓著名陆游景点,感受着早已模式化的所谓的“民族风情”。云南的魅力恰恰在于这片土地和它所孕育的生活和人们,真正的云南藏匿于日常——慢节奏的生活、随性的人生、没太多的野心、靠山吃山乐得逍遥的智慧,是这片土地赋予这里的人最深的印记。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里的“gai子”正在消亡,可整齐规范的菜市场依然挡不住云南人赶gai的热情,我从儿时起便痴迷于周六和父母逛菜市场,看着那些随季节变换的食材,挑选到新鲜饱满的蔬菜,学习如何在摊子边挑挑拣拣、货比三家、为了三毛五毛讨价还价,这些想来都是人生中极可爱又充满烟火气的时刻。尤其在离家求学之后,身处知识的象牙塔,我领略愈发广袤的世界,体味人生的无限可能性,欲望和知识都在增长,却还是时常怀念起这烟火气。
欢迎和我一起认真赶回gai
既然现在是夏天,那就逛个夏天的gai吧!
竹笋是我吃不腻的美味,新鲜清甜,炒个韭菜就很本味,当然来点酸辣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云南人真的爱吃花!忍不住pick一下芋头花,但是处理不好会有麻痹感,花芯一定要去掉,先炒后蒸才能完全去除。还有一种紫色杆杆的,香味更浓,当然,也更麻,我,真的,每次都麻还越想吃。

再来pick一下瓜花(具体什么瓜忘了,好像是南瓜???)加点蒜片,炒一下就很清甜,还会炒出很多水分——精华部分,泡饭吃我真的爱了。

这是很多人的噩梦——香菜本菜。什么?和你见过的香菜不一样?是的,貌似是另一个品种,香气同样醉人,云南蘸水必备你们真的不懂香菜的魅力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对了,我还是习惯叫 芫荽。

我原本以为武汉不吃韭黄,直到我终于在食堂看到韭黄炒蛋。我看见一次,我就点一次。看见一次,就点一次。见一次,点一次。

糟糕,这叫啥,我忘了呜呜呜呜呜,先搁着吧,想起来再来更新。

我爸的挚爱——姜柄瓜,其实我们这叫小瓜,emmmmmm但是我们这小瓜太多了,西葫芦也叫小瓜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语言真是门玄学。它不需要烹饪方法(需要可见日记蚕豆焖饭),煮熟就很好吃。

丝瓜du水豆腐(大概就是大家世界观里的豆花)也算是汤菜里的一绝了,忍不住pick一下。


茭瓜?茭白?切片、加青椒、和牛肉一起炒,好吃不骗你。

草芽!划重点!我们这附近一小城的特产(据说)!草芽米线真的很小清新了,不过草芽也确实有点小贵。每次我妈买都要吹嘘一波自己如何花大价钱,呵,女人。


新鲜的姜有多新鲜呢?带着杆给你捆一把,拿根稻草捆菜也算是云南菜市的一个小特色了,毕竟云南十八怪,鸡蛋用草穿着卖。

桶里的鱼,还垫着草,给人就是纯天然的感觉,本人亲测肉质也确实鲜美。

臭豆腐!我可以!加点油加点盐加点辣椒面上过一蒸就很完美了!好的臭豆腐吃起来不酸并且蒸熟以后,筷子一拌就可碎——所谓”化“的感觉。

我家称此物为”臭刺“,个人认为是极其恰当的,它有种特殊的”臭味“,又确实扎手。剁碎以后打两个鸡蛋,煎个鸡蛋饼又香得不行。嗯,真香。

就是单纯地觉得这大串芭蕉这么扛来买,实在有点过于朴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甜白酒(有点像米酒)就是应该用陶罐装着卖!

云南对竹制品的热爱与使用也是发挥到极致了,据说我爷爷也有编竹箩的手艺。不过现在作为纯手工制作的商品,还是难免有点小贵,但真的很好用,洗菜晾菜什么的,轻便又耐cao。


这让我想起了学校门口的云南薄壳核桃,壳薄不薄我不知道,贵是真的。

先暂时逛到这吧,很多以前的存图遗失了,待更新一波库存再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