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值得歌颂!
如何评价秦始皇,这是一个永远扯不清的话题。
从秦亡之刻起,关于秦始皇的评价就没有断过。
自汉朝以来,关于始皇帝的评价多为负面,即使客观如太史公者,他可以称颂项羽为英雄,但对秦始皇的评价也颇为消极。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数千年来,秦始皇一直以“暴君”的形象流传后世。在《红楼梦》里,他更是被列为应劫而生的大恶: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

当然也有为其辩护的人。
主父偃这样评价他: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李白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传世佳句。
李贽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
近代之后,这种言论更是不绝于耳!
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鲁迅也为秦始皇辩护:德国的希特勒先生们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但是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预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却偏偏一部也不剩。
梁启超的《战国载记》这样写: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即使这么多大家、伟人,甚至有我崇拜的大师,都在为秦始皇“翻案”,但我今天仍要说一句“秦始皇不值得歌颂”!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为什么同样一个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评价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就大不一样。
赞扬秦始皇的人,他们往往高屋建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
秦始皇修长城、建制度,堪称千古一帝。
贬斥秦始皇的人,他们一般心系百姓,从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
秦始皇修长城、酷刑罚,民不聊生、鸡犬不宁,说他是千古第一暴君一点不为过。
我今天高声喊出“秦始皇不值得歌颂”,想必各位已经知道我是站那边的了吧!

秦始皇不值得歌颂,究其原因,无非是秦的暴政。
大秦自一统天下、始皇称帝,到分崩离析、国运覆亡,短短14年光阴,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曾经一统六国、横扫东方的大秦帝国为什么是如此命运?
难道仅仅是秦二世的荒唐吗?显然不是。秦朝的灭亡在秦始皇时早已埋下祸根!
民间有“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故事情节都早已耳熟能详。
为什么“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甚至成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
归根结底,是老百姓对孟姜女抗争暴政的颂扬,也是对安定生活的一种渴求。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同游长城,登到最高处,听着导游的讲解,感受着苍茫神州,目力所及、秋风萧瑟,大有古代将军戍边守城的万丈豪情。
“长城真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一个朋友如此感慨。
我在旁边泼他冷水:“这底下不知道埋了多少人的尸骨,用鲜血铸就的奇迹,不要也罢!

秦的严酷刑罚也是它迅速走向衰亡的另一个原因。
历史课本里有对秦朝刑罚的讲述:“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关于商鞅,历史课本里写他一次性在渭水边处决七百多人,渭水为之变赤。
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也比较负面: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从古至今,推崇严刑峻法的王朝基本上都长久不了。

杀罚是统治者统治人民最容易的一种手段。
这种手法对社会治安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反面影响更大。
社会发展到今天,“杀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有一样东西,和“杀罚”性质一样,唤作“一刀切”。
“一刀切”就是“杀罚”的翻版:不去了解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一味地禁止和罚款。
这种方法是最容易,也是最低级的一种方法。
只要这个决策者不是痴呆,就能想到。
儒家提倡的的“教化为主,刑罚为辅”,显然要比简单的杀罚更上一层楼。

因为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自然,对于秦朝以及秦始皇的评价好不在哪里。
中国儒家文化里,民本思想一直是一个很值得提倡的观点。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王制》里有这么一段话:舟水之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能覆舟。
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评价一个皇帝好坏,不在于你造了多少建筑,也不取决于你是否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只有一个标准:对老百姓好不好;或者换句话说,老百姓对你是什么态度。
所以,中国古代最最负盛名的君王不是秦始皇,而是汉文帝。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和海瑞曾有一段狱中对话。
嘉靖皇帝自诩可以和汉文帝相提并论,海瑞倒也没有直接驳斥皇帝,他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高汉文帝远甚”,但是,这个“但是”很重要,有转折,“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如此两相比较,“汉文帝高陛下,远甚”。。
在海瑞的价值观里,“仁恕”要比其他都重要。

小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植树造林的标语: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即使“利在千秋”,但也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事实上,我们当地政府也没有一刀切,还是适当的给农民留了一块自种地。
要不然,农民的生活都成问题了!
像秦始皇修建长城,隋炀帝挖掘大运河,就有点过头了。
我不否认,长城和运河是给后世带来了福利,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但仅有一个疑问:后世的人是人,今时的人就不算人吗?

今天网友们都会用这么一句话回怼持反对意见者:这事没有搁你身上,你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喽。
实话实话,我不太喜欢这句话。但我今天自己打脸一下,还是要说一句:
歌颂秦始皇、隋炀帝的那些人,如果你是生活在秦朝和隋朝的百姓,你还会如此理直气壮地为这些帝王歌功颂德吗?
我想,你如果不是长城底下的白骨,那就是运河底下的冤魂。
-
小宁波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5: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