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一个好小孩之死

这部剧改编自《坏小孩》,讲诉的是海小城的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无意拍摄记录了一次谋杀,他们的冒险也由此展开。扑朔迷离的案情,将几个家庭裹挟其中,带向不可预知的未来......我的解析可能会跟其他人有点不同,在我看来,除了张东升,只”死“了一个人。好吧,长话短说,解析开始:
毫无疑问,三个小孩就是这部剧的主角。

一开始,坏小孩指的是严良,父母口中的不良少年。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好小孩、乖小孩朱朝阳。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人的身份却在悄悄转化,其中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那就是严良通过劳动换取了一支钢笔。

当时老板娘正在跟送货的交谈,他完全有机会把钢笔顺走,但是他选择了劳动换取报酬,这跟他一出场在加油站偷东西形成了鲜明对比:严良在往好的方向改变。而朱朝阳的明显变化则是与父亲吃甜品的那天晚上,整个会面下来他的反应令我觉得背脊发凉:他很好地伪装了自己并把父亲玩弄于股掌之中。在父亲问他是否跟着妹妹的时候,他表现一副出你不信任我的脸孔。

然后直面父亲的第二个问题,坦言自己是因为被打才跑、才躲避王瑶的眼神,被告变原告,同时也合理利用了自己是永平儿子的身份,让永平尴尬、内疚。

相比于之前遇到王瑶时的惊慌失措,此时的朱朝阳已经可以轻松地应付父亲了。然后,更精彩的来了,发现父亲皮包里的录音机后,朱朝阳没有失控。朱朝阳虽然很好地回应了父亲的问题,但是被父亲这么怀疑,他也不舒服,不然也不会赌气地把泳镜放回皮包里。但是发现录音机后,他没有愤怒、没有恐慌,然后在短短几分钟内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父亲回来后摆出一副笑脸,装得非常贴心,不仅进一步洗刷了自己的嫌疑,而且增加了父亲对自己的好感,使得后面父亲的重心向自己倾斜,频繁带他去游泳。

然后观众们就看到了张永平内心的防线逐步被击溃,看似到低头喝糖水,实则是在强忍着不哭泣,而朱朝阳继续说着贴心的话语。贴心到就像浮在糖水上的绿苍蝇,让人觉得恶心。

而这种对情绪的把控和伪装是不是很像张东升?第一集里不论岳父岳母怎么给自己脸色看,张东升在杀死他们前可曾流露出半点情绪?永远是一副温文尔雅、人畜无害的样子。哪怕碰到自己的妻子和情人幽会,他都能装成没事人一样关心妻子。

所以,随着剧情的发展,朱朝阳逐渐变成了弱化版,或者说“年幼版”的张东升,他的立场也不断偏向张东升。第一次偏向是在他复制内存卡的时候,他把复制好的内存卡又清空了。

拒绝复制内存卡意味着在他眼里,用30万逃脱法律的惩罚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他根本不在意张东升的岳父岳母能否沉冤得雪。第二次偏向是他在洗手间让严良丢掉复制的内存卡。意味着这一连串事件下来,在朱朝阳眼里,张东升已经不算一个坏人了,而此前张东升才在他眼皮底下杀了王瑶的弟弟。

而一开始知道张东升是杀人犯时,朱朝阳的反应打110报警。自始至终只有严良没有变化,他始终坚持拿完钱就把内存卡交给警察,他知道不能让张东升逍遥法外。最终,在本剧结束时,朱朝阳活成了张东升想要的样子:他带着警察去到朱晶晶坠楼的地方,隐瞒了真相。本剧最后的普普说:“她要掉下去了”,与第三集里朱朝阳耳边传来的“她摔下去了”相互矛盾。


很可能朱晶晶从桌子上掉下去后没有立刻坠楼,可能裙子被枝蔓挂住,也可能小手抓住了平台,暂时悬空,所以普普才说“要掉下去了“。

但是朱朝阳并没有选择伸手抓住朱晶晶,任由朱晶晶摔死。因此普普在信里说:少年宫那件事情,我从来没有跟严良哥哥提起过”。而朱朝阳最终并没有听普普的,在向警察交代的时候依旧说“她踩空了,我就跑过去,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张东升终究还是得逞了。至于严良,不少人认为他死了,所以我们不妨先看看他们的推理。推理1:12集开头只有朱朝阳坐在警车里,严良没有逃出来,后面的严良都是朱朝阳的幻觉。回答:张东升锁仓库时天还很亮,那个时候是夏季,等警察到时已经天黑了,起码得过了1,2个小时,这个时间差足够让严良离开仓库。他没找到普普,他不能被抓,一定要离开仓库,所以现场只有朱朝阳是很合理的情况。


推理2:严良出现在体育馆时,除了张朝阳,无人注意到他,这是朱朝阳的幻觉,所以严良死了。回答:我也认同体育馆里的严良是幻觉,但无法因此推导出严良死了。张东升被击毙后,导演加了老陈把严良救上来的戏份,还加了警察盘问他的镜头。如果要说严良死了,这两处也必须看成是幻觉。在灯光、背景、服装等因素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把这两个地方当作幻觉怕是有些不妥。

另外如果严良死了,那么意味这老陈也死了,不然最后老陈如何与严良对话?(别跟我说这是朱朝阳的幻觉,千万不要陷入遇事不绝求幻觉的陷阱里啊。)
但问题是,严良落海的时候,老陈并不是从船上跳下去救他的,因为老陈并没有和警察一起出现在船上。
所以,老陈是从沙滩上跑到海里救人的,这艘船本来就停在海边,这个距离完全来得及,总不能下个水把严良拖上来就把自己整死了啊……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朱朝阳在体育馆里看到严良的确是幻觉,但不是暗示严良死了,而是暗示朱朝阳与严良的决裂,两人最终将形同陌路。

而这个幻觉的出现恰恰跟普普留给朱朝阳的信有关。
本剧最后的11分钟, 9月1号的日历第一次出现,朱朝阳在收拾书包,此时的他打算去学习,然后他发现了之前普普给他的那封信,接着镜头切到学校,最后在老陈和严良的交流中淡出。然后日历第二次出现,此时朱朝阳找到普普留下来的信后,开始看了起来。

所以,日历第二次出现及其以后的内容相当于倒叙,填充了之前的空白,朱朝阳是读完普普给他的信,才去上学。这封信给他的冲击非常大,使得他在参加开学典礼时精神无法集中,新的学期是新的开始,可是他一想到普普的信,一想到朱晶晶的死,他就无法释怀,更别提重新开始。他羡慕严良,也嫉妒严良,他也想做个好人,可是没办法,是他自己选择了谎言。信的冲击加上特定的环境,恍惚之间他彷佛看到了严良走了进来,两人相视无言,无笑,最终他别过了头,而严良也轻声叹息,走出了体育馆。

朱朝阳在体育馆的幻觉,其实投射出他内心深处想与严良决裂,或者不得不和严良决裂,因为他们已经不是一路人了,不会再有交集,严良会好好读书称为一个警察,惩恶扬善,而朱朝阳呢?只能是背负着罪恶活下去。而后面老陈和严良的谈话则是真实发生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重新开始。

因此,最终严良没死,老陈没死,普普也没死,欣欣和普普配比成功,再加上有30万现金,大概率也不会死。“死”的只有朱朝阳,从他对警察说谎的那一刻起,以前那个好孩子朱朝阳就真正死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坏孩子”,他只能孤独的坐在角落,无法享受阳光的温暖,就如同片头最后出现的那个小泥人一样:孤独、寂寞、无助、内疚、惶恐。

不是说真的要死很多人才是黑暗结局的,朱朝阳可能是下一个张东升这样的隐喻,本身就足够令人窒息了,毕竟在这个暑假之前,他还是一个好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