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人格
最近开始思考独立人格的意义。
从初中开始发现自己有一些主见,然后身边出现了一两个当时的榜样,雷厉风行,十五岁的年龄就为规划好了接下来的人生。于是我就跟着照做,觉得自己也能成为她们,到后来才发现其实别人做事利落果断的前提,依然是有足够的资本和后盾支撑着。想来好笑又无奈,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出头了。
高中发现自己没办法立刻凭一己之力接受生活的落差感,三年多的时间感觉自己丢失了太多东西。所以大学之后非常依恋家庭,对父母从最开始就从不顶嘴,到后来已经学会像大人一样完全包容地对待了。因为总觉得,这是自己在这世上唯一值得珍惜且留恋的情感,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事物能支撑自己活下去。一个留学生,一年回家的总时长有将近4个月,可能比有些国内在外地上学的孩子还多。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以前的自己总是觉得自己独立性极强,身边不需要有人在,而为了证明这一点,最好离父母越远越好。现在不会了,一无所有之下,总是会对仅存的事物百般珍惜。
再回头看,这几年的心态放平很多,也懂得如何接受失去的回不来这件事。只是放平的同时,也丢掉了最基本的一些情绪起伏。到了这个年纪,可以说自己确实是个运气不太好的人,也导致了情绪上的持续消极。前段时间跟朋友说,我确实是感觉不到基本的情绪,让人开心的一些小事,首先没有发生在我身上过。其次,即便是发生过的一些事,也无法让我感到快乐、心动、想与人分享。这种细碎的、简单的情感,我没有了。最近,连妈妈也跟我说起类似的话。我开始觉得,可能在外人眼里,我真的就是一个平淡如死水,无趣又沉闷的人。或许也能解释身边没有什么人的原因。
然后就会有人”批评“,或是开导,说我想要的太多了,要求太高了,所以才会这样。
我摇头,不,我一点奢望都没有。我的问题是,因为长期没有与人产生紧密的联系与关系,加上不得已或是后来习惯性的独处,到后来遇到的一些飞来横祸,已经不会产生任何期望和盼头,也不懂如何再与人建立联系了。加之这段时间听到的,以及经历到的一些事,又让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思考出来的结果竟然是无。就跟上次无意识之间跟cty说,我觉得人生就这样结束了,也着实让她吓一跳,以为我想不开。但我仅仅只是觉得,生活能看到尽头了。
接着就带回到最开始想说的独立人格的问题。最近开始剖析自己的情绪和性格,发现其实依旧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人格。真正的独立,是在经历过苦难之后还是继续往前走,是在屡次碰壁后持续寻找出路。能够想办法跳脱束缚,培养起自己在不同场合的面貌,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保持良好习惯和兴趣。在弥留之际回想自己的生活,不会觉得有太多遗憾,而是感叹“what a wonderful world."
而我存在的问题是,1)经历了从高处跌落的状态,虽并非一蹶不振,只是也再没了热忱。不相信好事的存在。2)总是期盼一些东西自动降临,或是在初步尝试失败之后,就不再重新拾起。3)根深蒂固地认为很多因素无法改变,加深绝望感。
所幸这次的自己没固执没消极,接受了一个建议:重新阅读+输出。看以前没关注过的,思考以前没意识到的,面对以前不愿意或是害怕面对的,从根源上去接受生活和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