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十三)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张金隆
昨天约好今天一起出游的女生,我们清晨八点多早早出来,吃一个早饭,步行到较场口地铁站,到达谢家湾站出站,再换乘823路公交赶往四川美术学院附近,浏览下川美涂鸦一条街的气氛。大家起了个大清早,都有些精神不振,在公交车上昏昏欲睡,我盯着站点,到黄桷坪提醒大家下车。
地铁加公交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到达川美涂鸦一条街。据说当时这块的老式建筑将要被拆除重建,川美的学生们为了留住这一块的老式建筑,自发地发起了涂鸦运动,给予建筑崭新的存在价值,这才得以让附近的楼层建筑保留完好,并久而久之成了人民耳中的旅游打卡地;街两侧的所有大楼整个楼体都被各式不规则色块的涂鸦所覆盖,四川美术学院的墙壁涂鸦更为丰富,有去年大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敖丙、梵高的星月夜、翱翔太空的宇航员、骑车前进的少年、奋进的少数民族、建国70周年的乘风破浪涂鸦、以及向疫情投身援助的工作人员致敬的涂鸦,站在街口远远地望着街内的楼层建筑,还较为文艺些。不到十分钟我们几人便游览结束,有种“充电两小时,通电五分钟”的疲惫感。


黄桷坪附近有一处被废弃的铁路站点,叫作“铁路四村”的地方。我们按导航地图寻找,又询问几位长住的老人;我们走到街的拐角处,有条狭长弯曲向下的阶梯石路,大约二百多节台阶,下去之后,是这片老旧的小区,保留了上世纪末期的生活痕迹;米黄色的墙体由于常年雨水的冲刷褪成灰黑般的色彩,每家的阳台沿着墙体往外延伸出来,阳台上挂满了晾晒的衣物,窗台还摆着几盆小绿植,横纵交错的电线在楼层两侧以及院落穿梭,小区口开着一家便民小百货的小卖铺,门口挂着牙刷、蝇拍、小水桶、刷子等日常用品,三两个老头整张躺椅,在树荫下喝茶;还有夏日充满嗡嗡的白噪音和鸟鸣声,更是让我们回到小时候的记忆里。


我们再往小区里面走,很多楼层都被画上了“拆”的字样,进楼口也被砖头堵的死死的,有些整座楼都已经空了,这些建筑注定成了时代生长的遗忘品,在不久的将来被推倒,再在它们的地基上建立起新的建筑,高楼覆盖高楼,成为历史;城市覆盖城市,变成新社会。再往里面走很长一段路,就可以瞅见废弃的铁轨,一面墙面上张贴了一巨幅的众多工人合影留念的照片画像,泛白的画像上出现无数道裂开的缝隙,有些人的模样已在阳光下模糊不清,旁边有家卖冰水的小店,屋顶宽长的瓦片破损不堪,补了又补的样子。店面前面有张小长桌,上面摆着十几盘绿植,有的搁在花盆中,有的极小的搁在吃剩的同福一碗粥的塑料盒中,一看就知道是位热爱生活的人家在经营着这家冰水店。

铁轨刚开始的那段,大概是经常被踩踏的缘故,上面光秃秃的,再往里几十米,铁轨上便爬满了绿色的小草,偶尔窜出一条大黑狗,右侧高出轨道一米半左右的高台顺着铁轨的线路修建,是当时人们乘坐绿皮火车的站台了。我们几人沿铁轨前行拐弯走一段,便可以看到橙红色的火车车厢,附近堆着几堆生锈的钢材,天空微微滴答着小雨,我和MFTZ继续往前寻觅火车行进的路,时而停下来拍下沧桑的记忆,顺着火车车身前方的路,远远地望不到火车头的位置,车身穿过一处类似桥洞的隧道里,茂密的树林掩盖住前面的路,不好再往前“探险”。


往回走在车厢左侧发现可以进入到一栋废墟楼里面,砖墙上写着“Syao”的英文字母,二楼的两扇玻璃窗户大开着,MFTZ问我敢不敢进去,我自然不怕,说进去就进去看看,MFTZ脚下踩着破碎的砖头、弯着身子探过小门,地面上堆满了砖头、碎瓦片、绿色纱网、瓦罐、木棍、小桌柜之类的杂物,我随后紧赶着,开始有点小紧张的探秘废墟楼。屋里的窗户玻璃都被砸碎了,镜子也未能幸免,我们脚踩着玻璃残渣观察四周的环境,开着口的床头柜、较为完整的床上只剩下一张厚厚的床垫,深褐色的书桌落满灰尘,MFTZ说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意境。没有其他发现,我们便离开往回走。附近都是废墟楼,想不到这里还是能找到几户生活的人家的,门外望着院内,一处用于洗漱的白色简易水池、一个面盆、一个暖壶、一把椅子,一台筒型洗衣机;就连废弃的车厢内都传出一阵炒菜的声音,我们聊着,可以在这里拍部电影了。所有的场景全部都可以在车相邻完成,一个车厢是厨房、一节车厢是卧室,一节车厢是客厅…生活在这隐秘的角落里,会发生无数个可能个故事。


我们原路返回到黄角坪正街,正午时刻,吃顿川渝美食蹄花汤,返回青旅休息休息;将近下午五点多,长城弟弟跟我们一块去坐长江索道。即使是疫情期间,排队坐索道的游客依然不减,排队得半个多小时才到检票厅内,再每四人一组的上电梯,还要在楼上等待索道返程,才能坐上索道。上去之前我贼紧张、特别害怕失重坠落的感觉,上去后我的担心都是无用的。站在索道车厢内,脚下就是滚动的长江,丝毫没有任何波澜,与坐公交车一般,安稳得很,而且没有抢到最边上的位置,再加上自己个子不是太高的缘故,我看到就只有人头人头,只能手举着手机,拍拍车厢内的人头和偏一些的厢外风景,五六分钟到达南岸区,从出行角度考虑,索道相对其他交通出行方式,等待消耗的时间更多,不建议乘坐索道;从观赏角度考虑,人数过多,观感也并不是很好,也不建议乘坐索道,还不如在远处天台,远远地望着索道来回穿梭长江来得好。


重庆的南山风景区有处壹华丽夜景公园,网传的打卡圣地,我们下一站去的景点。上山的路一层又一层,眼看着没有阶梯了,上到那里,又出现往上一层又一层的阶梯,登上不知什么层阶梯到达山顶,大家本想着天黑傍晚拍拍夜景。此时距离天黑还有将近两个小时,搭建一起玩着“你画我猜”的小游戏,等待天黑。山顶临近天黑,聚集了一大群的大叔大妈,在山顶边缘的泡泡椅上拍着大长队,依次拍照,各种浮夸、矫揉造作的神态都可以一睹为快。当日的天气不是很好,雾气也比较重,远处的高楼也是稀稀疏疏的亮着灯,我们便无趣的打算回索道南站返程,结果路上有遭遇了堵车,堵车之后又是等待索道检票进站,直到赶上最后一班索道返回渝中区,大家已是筋疲力尽。再提一遍,尽量的不要做长江索道!!








小吃街吃点饭,逛逛附近即将熄灯的洪崖洞(洪崖洞每天晚上十一点半准时熄灯)作为一天的结束,忙碌而充实的一天过去,我们在崭新一天的凌晨走在路上。

最后再将自己在铁路四村写的一首诗歌附在下面:
《轨道》
铁轨跨越山脊赶往南方,
被遗忘的轨道生出杂草,
指南针失去辨别的用处,
文雀也会在猎取中迷路,
沿着隧道的阶梯下去,
我们手中握着肇始的钥匙;
危楼堆满颓圮的记忆,
他们生活在死亡的废墟,
毫无征兆地随机杀人,
用手脚跳跃诅咒的舞蹈,
敏感的神经像是一道闪电,
逼的乌云挤下几滴眼泪;
花草顺着绿皮车爬满小路,
谛听地面换气的频次,
铁锈与石砾产生火星,
待到梧桐落叶的时节,
秋风会将山雨吹向你那里。
© 本文版权归 John·Cha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