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可惜了那么多精巧
时至今日,死党仍然会向我推荐《最后生还者》这款游戏,说剧情厉害,又说哪怕只是看别人玩也是一种享受。不过我因为没有主机,并没有去玩,同时因为没有玩,所以也没有去看相关的视频。
但是今年的高尔夫热潮席卷全球,我不由得还是多了一些好奇心,拿出时间看了《最后生还者2》的剧情。
但也许是因为没有情怀加成的缘故,乔尔死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有何意外。最终埃比放过艾莉,艾莉放过埃比的剧情在我看来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那些外界喧哗声中的“喂屎剧情”,对我而言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
我倒是认为除了这三处争议较大的地方,其余的地方反而是问题更严重的地方。
首先,环境背景的展现便是一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前作已经是世界末日,可二代故事的切入却是和平景象。游戏角色在野外遭遇的是暴徒和感染者,但在大本营内却毫无末日感。
不同阵营之间的冲突,资源的匮乏的展现并不直接。尤其是不同阵营理念的展现,更是频繁使用书信和他人对话的小互动来展现。可以讲述的东西明明很多,可展现的却只是九牛一毛。
讲故事需要会取舍,但游戏的成品展示,毫无疑问是告诉玩家,他们将最应该展现的东西全部舍弃了。
其次,人物的形象展现问题。
编剧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艾莉得知自己可以拯救其他人时的想法,表现了艾莉内心的善良。同样用插叙展现性格的还有另一个主角埃比。
埃比和艾莉一样是个内心善良的姑娘。但是剧情在草草交代过后,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刻画。艾莉对乔尔的怨恨,埃比痛恨自身软弱,游戏并没有过多展现两个人在面对残忍世界与内心善良之间的冲突感。
更不要说,游戏忘记了艾莉在剧情空白的那几年本应拥有的成长问题。正常情况下,我们在回忆自己过去时总是会觉得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现在差别不大。但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印象感受,实际上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可能的。而二代几年前的艾莉和现在的人就是毫无成长。这更不要说一代艾莉和现在的艾莉的成长问题了。
游戏用非常多的篇幅描写了埃比,希望玩家对埃比产生共情。可是最后埃比的选择,看起来却好像只留下了愧疚。就像列夫问为什么埃比要救他们那样,埃比的回答显然不是真实的回答,可玩家看到的现状却正是如此。
最终的结果便是无论是艾莉还是埃比,在人物形象上都比预期要扁平。驱使他们做出行为的理由,这时候看着就更没有说服力,尤其是这行为本来就不被大部分玩家接受。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剧本本身就存在巨大问题。
编剧在编写故事的时候,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是一款游戏。这让《最后幸存者2》的故事结构,在我看起来更像是电影,而非游戏。
电影交代剧情的方式是把信息直接呈现,游戏是让玩家寻找信息。电影会将重要信息通过特写,或者反复提示的方式强调它的重要性。而游戏则是越重要的信息,越应让玩家参与其中。
本作游戏想要让玩家放下复仇,就应该把那些复仇和坚持复仇带来的后果摆在玩家面前,让玩家通过接受糟糕的结果来适当接受放下仇恨的结局。可游戏本身把复仇、战争等等编剧希望“放下”的剧情,做成了小剧情,放在书信和墙壁涂鸦之中。这样做的结果显然是刺激不足。尤其是占据更多游戏时间的杀戮环节,还会冲淡这些小细节来带的效果。更不要说玩家并不会全力搜集这些路上会遇到的小纸片和涂鸦。
在游戏的中段往后,编剧让玩家直接操纵埃比,以此培养玩家对艾莉杀掉的那些人的感情。通过这种倒叙式的培养感情,希望让玩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由此把埃比和艾莉的行为合理化。
可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却完全忘记了,这培养出的愧疚感是属于玩家的。艾莉对此一无所知,当玩家切换为艾莉时,艾莉心中所剩的愧疚,便只剩下杀死孕妇这一件事了。
最终,毫无疑问的,编剧并没有合理利用游戏机制让玩家参与到剧情中,并且剧情在塑造角色上并不立体。
利用游戏方式,其实完全可以通过让艾莉追踪埃比的过程,对埃比有一个侧面刻画。最终让艾莉明白埃比并不是个单纯杀死乔尔的恶人。只是那样大概就有些麻烦了,而顽皮狗则选择了一个简单轻松的方式。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作为电影,它也没有通过镜头语言充分展现主角的内心。这不得不让我怀疑,如果作为电影,它也会遭到相当多的骂声。
真是可惜了那么优秀的战斗环节,还有例如艾莉的三角恋、埃比的恐高脆弱、艾莉断指弹琴……那么多优秀的小设计。一切细节上的精妙都被整体上的粗糙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