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争夺情人,无产阶级文学家飙车带风
【170/365】
今天的书配着前苏联民谣一起读,颇有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约会卡秋莎的感觉。
父子争夺情人的故事高尔基写过不止一篇,今天说说《玛莉娃》,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
鱼场看守人瓦西里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他为了生计离开村庄来到鱼场,至今有五六年时光。孤身一人在外谈不上是件好事,瓦西里一开始颇不习惯,现在则乐不思蜀,原因在于玛莉娃。
玛莉娃这娘们儿是鱼场的小妖精,每个男人都被她的黑眼睛深深吸引,但她不属于任何人。玛莉娃只和自己挑中的人交往,如果哪个毛手毛脚的爷们儿敢用强,她会立刻翻脸动刀子。她没钱,也不稀罕钱,不知道什么缘故停留在这片海岸,像一朵随机开放的野花。
瓦西里很幸运,玛莉娃挑中了他。
瓦里西自己住在渔场一角,每个礼拜日玛莉娃都摇起小船来看他,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除了大海、沙滩和太阳,这对恋人不拥有任何东西,他们像造物主刚捏好的人类,像一对不期而遇的海鸥,在随时可能终结的肥皂泡里沉醉。
一个礼拜天,瓦西里照例清早起身遥望海面,那艘船来得比往常晚,令他有些焦躁。船远远驶来,玛莉娃身边有个陌生身影,他是谁?船越来越近,瓦西里百思不着,直到船冲上沙滩,那个大概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一跃而下,走到他身前说:
“爸爸,你好!”
父子二人拥抱着在双颊上亲吻三次,瓦西里的惊讶大于高兴,儿子亚科夫像一个破坏者生硬地插入他的新生活,让他不得不想起家乡。破旧的草屋里,他的结发妻子孤零零在土里刨食,马死了,地里的活计全靠人干。冬天还没结束,家里的粮食吃得精光,草料也不足,牛差点饿死......勉强挨到四月耕完地,母亲卖掉三只羊换来粮食草料,亚科夫来鱼场找父亲,好歹打几个月零工挣点钱,秋收时再回去。母子二人就是这样决定的。
瓦西里守着鱼汤锅心里烦闷,他生老婆和儿子的气,五年来他寄回去多少钱,他们还是没把家业料理好,瞧瞧弄成什么模样!亚科夫这小子,没经过老子的允许就自作主张从乡下跑出来,农活干不好,干这种事顶能耐!
其实他心里还藏着更深一层怨念,他想独自在鱼场守着玛莉娃,这是他魂梦萦绕的新生活。的确,他有时会对家庭心存愧疚,但他把挣到手的每个戈比都寄回去,在某种程度上给自己赎了身。我已经尽力了,你们还要怎样?五年来瓦西里一直心安理得,他希望这样的日子能一直延续下去才好,但是现在忽然冒出的儿子把一切打乱。
父子二人闷闷地吃饭,亚科夫看看父亲,再看看玛莉娃,他本能地猜出这个女人和父亲的关系。但玛莉娃让他挪不开眼睛,他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玛莉娃是熟透的果实,在农村可见不到这么风骚的浪货。亚科夫感觉血液冲进脑门,一阵阵眩晕,他直截了当地拒绝了父亲让他回家的命令,为了玛莉娃他也要留下来。
于是故事精彩了,父与子情与欲之间的纠缠最后激化为两个雄性生物争夺交配权,父亲与儿子在沙漠搏斗,源出一系的血液洒在沙子上,四只攥紧的拳头,狼一般凶残的目光......老子愕然发现父权失去效力,儿子大了,肩膀比自己更宽厚有力,他像每个失势的狮王那样诅咒后浪,得胜的儿子毫不在意,他急于向女人展示胜利。
可是玛莉娃,野猫一样的女子,她自有她的打算......
今日进度:《高尔基短篇小说选》 第293-3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