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5
这个月感觉发生了很多事情,不一定跟我有关但都可以讲讲。感觉现在说话多多少少都有点大能哥的感觉。美国疫情还在每天几万的增长,也不知道这些人从哪里来,但班还是照样上,只是越来越不想上班。
跟爸妈视频聊天,看到这样的数还是会担心,催着我们回国。国内的小伙伴想要过来也过不来,可能会有疑问说下学期都是网课了为什么还想要过来,这可能是读建筑对面对面上课的一种渴望吧,感觉距离近一点,对网课的排斥也小一点。不过现在来评论之前选择马上回国的也为时尚早,很多人说就应该在之前疫情一严重,开始网课的时候就回家,我提出了怕回不来的担忧,收到的是一句那么危险顶多就不去读了,还是安全重要。下学期也刚好如他们所愿继续上网课,甚至网课时间更灵活,不需要凌晨爬起来上课,似乎看着当初选择回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了。我选择留下主要是因为我还在工作,虽然如果有需要,把工作辞了问题也不大,教授还是很好说话的。然后就是这边的东西,一时半会儿又不能处理掉,因为过了这个学期估计还要回来,所以也就得继续留着,交空房租也是一定的了,我还真没那么豪气的想过太危险就不读书了,一个是目前还没感觉到那么危险,再是我真的没钱没文化没能力,真的很需要这个文凭来给自己包装一下,所以没拥有过才觉得珍贵吧,但拥有了更好的才不懂得珍惜吧。所以处于种种原因我还是留下了,还继续打算找房,回国派和留下派(我自己起的名字)在租房方面也闹起了非常有趣的事情,后面再说。但我也设身处地的想了一下为什么留学生不想回国,身边很多毕业了的,不打算做美国人,也不打算继续深造念书,目前在工作但也快要没得工作了的人,这个时候其实回国也未必是一个不好的选择,回了国重新找一份工作,国内复工的早,机会反而多,但依然没有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回去,换作是我,我会怎么想?场景设定背景设定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区分利弊得失。留学生不想回国,我个人而言吧,刚毕业,就算回国也没办法找到什么很让自己独立的工作,依然依靠在父母的身边继续拿着微薄的工资过活,当然很多生活费用不用自己出,但可能觉得自由度大大降低了,现在很多在做的事情就很难继续存在这样的生活,比如说拍拖,除非到了适婚年龄,爸妈着急那可能赶你去拍拖还有可能,这个年纪拍拖多多少少也是奔着结婚为目的的了,但没稳定事业谁会想结婚,所以更不可能像在国外这样自由恋爱了,再比如打游戏或者一些日常娱乐,我敢说这时候在家里,在爸妈旁边,工作了还打游戏,算了我想象不到那个画面,而且国内能让你正常下班估计也很少吧。所以方方面面来说自由度肯定降低了,那如果我找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够支持我独立出来,自己住,就算是租房,但毕竟经济独立了,这样的工作怎么样都要工作经验和种种其他要求,对于刚毕业的我们来说几乎没有,是,毕业后我也工作了一年,但我不觉得在这边工作的一年能够给我在国内找到一份什么好工作,规范不一样,标准不一样,单位不一样,没牌照没证书的,自然就算回到去,也只能从最底层的小白做起,但留下了,至少没白费这一年。不过可能迟点就愿意抛弃这一年的时间去选择长远来说更有价值的东西吧,也不知道。我们在国内的资源和关系也少,虽然大学以前都是在国内读的,但是一个人的关系网大部分都来自你的大学,除了爸妈的关系,自己在国内几乎真的像个外国人,之前几次回去,走在国内的大街上,明明这是你住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房子,走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小路,但仍然感到很陌生,短短出来读书几年,一个是国内变化和发展速度太快了,很多东西都变了样,再来就是跟周围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关系,就跟当初刚来美国时的无助,来留学过的都一定经历过那段时光,所以真的很恐惧再次回到那种感觉里。总的来说,现在回国,感觉又未学有所成,但又不想寄人篱下没自由,还就是需要再一次去适应一个“陌生”环境的恐惧。或者说毕业了能够选择回国的,算是真正有勇气去面对着一些的人吧,胆小的就自然留下了,或者可能就是家里条件太过好,根本就不怕什么。
留下,自然就要找房,之前也说过为什么要找房,可以说最近在找房完全是看缘分,有就有,无则无。house完全不想找了,这边的华人区各种旧房子或者私搭乱建的,真的找个正常房子的都很难,更别说环境好条件好的,虽然如此,价格还贵的飞起,见过一进门原本是客厅的,硬是被说成是房间,一进家门就是别人房间这不觉得有问题吗;还见过房间是七字型的,然后厕所马桶需要走几级台阶上的,坐在一个台子上上大号真的有点为难人;还有很多地下室自己偷偷加建的,厨房都没有就拿个电磁炉的这样还算是最好的情况了。就算这种条件,一件房间还要1200~1400左右,真的好奇之前为什么有人愿意住,不过存在即合理,也不去评论什么。后来也主要在找公寓,公寓普遍很新,很规范,都正正常常,问题就是价格贵,所以负担得起的经这么一筛选也没多少选择了,这倒让选择容易了很多。最近疫情学校网课很多人失业,不管是house还是公寓多多少少都有优惠,不过也了解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学校附近的公寓两房一卫去到5600+,中国学生群里有几个人都在放租同个小区的公寓,价格户型都差不多,一问便知是之前疫情前抢到的房源,但现在人回国了所以想另租出来,又觉得自己下学期可能要回来所以打算短租几个月出去。先不说回国交空租的问题,一个月五千多房租还需要抢这是个什么心态,他们也告诉我户型很大可以住7-8个人,这么多人共用一个卫生间,房子搞得像国内宿舍或者难民营那样,何必呢?可能我没住过国内的大学宿舍所以觉得环境有点恶略,但可能国内基本就是这样有人也觉得没问题,但其实费用算下来,一样的价钱我去住一个离学校开车十来分钟的地方然后买台车不香吗?有自己的房间,共用卫生间的人数还少,又安静又没那么密集。一开始其实搞不懂为什么会这样,但后来一想,就是有些人不愿意走出去,不愿意去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而错过了很多东西,觉得自己所看到的就是这样的,觉得伯克利的房价就是这样的,然后就被人各种宰,甚至一些中国房东也跟着宰,搞得伯克利的房租甚至贵过三番。也算是提醒自己,有车了之后活动范围更大了,认知范围更大了,敢想敢做的更多了,不然的话就只能待在那一点点的圈子里,任人宰割还不知道。有时候还是要往你未知的地方走走,也不要那么怕回国哈哈。前后呼应。
最近黑人问题又一次闹的很僵,上一次还是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住在奥克兰旁边的一个城市,那时候是一个白人警察杀了一个黑人小孩,我晚上在窗前打游戏的时候,月光洒进窗台,窗外直升机在空中盘旋,直升机上的聚光灯照着在窗外不远的几条街外,扩音器不断地喊着什么,还挺特别。不过这次是白人警察把一个黑人按压在地上,黑人喘不过气但警察也没放手最后窒息死了,原本的游行也演变成了后来的打砸抢。我能理解为什么会有游行,就是为了吸取群众的眼光,和引起政府注意,从而能够去解决问题。但有的人就趁乱开始打砸抢,把整件事情变了质,其实到哪里都一样,总有人把事情变了质,最后就变得政府不得不用武力解决,然后还被说政府控制舆论。但也想想警察是不是也有问题,媒体是不是也有问题,凡事都有个度吧,过了就不太好,但也思考了一下为什么黑人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我懂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需要一代一代的教育然后时间的推移来消除,或者想想流浪汉问题为什么一直没解决,之前跟经理也有聊到这个问题,有的人就不愿意交税去解决流浪汉问题,但政府还是给了钱去解决,成立了流浪汉扶持基金会啥的,帮流浪汉找住所找工作,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否有想过流浪汉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帮助或者他们是不是想要被帮助?接受了,自己被打上了流浪汉的标签,虽然目前他们只是自己不承认而已,但周围的人会对他们怎么看,再或者有的人也不是没工作,就是单纯的喜欢住在室外,那这些人也不需要帮助。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流浪汉产业”,如果你把注意力从流浪汉身上转移到提供帮助的这批人身上,这对于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项工作,他们真的愿意去帮助流浪汉吗?等流浪汉都没了,他们是不是要失业了?是不是要变成流浪汉了?那现在维持现状做做样子每个月拿着固定工资不香吗?所以很多东西我们可能太关注于其中一方,忽视了其实问题也同样来自另一方。
其实我很少去了解很多社会上的问题,都太复杂了,不好解决,很多时候就只是想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最近亲戚群里大家陆陆续续收到了我爸妈之前去挪威那边旅游时发的明信片,都在群里晒,我看到了也当然很欣慰,记得小时候,一开始出去旅游,我跟我哥也喜欢寄明信片,就算不知道寄给谁,也喜欢买,后来慢慢的去多几次旅游,就知道其实就是浪费钱,而且都是给所谓的观光客去买的,就会很排斥,就像到了景点你不愿意去拍那种10分钟快照一样,觉得就是骗钱,自己拍不一样吗。但这次看到我爸妈寄明信片,感觉又不一样了,感觉到这次他们去寄,更多的是在享受这个旅游的过程,我知道他们报的团肯定是最豪华的,不需要赶行程,每个地方都有大把的时间来享受,这时候寄出的明信片更像是在生活,像是生活中的一点小情趣,而不是在旅游。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转变,但也挺开心他们有这种改变的,从经济价值第一转变到懂得生活懂得享受。
最近可能因为准备搬家,所以喜欢上了买家具,经理知道我喜欢家具,“送”了我一把真品的eames chair,虽然是最便宜的款但至少也是我第一把真品。他本身也喜欢家具,所以副业就是去找不懂行的人收这些家具,然后维护后高价出售给懂行的人,这把也是按照他收购价跟他买的,所以不算是送但比原价便宜太多了,原价四百多的椅子,到手才35,同事之间这种交情也算是不错了。椅子是Eiffel Chair的款式,是herman miller在1950年设计的,凳身是塑料材质鸡蛋造型,正面是大块磨砂的凹凸质感,背面的小磨砂的偏光滑的质感,凳脚是不锈钢,因为造型像埃菲尔铁塔所以被网友称作是埃菲尔椅,我收到的这把是绿色的,市面上很少见,这个绿色会随着光变化,会变得不像是同一把椅子。没想到60年前的家具比现在很多设计都要简单好看,不过市面上真正出名的好看的家具都是差不多那个时候设计的。这张凳子估计迟点回国我也想拆了寄回去吧。
前几天女朋友生日,去朋友家吃了餐饭,朋友其实是学弟,毕业了准备申请想找我帮忙弄作品集,其实就是看看作品都有什么地方没完善,或者应该往那个方向去做,之后才能很清楚的知道时间应该怎么安排。之前还在调侃自己说不会去做建筑教育行业,现在这不就做上了嘛,虽然不收钱,毕竟也没什么资质,就当作是帮忙了。也算是帮助自己找回读书的感觉,看看自己有没有因为工作而丧失了创造力。当然也算是多联系,毕竟之后可能会各奔东西。女朋友生日其实也没有特别准备怎么过,去朋友家有大厨煮饭也算是热热闹闹的过了。
写了很长,也去掉了几个话题,等迟点没什么聊的再搬出来说,庆幸就算被迫呆在家里还能思考点什么。
生活变化很多,随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