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游记二
2020年6月25日
苏州
留园—可园—沧浪亭--文庙古玩市场--盘门景区
高铁到苏州时还下着雨,正好可以雨中逛园林,开心。但到留园时雨却停了,伤心。停就停吧,至少空气里水汽还未散去,树叶上的雨珠也还在,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留园

中国四大名园里,除了承德避暑山庄我没去过,颐和园我去了两次,拙政园两次,留园三次,最喜欢的属留园。
从南部的入口进来,经过一条暗窄的曲廊,路过几个小巧的院子,来到“古木交柯”,一片高白墙,墙前一柏树一山茶,即得一方静谧空间。遗憾的是原来交抱的古柏和女贞已不存,现在的是后来种的。

站在“古木交柯”,透过曲廊和漏窗可窥见山水楼阁,宛若天境,此即留园之精华部分——中部。穿过“绿荫”,来到“明瑟楼”前的月台上,六月荷花初绽,雨刚歇,满眼翠绿,空气清新。抬头望,山环水绕,林木繁茂,楼阁错落。却见角落泊舟陈旧,想起去年,少年着古衣,立船头,吹横笛,引得众人拍照录像......







爬上西面假山,于“闻木樨香轩”俯视园中景色,并非一览无余,因为一棵古银杏树将视野一分为二,不恼,暗想秋天来看金黄树叶该很好。

下山过小桥,到“可亭”,偶遇一只小黄鼠狼,俶尔入洞,久待不复出。“可亭”和“明瑟楼”隔水相对,于此清晰可见“明瑟楼”共两层,歇山顶,西连“涵碧山房”,山房南北全是落地长窗。两楼如一艘船舫停靠水边,十分巧妙。



再下山过小桥,来到“小蓬莱”,于此仰可赏四周景,俯可观池中鱼。之后穿过攀援着茂密紫藤的曲廊回到岸边,上到曲溪楼,向北走然后往东折,即来到了留园中部的东园,这里以“五峰仙馆”为中心,环绕多座小建筑小庭院以及连廊,空间丰富而巧妙。左右穿梭,景致变幻,丰富多彩,乐趣无穷,令人深觉留园的富丽华贵。而若在“五峰仙馆”里停留一刻,感受其楠木构造,气派窗扇,假山相对,风清如谷,真是既豪奢又清雅。


再往东,不知不觉又到了另一方天地,牡丹园中虽已无花,但可想象春时花之繁盛。园中石桌石凳用整石凿制,较寻常所见低矮一些,与牡丹花株相依,路过石桌时,我想在花开的月夜来此赏花,只是留园是不能夜游的。牡丹园北是“林泉耆硕之馆”,即“鸳鸯厅”,是留园东部最主要的建筑,也是全园最豪华的建筑。但是,“林泉耆硕之馆”及东部的其他建筑都是为了衬托江南名石“冠云峰”而建!石峰北边的两层冠云楼是作为背景衬托“冠云峰”,人则坐石峰南边的“鸳鸯厅”赏“冠云峰”和池中倒影。去年,石峰下的平台有歌舞表演,烟雾升腾,舞姿曼妙,乐声四溢......


过“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往西去,是盆景园,即留园北部。一路有葡萄藤廊,廊外陈列山松盆景,品质及数量不亚于杭州植物园中盆景园的。此处旧构全无,相传原来是养家禽种蔬菜的地方,算是家宅后院吧。



一直走到西头,在没有分界没有提醒中其实已经来到了留园的西部,往南攀山越谷渡溪,会发现一座名字很特别的水阁——“活泼泼地”。而这水阁,和“涵碧山房”仅一廊之隔。至此,游玩结束,用时两个半小时。倘若细看每一建筑的介绍,那么得三个小时以上。

留园各部衔接巧妙,总是不知不觉就过渡到了另一个区域,而不同区域景致不同,走哪儿都富有乐趣。大园丰富,小庭精致,既富丽华贵,又天然野趣,步步景不同,处处有惊喜,百游不厌。

可园
可园在沧浪亭对门,本属沧浪亭的一部分,是苏州现存的唯一一座书院式园林。

进大门后即从一月门洞望见垂柳水池和挹清堂,进月门洞后,左边池畔一个坐春舻右边柳下一间鸭舍池中两湾荷花。见可园第一眼,我想起颐和园的园中园“谐趣园”,但再看就不觉得有相似之处了。坐春舻不好看。荷花倒是可赏的,洁净清爽,袅袅婷婷,几位阿姨于此留连拍照,久久不离去。在那柳树下荷花间,鸭子一家三口戏水理毛,闲适自在,小鸭上岸时,鸭爸爸(妈妈?)突然叼了一嘴小鸭屁股,虽不知其故,只觉有趣之极。








挹清堂说是背山面水,面水是真,山却只是一个小土堆,而且山后垃圾乱放,臭气熏人。倘若山后是游客不当去之处,为何不设告示牌提示。就算是不开放的地方,也不该出现垃圾和恶臭。哎!
书院区域里,草坪平,虽清旷,但不免乏味。建筑新,即便在室外也能闻到油漆味。塑像粗,郑玄和朱熹恐会难过。


沧浪亭

临水建,渡河入,复廊隔,漏窗透,沧浪亭是特别的。



进得门来,假山为屏,半山上石头间数株百子莲半隐半现,引人不自觉上前去。登山穿洞,“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寻声取道,得见一深潭,水草幽幽,红鱼不动,若浮林上。潭上一石,刻“流玉”二字。



一弯曲廊环绕深潭西南东三面,高高在上,几步一窗,间有门洞,形状百态,无一个同。雨后若有若无的阳光照在漏窗上,粉白的花纹竟有玉石的温润感。于此曲廊上望潭的另一边,林木森然,知沧浪亭就在那山顶上,不急,之后再去。









过曲廊往南去,依次经过清香馆、五百名贤祠、翠玲珑、看山楼。往东走一点,从瑶华境界折向北,到山前明道堂后再往东走,闻妙香室前,几株梅树,两次来都不是梅花开的季节,但我依旧喜欢这一方小院。于此登山,便到了沧浪亭了。方亭四柱,歇山飞檐,两只古朴的鸟立在屋檐上。楹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坐于亭中,四周古木参天,令人心旷神怡,怀古之意生。







留园历史极悠久,始于五代末,几经易主,先后为私宅、佛庵、名贤祠,清后遭遇之惨,我不愿提。
沧浪亭之名源自北宋,“文人苏舜钦被朝廷削职南迁购得此园,取《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名之为沧浪亭。”
现今格局则成于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见园子颓败,乃拨田重修,将原临水的沧浪亭移到山上,并按苏氏园建厅堂轩廊,造水桥作为入口。”
临古葑溪的复廊西头是一间面水轩,名“陆舟水屋”,是清代画家吴昌硕亲笔。“近代画家颜文樑曾于此接待过徐悲鸿夫妇,也曾请京剧大师梅兰芳于此作画,留下佳话。”
又因,看过沈复的《浮生六记》,对沧浪亭更多了另一种向往——一种不可达的向往。

文庙古玩市场
因文庙古玩市场就在沧浪亭附近,而沧浪亭又是第二次逛,所以就匀出了一点时间去逛了一下,大约是受到疫情影响,又或者因为端午放假,市场萧条,毫无生气,没多久就离开了。


盘门景区
因为几乎没逛古玩市场,所以时间还是剩下来了,那就随便走走吧。河边最是散步佳处,于是便往河的方向走去,竟然误打误撞来到了盘门景区。江面廓然,清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路过一队旅行团,听得导游一些介绍,《西域记》之进入女儿国、《白娘子》之断桥相会、伍子胥之胥河、吴门桥之苏轼典故......历史与传说交织,真假不必追究。而这里,曾繁华。今天商船变游轮,一样的来去匆匆,却已是另一种热闹。






-
周水清 转发了这篇日记
文笔尽显苏州园林之美,图片也美,观看此文此图一遍,也即游遍苏州。庭院深深深几许,绿苔古柯檐角翹。曲径通幽,翠竹阴阴,池边绿荷,桥下红魚,道不完姑苏情,说不尽江南美。
2020-07-21 18:42:05 -
不是建筑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29 17:52:06
-
南柯一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28 2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