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之旅:莫斯科淘碟记
19年夏天我去莫斯科玩儿,逛了三家碟店,买了15张碟。对于民族音乐爱好者来说莫斯科的碟店还是非常值得一逛的,品种多质量尖,价格则有高有低。我去之前没有做任何攻略,到了以后直接在谷歌地图上搜碟店,就按照地址过去淘了,所以肯定只是管中窥豹。希望有同样在莫斯科淘过民族音乐类碟的友邻可以互相交流。
一、Transylvania唱片店
首先收货最大的就是Transylvania唱片店,他们家也是价格最高的。我一开始淘了20张,后来忍痛减到11张。他们家真是中亚、北亚、西亚我最最感兴趣的民族音乐类碟全都有。另外他们家的环境也太到位了,就在莫斯科市中心一片特别有感觉的勃列日涅夫楼的半地下室里,推开大门进去漫天遍地全是碟,里面几个金属大叔就默默看着你,也不跟你交流,你就随心所欲地淘碟就好。



一共买了11张唱片。两张维吾尔,一张哈萨克,一张图瓦,一张克里米亚鞑靼,一张伏尔加鞑靼,一张巴什科尔托斯坦,一张阿富汗巴达赫尚,一张库尔德斯坦,一张摩洛哥,一张埃及努比亚,真是美死我了。

1、维吾尔传统音乐,英年早逝的大师
荷兰Pan Records唱片公司在1995年发行的维吾尔传统音乐唱片,夏地亚纳(Shadiyana)乐团的《Bu Dunya(今世)》。夏地亚纳在维吾尔语中是“欢乐”的意思,也是一种常见的舞蹈形式。1993年,Pan唱片邀请了几位优秀的维吾尔音乐人组成夏地亚纳乐团前往荷兰、比利时巡演,1993年10月在荷兰海牙录制了这张唱片。 在乐团中,最年轻的一位乐手叫做阿里木江·吐尔逊,他日后成为了深受北京传统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音乐大师。2015年他组建了达斯坦乐团在北京多次演出,场场气氛热烈空前,但就在2018年他因病猝然离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阿里木江·吐尔逊1961年出生在伊宁市,父亲是有名的木卡姆艺人,以弹奏弹布尔而闻名。阿里木江7岁时就跟随父亲学习,可惜两年后父亲就因脑血栓离世。父亲去世后阿里木江继续跟随父亲的盲人徒弟学习,任何排练、聚会和演出都跟着他。1975年中央民族学院来伊宁招生,希望找到会演奏热瓦普的孩子。老师问阿里木江会不会弹热瓦普,阿里木江说会,但他其实从来没弹过。为了抓住机会,他借来乐器苦练三天学会了两首曲子,顺利通过了考试。就这样,14岁的阿里木江来到了北京。 当时中央民族学院没有教热瓦普的老师,专程从喀什市请来了一位热瓦普老师来教阿里木江。两年后老师要回喀什,阿里木江又跟着老师去喀什继续学习了一年多。 1979年阿里木江毕业,留校任教近40年直到2018年去世。教学之余阿里木江一直在参加各种演出。90年代他学会了电吉他组建乐队四处演出,后来民族传统音乐又得到关注,阿里木江开始在北京现场演出热瓦普,逐渐为广大乐迷所熟知。 关于阿里木江吐尔逊老师的报道见伊犁日报《 阿里木江:把维吾尔族音乐文化传向全世界》。



第一排右边的就是年轻时候的阿里木江老师。

我拍的阿里木江老师。


2、中亚塔什干的克里米亚鞑靼音乐家
荷兰Pan Records唱片公司2004年发行的克里米亚鞑靼音乐大师Luman Seidialilov的唱片《Legend of Crimean Tatar Music》,1997年录制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在专辑中,Luman Seidialilov唱歌和拉小提琴,他的儿子Remzi Seidialilov拉手风琴。
Luman被誉为克里米亚鞑靼最杰出的音乐人之一,他的命运带有克里米亚鞑靼人被苏A联A所压迫的深刻悲剧烙印。Luman1926年出生于克里米亚半岛一座叫做Kuk-kez(蓝眼睛)的村庄,一岁时父亲就以“国啊家啊公啊敌”之名被囚禁,母亲随后因无法承受痛苦而去世,Luman沦为孤儿。因为苏联不许克里米亚鞑靼孤儿进孤儿院,Luman只好由亲戚轮流接济。 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音乐可以分成草原音乐(Lyr)和山区音乐(Tyurkyu)两大类,Luman所生活的村庄就是克里米亚鞑靼山区音乐氛围最为浓厚的地方。Kuk-kez被誉为音乐家之乡,村里几乎所有人都是好歌手,都会演奏音乐。Luman的奶奶不仅是一位歌手,也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会讲多种欧洲和亚洲语言的知识分子,而他母亲那边更是所有亲戚都是音乐家。在这种氛围下,Luman从小就受到了非常好的音乐熏陶。 然而在1930年代到1940年代间,Luman的所有亲戚陆续以“人啊民啊公啊敌”的名义被枪啊决,Luman最终成为了流浪儿。他白天在荒野里的树下睡觉,晚上就出来找吃的。1941年德军占领克里米亚,15岁的Luman被强行带到意大利,后来又逃到奥地利。 Luman在德占区四处流浪,进过拘留所和医院,也打过黑工。1942年他在一家德国造纸厂打工时,经理非常喜欢他的音乐,送他去了维也纳音乐学院。在维也纳Luman学会了制作和修理小提琴。 Luman在维也纳度过了五年时光,直到被克格勃发现并遣送回苏联。在苏联他受尽各种痛苦,直到1958年他终于被送往中亚塔什干成为了一名工人。由于受到啊迫啊害,他在1962年被列入黑名单,被迫离开工厂。在此后的30年中,他以制作和修理小提琴为生,有时也在婚礼上演出,但直到苏啊联啊解啊体前,这些都是秘密进行的。 在唱片中,Luman演唱的都是克里米亚鞑靼的经典音乐,包括所有重要的类型,例如著名史诗Ker-oglu,改编自克里米亚历史上的真实故事的Osman Pasha和Vaporlaryn duman,抒情歌曲Tatar kizi和Gilin, bulutlar, gilin,还有欢快的舞曲Kaitarma 等。其中很多歌都是Luman童年时代在克里米亚的村庄中从他的音乐家亲戚那里学会的。 在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音乐中,悲伤和喜悦总是交替出现。他们通常会将两三首歌曲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循环,一般会以一首歌开始,一支舞曲结束。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歌曲可以分成四种体裁:木卡姆(Maqam)是一种复杂的抒情套曲,Chiny是一种即兴创作的短歌,Mane是一种婚礼和庆典上的歌曲比赛,Horan是一种围成一圈表演的歌舞。乐团形式有两种,Davuljilar用于街头表演,使用用唢呐、 Davul鼓和Daire鼓,Kemanejiler也叫Chal,用于歌曲伴奏和室内演奏,使用小提琴、单簧管、小号和手风琴。




3、阿富汗巴达赫尚音乐
荷兰Pan Records唱片公司2005年发行的阿富汗巴达赫尚音乐家Mehri Maftun的专辑。 巴达赫尚(Badakhshan)地区位于帕米尔高原之上,被国界划分为塔吉克斯坦东部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阿富汗东北部的巴达赫尚省,以及中国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三部分。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由崎岖不平的山脉和深邃肥沃的河谷组成,也有些起伏不平的草地。通往村庄的道路经常被落石阻塞或被融化的冰川冲毁,有时甚至在夏季也会下雪。 在阿富汗巴达赫尚省东部的瓦罕走廊生活着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伊斯玛仪派的帕米尔人,也叫高原塔吉克人。伊斯玛仪派非常重视和鼓励音乐,人们在各种仪式和节庆时都会唱宗教诗歌,其中大部分是献给伊玛目阿里或伊斯玛仪派领袖阿迦汗的。阿富汗帕米尔人的宗教诗歌有Madah和Ghazal两种。Madah起源于波斯古典诗歌,通常来自著名的波斯叙事诗,Ghazal是一种有尾韵和格律的波斯诗体,主题是超验的爱。为宗教诗歌伴奏的主要是帕米尔热瓦普(Rubab-i Pamiri)和Daf鼓。 在世俗民歌中,人声永远占主导地位,音乐形式依据诗歌体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主要使用的乐器有冬不拉(Dambura)、艾捷克(Ghijak)和塔布拉鼓(Tablak),其中冬不拉在塔吉克斯坦的巴达赫尚地区几乎见不到。另外在乐团演奏中,塔布拉鼓经常被Daf鼓代替,同时经常加入阿富汗弹布尔、阿富汗热瓦普和口琴。
Mehri Maftun是阿富汗巴达赫尚地区的著名歌手和冬不拉乐手。他1971年生于一个伊斯玛仪派家庭,从小就具有音乐天赋,经常被邀请在各种节庆和宗教仪式上演出。除了精通唱歌和冬不拉外,他也会演奏艾捷克、口琴和塔布拉鼓。他曾经组建数支乐团在阿富汗北部各省巡演,与许多前辈音乐大师一起演出。 90年代初,Mehri Maftun为阿富汗广播电台和喀布尔电视台录制了一系列唱片,使他从巴达赫尚地区的民间音乐人一跃成为阿富汗全国闻名的音乐家。阿富汗广播电台在阿富汗末代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1933-1973年在位)统治期间发展成为拥有管弦乐团和职业音乐人的国家电台,来自巴达赫尚的音乐人经常被邀请演出,阿富汗广播电台也成了当时阿富汗音乐繁荣的象征。 塔利班掌权后,阿富汗音乐遭到了毁灭性打击,音乐会被取消,音乐家被殴打,乐器被破坏,许多音乐家流亡国外。大多数巴达赫尚的音乐人因无法谋生不得不转行,但仍有极少数音乐人继续顶风演出,抵啊抗啊审啊查啊制啊度,Mehri Maftun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多年里Mehri Maftun一直在老家的村子里过着贫苦的生活,但他仍然没有停止用音乐歌唱爱情和家乡,甚至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歌啊唱啊抵啊抗啊塔利班的战士。 2001年,由于澳大利亚研究员Bruce Koepke的推荐,Mehri获得了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的支持,得以继续音乐人的生涯。2002年他在法国、西班牙、荷兰和德国进行了巡演,为自己的音乐事业迈出了新的台阶。2003年荷兰Pan唱片公司前往Mehri的家乡为他录制唱片,当时他仍然生活的十分贫苦,不得不靠务农养活家人。








4、海外哈萨克人献给乌鲁木齐的歌
哈萨克音乐人萨黛 (Saadet Türköz) 2006年由瑞士厂牌Intakt唱片发行的专辑《乌鲁木齐》。萨黛1961年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父母来自新疆巴里坤,1950年代末60年代初移居土耳其。萨黛从小从父母和伊斯坦布尔的哈萨克人那里学到了许多哈萨克民歌。20岁后她移居瑞士,在那里接触到前卫即兴音乐,因此在哈萨克民歌中加入了即兴音乐的成分,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2005年萨黛在阿拉木图和北京录制完成了哈萨克民歌唱片《乌鲁木齐》,将各种哈萨克摇篮曲、情歌和挽歌温柔地一一唱出。唱片分别由来自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优秀哈萨克音乐人进行伴奏,其中最后一首歌“Kunan”冬不拉由中国的著名哈萨克音乐人马木尔演奏。






2018年5月萨黛来北京演出,我有幸看了现场。

5、图瓦女歌手
荷兰Pan Records唱片公司2002年发行的图瓦女歌手Nadejda Kuular和Sayan乐团的唱片,收录的歌曲录制时间从1975年到1999年。 Nadejda Kuular1947年出生于图瓦的Khondergey,距离首府克孜勒250公里。Nadejda从小就从奶奶和妈妈那里学到了许多图瓦民歌,还从妈妈那里学到了如何演奏图瓦口弦Khomus。后来她家买了一台带手柄的留声机和很多蒙古、俄罗斯和阿塞拜疆歌曲唱片,从那时起她就立志一名歌手。 Nadejda的舅舅Sat Manchakai是著名的图瓦呼麦歌手,Nadejda的父母经常带她去看舅舅的演唱会,她也从舅舅那里学会了很多歌。进入音乐学校后,Nadejda学习了乐理知识,开始在学校和音乐会上演唱。 1964年,Nadejda和父母一起搬到图瓦首府克孜勒,24岁时她进入了图瓦专业乐团Sayan,成为了一名职业歌手,跟随Sayan乐团一起前往苏联和世界各地巡演。1973年她获得“苏联功勋艺术家”称号,1978年和Sayan乐团一起录制了唱片。多年来,Nadejda被公认为最棒的图瓦女歌手。 Sayan乐团成立于1969年。在苏啊联啊政啊府啊的要求下,乐团曾在1978年、1984年和1989年三次前往列宁格勒接受编排歌舞,每次都要在列宁格勒生活一年。在列宁格勒时,Nadejda每天都要按照欧洲古典音乐的方式进行视唱练耳,练习音阶和和声,这些列宁格勒的音乐家在试图将图瓦民歌改造成欧洲古典音乐。虽然不得不演唱歌颂共啊产啊党和啊列啊宁的歌曲,但Nadejda和Sayan乐团仍然没有受到这些列宁格勒音乐家的影响,坚持演唱图瓦民歌和呼麦。 苏啊联啊解啊体后,虽然乐团可以自由地演唱图瓦民歌,但却随即陷入了经济困境,因为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停止了。





6、新疆音乐人在日本
日本音乐厂牌King Record唱片公司的“世界音乐图书馆”系列在1994年发行的专辑《Vocal Music of The Uighurs》,是198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歌舞团和和田文工团去日本参加“第六届丝绸之路音乐会”的时候在东京的King Record唱片录音室录制的。 唱片中收录的音乐人中最有名的是维吾尔歌唱家帕夏·依夏(Pasha Ishan),她1939年生于伊宁,是新疆歌舞团的领军人物。另外还有用都塔尔和弹布尔弹唱的来自和田的维吾尔音乐家Muhemmetjan Shakir和用冬不拉弹唱的哈萨克音乐家Dalirhan,Dalirhan以雄浑有力的男高音歌喉而著称。 另外乐团中的乐手还有演奏Dap鼓的Imin Kurban,演奏艾捷克的Mahmut Tursun,演奏热瓦普的Dawut Awut,演奏Chang的Ehmatjan Rajap,以及演奏Ney笛和BalamanBakir Tohdi。



7、巴什科尔托斯坦的田野录音
荷兰Pan Records唱片公司1995年发行的田野录音唱片,是1992年维亚切斯拉夫·舒洛夫(Vyacheslav Shurov)在巴什科尔托斯坦(Bashkortostan)进行人类学考察时录制的。 巴什科尔托斯坦位于东欧平原的东部边缘,西部与鞑靼斯坦接壤。境内除了俄罗斯人和鞑靼人外,还生活着巴什基尔人 (Bashkirs) 。巴什基尔人是一支突厥语穆斯林族群,先后受伏尔加保加尔汗国和金帐汗国统治,1556年后并入俄罗斯。 巴什基尔人既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又保留着万物有灵传统。每个巴什基尔人都知道自己祖先的图腾是什么,例如Bere的巴什基尔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在一只白色母狼的带领下从咸海草原迁徙过来的,狼就成为了他们的图腾。巴什基尔人的民间传说和史诗故事当中许多与万物有灵有关,这些故事通常会出现各种动物、牧民和战士。 与此同时作为穆斯林来说,宗教诗歌也是巴什基尔人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什基尔的宗教诗歌Momazhat按照传统曲调演唱,歌词内容以伊斯兰教为主旨,通常表现困境中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摩洛哥柏柏尔人的传统音乐
法国Air Mail Music发行的一张摩洛哥马拉喀什音乐节的现场实况录音专辑,录制于1976年5月底。整场表演的都是纯正的柏柏尔人传统音乐,大多数是欢快激烈的舞曲,热情奔放慷慨激昂。

9、努比亚音乐教父
德国Piranha唱片在1991年发行的埃及努比亚音乐教父阿里·哈桑·库班(Ali Hassan Kuban)的专辑《像努比亚人一样行走(Walk Like A Nubian)》。 Piranha唱片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参与世界音乐运动,致力于关注非洲、吉普赛和犹太音乐,即一切纳粹讨厌的音乐。他们发行的第一张专辑就叫做《打倒种族隔离!(Beat! Apartheid)”》,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发行了超过150张专辑。
努比亚(Nubia)位于埃及南部和苏丹北部的尼罗河沿岸地区。努比亚人(Nubian)由古埃及王朝的原住民和迁入的尼格罗人融合而成,说努比亚语和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 努比亚人最盛大的歌舞表演是在婚礼上,经常达到上千人。婚礼会持续7天甚至更久,期间以表演“Kaf”音乐为主。大家在Dohollah鼓和Bongo鼓的伴奏下围成一圈跳舞、鼓掌、蹦跳,这是努比亚乡村最有特色的音乐文化。 50年代后,随着由于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淹没了大量努比亚地区的土地,阿斯旺人大规模迁移到开罗、阿斯旺和亚历山大的城市中,努比亚人由此开始发展出和乡村音乐不同的城市音乐。而努比亚城市音乐的创建者就是阿里·哈桑·库班。
库班被誉为努比亚音乐教父,1929年出生于埃及阿斯旺附近的村子中,从小就在阿斯旺开往苏丹的轮船上唱歌。7岁时库班跟着家人搬到开罗,在努比亚聚居区的裁缝店挡学徒,在那里学会了单簧管和各种努比亚传统音乐。1949年后他开始在开罗歌剧院表演单簧管,同时组建了自己的传统婚礼乐队在婚礼上演出。 50年代后,库班开始在自己的乐队中加入萨克斯、电吉他,贝斯、风琴、小号和手风琴等乐器,成为第一支现代努比亚乐队。库班将美国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的音乐风格融入到努比亚传统Kaf音乐当中,节奏比原来加快了三四倍,歌词也更加丰富。 在城市中,努比亚人依照原来生活的村庄部落依然有自己的社区,并且每个社区都有一座为社区服务的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通常是一间半公共的公寓,老人们每天在这里聚会。这里可以举办婚礼、葬礼和对新移民的欢迎仪式等。在开罗,努比亚人的婚礼通常只有两三天,一开始都是在俱乐部中表演,只有到了最后一天的夜晚,整条街才会变成一座巨大的露天音乐会,街边的墙上挂满了毯子,通常会有三支乐队演出,而库班的歌成为了必演曲目。 很快库班就在努比亚人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连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的婚礼都邀请他演奏。1989年德国Piranha唱片为库班在开罗录制了专辑《从努比亚到开罗(FROM NUBIA TO CAIRO)》,被誉为努比亚城市音乐的里程碑。专辑中神秘的“埃及放克音乐”迅速受到欧洲乐迷的喜爱,这之后库班开始在欧洲巡回演出。90年代库班通过欧洲演出在世界音乐热潮中享有盛誉。1991年Piranha唱片再次发行了他专辑《像努比亚人一样行走(Walk Like A Nubian)》,就是我这次买到的唱片。 2001年Piranha唱片为库班在开罗录制了第三张专辑《真正的努比亚人(REAL NUBIAN)》,库班当年在开罗去世。虽然他的灵魂离开了,但他的传奇延续至今。



10、库尔德音乐
1982年法国传统艺术节(Festival of Traditional Arts)时库尔德组合Koma Zozan录制的唱片《库尔德斯坦的音乐(Songs And Music Of Kurdistan)》,由法国独立唱片公司 Arion Music发行。 Arion Music创建于1967年,专门发行稀有的古典音乐(Arion Musique)和民族音乐(Arion World)专辑, 是最早发行后来被称为“世界音乐”的唱片公司之一。 当时Koma Zozan组合是8人阵容,Adnan演奏弹布尔和乌德琴,Ibo演奏土耳其库尔德人常用的都都克笛 (Duduk) ,Edmond演奏Dahul鼓和一种伊拉克、叙利亚库尔德人常用的陶制打击乐器Demblik,Alane Botan演奏弹布尔和Cumbus,Gulizer是女歌手,Bager和Samir是男歌手。 库尔德人尽管身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多个国家,但他们仍然试图通过长期以来受到威胁的文化遗产来维护自己的身份。库尔德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受到周边土耳其、阿拉伯和波斯音乐的很大影响。库尔德歌曲题材非常广泛,从牧羊人的歌声到真对主的赞颂,从英雄史诗到文化身份的觉醒。库尔德歌曲表达痛苦与希望,赞颂美丽与爱情,同时也用热情的歌声鼓励人们重新认识库尔德人的身份。 史诗歌曲是有山区和平原两种,平原地区称为“Delal(美丽)”,山区则称为“Lawike Siwaran(骑兵之歌)”。另外,Lawiji是只在青年葬礼上演唱的宗教长诗,Berdolavi是采摘麻絮的女工的劳动歌曲, Kulamen Dilan是爱情歌曲,Dilok是宴席上必唱的舞曲。

11、伏尔加鞑靼民歌
2011年由Melodiya唱片公司的发行的双CD专辑《伏尔加鞑靼民歌(Folk Songs of the Volga Tatars)》,收录了1960到1981年间多位著名鞑靼民歌手的歌曲,可以说囊括了苏联时代最受人们喜爱的各类鞑靼民歌。Melodiya成立于1964年,隶属于苏联文化部,在1964年以后是苏联唯一的唱片公司。1992年后Melodiya改制为俄罗斯国有公司,2017年改制为私有股份制公司。
伏尔加鞑靼民歌融合了东方音乐的传统歌唱传统和欧洲音乐的艺术技巧,它既具有中国和蒙古音乐中的五声音阶,又具有阿拉伯、波斯和印度音乐中丰富的装饰音节,并且以欧洲音乐中的手风琴进行伴奏。 伏尔加鞑靼歌曲以“Ozyn Kyuye”歌唱风格最为有名。Ozyn Kyuye悠扬而抒情,需要很高的声乐技巧和艺术品味,其高度的独创性和民族特色使得它成为了伏尔加鞑靼音乐最重要的符号。 19世纪后,纽扣手风琴Garmon传入伏尔加鞑靼,人们发现这种乐器搭配传统鞑靼乡村旋律Avyl Kyoy和城市抒情歌曲都非常协调,于是纽扣纽扣手风琴成为了伏尔加鞑靼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如今Garmon手风琴换成了巴扬(Bayan)手风琴,因为人们觉得巴扬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另外,传统乐器像Kubyz口弦和Kuray笛仍然在使用,Kubyz口弦非常适合在欢快的节奏中使用,而Kuray笛则适合温柔轻松的抒情歌曲。 伏尔加鞑靼民歌的主题大多是关于美丽的家乡,茂密的树林,晶莹剔透的泉水,星星在深蓝色天空中闪闪发光,夜莺在鸣叫。大量鞑靼歌曲以村庄的名字命名,他们大多是鞑靼音乐人写给自己家乡的。另一类歌曲是歌颂爱情的,鞑靼歌曲中也有很多以女孩子的名字命名。鞑靼爱情歌曲中充满着诗意对比、丰富多彩的词句和对爱人的美好祝愿。



二、Novoye Iskusstvo碟店
Novoye Iskusstvo碟店的传统音乐碟子没有Transylvania的多,但是价格更便宜,我在这里也淘到3张我比较喜欢的。这家店就在大街上,人气也更旺一些。



世界音乐的各种标签

1、西伯利亚哈卡斯人的传统音乐
来自西伯利亚哈卡斯共和国Ulger乐团在2002年发行的唱片《Aidym》。Ulger乐团组建于苏联时代的1989年,最初从属于哈卡斯爱乐乐团,目的在于传承和发展哈卡斯人的音乐遗产。“Ulger”的意思是“昴宿星团”,在阿尔泰史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昴宿星团在秋天升起,宣布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 哈卡斯民族曾经拥有浓厚的音乐传统,包括喉音、史诗和民歌。过去在漫长的冬夜,人们常常聚在一起唱歌。然而被俄罗斯统治后,俄罗斯人强迫哈卡斯人俄化和现代化,各种传统都被禁止,包括萨满仪式、传统音乐和口头文学。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A联A政A治开始解冻时,哈卡斯人的多数传统习俗都濒临失传。仪式和史诗音乐已经被遗忘,而非仪式性音乐则只在民俗舞台上上演。 1989年以来,Ulger乐团在著名哈卡斯音乐家叶夫根尼·乌卢巴舍夫(Yevgeny Ulugbashev)的带领下,从走访极少数仍然健在的传统音乐表演者以及音乐档案中收集信息,恢复了许多几乎已经失传的哈卡斯民族乐器和音乐传统。 2002年Ulger乐团来莫斯科参加一场在克里姆林宫举办的官方音乐会,在莫斯科停留期间录制了这张唱片。


哈卡斯人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畔的哈卡斯共和国,使用的哈卡斯语属于突厥语族南西伯利亚语支,同属这一语支的还有图瓦语、阿尔泰语和西部裕固语。哈卡斯人是叶尼塞吉尔吉斯人的后代,曾先后被准噶尔人和俄罗斯人统治。在19世纪后哈卡斯人的生活方式开始俄化,一些人选择信仰东正教,但萨满教仍然具有深厚的影响。
苏A联A当A局最初试图对这里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调整,用来歌颂美化“社A会A主A义生活方式”,而不是消灭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反对“人民鸦片”斗争的一部分。比如著名的哈卡斯歌手塞米恩·卡杜舍夫(Semyon Kadushev,唱片第12-14首的作者)就试图通过表演“新内容”来迎合当局,但这并没有起到多达作用。不久后,喉音唱法就被宣布对健康有害,并被苏联禁止。
在这张唱片中,你能听到由Ulger乐团主创叶夫根尼·乌卢巴舍夫(Yevgeny Ulugbashev)演唱的至少三种类型的喉音唱法。


和南方的邻居不同,哈卡斯人不接受喇嘛教,他们的民族传统(包括萨满教)总是更容易受到新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Chatkhan(哈卡斯古筝)的传统旋律中能出现几乎所有流派的器乐曲调(例如唱片中第4首和第11首),以及由哈卡斯民族音乐与苏联民歌结合形成的“专业民族歌舞团”(第15首)。


和图瓦人致力于“鹿文化”不同,哈卡斯人和阿尔泰的其他民族都更致力于“马文化”。尽管如此,哈卡斯人仍然与西伯利亚最古老的文明有关。必要时,哈卡斯人几乎不用翻译就能和雅库特人、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吉尔吉斯人交流。然而哈卡斯语中也包含了许多乌拉尔语族的共同词汇,像愒语、鄂温克语、恩加纳桑语等,这已经是突厥语族群无法触及到的了。因此可以说,哈卡斯人把自己表现为连接近东与远东的纽带。 人们可以清晰地辨别出传统史诗——在叙事诗(yr)的脉络中,吟咏与唱Khai(喉音)交替进行。在仪式性与抒情性的Takhpakh(传统歌曲)中,可以加入即兴表演(第10首),包括苏联时期的“民歌编曲”(第8首和第17首)。值得注意的是,叶夫根尼·乌卢巴舍夫如何巧妙地引入斯拉夫歌曲,伴随着Nina ldimesheva的Khobrakh(一种笛子)。另外,每当哈卡斯人唱白桦树(第6首)时,他们的意思不是官方的爱国白桦树,而是对树木的崇拜,将彩带绑在树枝上的那种。也许,奇迹般保存下来的哈卡斯文化是史前时代的见证,也是地球上各民族之间尚未完全丧失的历史联系的见证。



2、塔吉克斯坦的布哈拉木卡姆唱片
法国Ocora唱片公司的Jean During于1996年在塔吉克斯坦的城市苦盏为布哈拉沙什木卡姆(Shash Maqam)大师尤拉贝格·尼亚贝夫(Jurabeg Niabev)和Dorrdane乐团录制的唱片,1997年在巴黎发行。 Ocora是法国一家专门从事世界音乐的现场录音的唱片公司,创立于1957年。 从15世纪开始,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撒马尔罕、浩罕和希瓦,塔吉克斯坦的苦盏,以及新疆的喀什和莎车的宫廷之中,中亚的音乐艺术就已经十分发达。在19世纪,布拉哈的音乐套曲叫做沙什木卡姆(Shash Maqam),希瓦的叫做Alti Yarim木卡姆,浩罕和费尔干纳的叫做Chahar木卡姆,喀什和莎车的叫做十二木卡姆(Onikki Maqam)。这些木卡姆在形式和风格上表现出很大的统一性。 沙什木卡姆(Shash Maqam)是以中亚古城布哈拉为中心形成的一种音乐套曲,流传于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沙什”是波斯语“六”的意思,意味着有六个木卡姆套曲。 沙什木卡姆出现于18世纪,从本质上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阿拉伯-波斯套曲(Nowba),这种套曲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于从马格里布(北非)到新疆的众多音乐传统之中。 在沙什木卡姆中,每一个“组曲”都以它最初的旋律命名:Buzruk, Rast, Nava, Dogah, Segah, Iraq,六个木卡姆由大约252个部分组成。古典的沙什木卡姆使用弹布尔、热瓦普和都塔尔三种弹拨乐,艾捷克提琴,Nay笛和Dayera鼓。20世纪后期由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人那里引入了塔尔琴、乌德琴和卡农筝。 在苏联时代,那些被视为“封建”的传统音乐常常受到威A胁,甚至被禁止,但沙什木卡姆最终顽强的传承了下来。在塔吉克人和乌兹别克人在聚餐和婚礼等各种社交场合都会演奏木卡姆,然而因为不像在宫廷中那样循环演奏,因此许多曲目都被删减了。
尤拉贝格·尼亚贝夫(Jurabeg Niabev)1941年生于塔吉克斯坦苦盏城郊区的一个乌兹别克家庭。 小的时候他很害羞,因此仅仅满足于打鼓。到15岁时他开始唱歌,模仿电台广播里听到的任何歌曲。他从来没正式学过音乐,但听过一两遍就能把一首歌记下来。由于音乐家的理想被人瞧不起,他选择了学习化学,并且准备当一名老师。但他实际上从来没教过书,30岁时他就已经成为了那一代人中个最有名的歌手。 1991年尤拉贝格·尼亚贝夫帮助创立了Dorrdane(珍珠)乐团,很快成为塔吉克斯坦最优秀的乐团之一。乐团的指挥Saydollah Ubeydollaev1963年出生于费尔干纳地区的一个乌兹别克家庭,1989年在塔什干光荣毕业成为一名木卡姆演奏家。 尽管平均年龄还小,但乐团中的很多人已经有很高的技巧。乐团中使用的乐器还有弹布尔、都塔尔、热瓦普、Dayera鼓、Chang(波斯竖琴)和乌德琴。


3、吉尔吉斯史诗《玛纳斯传》
荷兰的Pan Records唱片公司和玛纳斯唱片公司在2007年发行的吉尔吉斯史诗《玛纳斯(Manas )》唱片。 《玛纳斯(Manas )》是吉尔吉斯人一部历史悠久、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民族史诗。英雄(Batyr)玛纳斯和四十名勇士(Kyrk Choros)的故事有超过50万行诗句,据说完整唱下来需要6个月时间。虽然《玛纳斯》的主题是玛纳斯及其后代在内亚各地的战斗,但其中反映了吉尔吉斯人道德、习俗、审美和伦理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吉尔吉斯历史、哲学、民族志、文学艺术、文化习俗的百科全书。 《玛纳斯》故事起源于9世纪中叶,当时吉尔吉斯人仍然居住在叶尼塞河沿岸。元代后吉尔吉斯人陆续迁往天山定居,《玛纳斯》的很大一部分讲述的就是吉尔吉斯人穿越额尔齐斯河和鄂尔浑河前往天山途中发生的故事。 专门讲述《玛纳斯》史诗的人叫做玛纳斯奇(Manaschi),他们非常受人尊敬。每个玛纳斯奇都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玛纳斯》中,因此可以说《玛纳斯》是所有玛纳斯奇共同创作的。本张唱片中讲述《玛纳斯》的玛纳斯奇叫做Saiakbai Karalaev(1894-1971),他被誉为“20世纪的荷马”,“当代最杰出的玛纳斯奇之一”。 Saiakbai 1894年出生于伊萨克湖畔的一户牧民家庭,从小就从奶奶那里听到《玛纳斯》的故事,十六、七岁时开始背诵《玛纳斯》。二十多岁时他曾经做了一个梦,梦到他看到一座白色毡房代替了一块古老的黑石,从天上传来的巨响把他吓晕,他醒来后进入毡房,在那里得到玛纳斯的妻子的礼物。当他从毡房出来后,一个男人说自己就是在黑暗中找到路的智者“Bakai”,随后把玛纳斯的“gülazïk”放进了Saiakbai的嘴里,就这样Saiakbai学会了《玛纳斯》。 1916年Saiakbai全家因被沙皇啊迫啊害而移居喀什,1917年十月啊革啊命后返回家乡,第一次作为玛纳斯奇进行表演。1918年他参加了苏啊联啊红啊军,1922年退役后在家乡当了多年村苏啊维啊埃主席。1930年他受邀前往伏龙芝(比什凯克)公开诵读《玛纳斯》,此后获得多项荣誉。Saiakbai最完整的《玛纳斯》录音录制于1935年到1947年,在长达12年的时间中录制了超过50万行诗句,这也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玛纳斯》录音。本张专辑中所收录的录音是Saiakbai在1968年到1969年间在吉尔吉斯录制的,全版有近18万行诗句。1971年Saiakbai在伏龙芝去世。




三、ПЕСНЯ ПРО唱片店
ПЕСНЯ ПРО唱片店,官网http://pesnya-pro.ru/contacts/ ,唱片店在一座小型写字楼的地下,比较隐蔽,进去以后碟还是比较多的。碟以摇滚为主,我感兴趣的民族音乐比较少,不过还是淘到了一张非常珍贵的唱片。



1、帕米尔人的伊斯玛仪宗教音乐
“Madahkhani,Ghazalkhani,Dafsaz——巴达赫尚的宗教音乐”是荷兰的Pan Records唱片公司在1998年发行的一张CD,收录了1992年到1993年间在帕米尔高原位于塔吉克斯坦巴达赫尚地区录制的5首什叶派伊斯玛仪分支的宗教音乐。

巴达赫尚(Badakhshan)地区如今包括塔吉克斯坦东部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阿富汗东北部的巴达赫尚省,以及中国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三部分,居民以帕米尔人为主,也有塔吉克人、吉尔吉斯人和乌兹别克人。 帕米尔人(Pamiris)使用东伊朗语支的帕米尔语,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中的伊斯玛仪派。新疆的塔吉克族即属于帕米尔人,而这张唱片记录的是国境线另一边,塔吉克斯坦的帕米尔人的音乐。 巴达赫尚人属于伊斯玛仪派的尼扎里(Nizari)分支。 除了巴达赫尚外,这一分支还分布在巴基斯坦的吉德拉尔(Chitral)、吉尔吉特(Gilgit)和罕萨(Hunza),阿富汗的部分地区,以及新疆的喀什和莎车。各个地区的尼扎里教民在社区组织、宗教习俗和伊斯兰教法规则上各不相同,音乐上也各有特色。 巴达赫尚的宗教诗歌强调伊斯兰教义的内在含义,另外还有一些题材是描述阿里的生活,对伊玛目的赞美,以及对教众的忠告。 巴达赫尚的伊斯玛仪派宗教诗歌分为两种:“Madahkhani”(Madah的歌声)和“Ghazalkhani”(Ghazal的歌声)。Madah起源于波斯古典诗歌, 通常包括著名的波斯叙事诗《Masnawi(玛斯纳维)》 。Madahkhani可以由一位男歌手用热瓦普(Rubab)弹唱,也可以由其他歌手、Daf鼓、热瓦普和弹布尔(Tanbur)伴奏。Madahkhani只在宗教场合进行,通常会持续几个小时,如果在葬礼上进行时会持续整个晚上。 Ghazalkhani由Ghazal和Ruba'i(四行诗)组成。Ghazal是一种波斯诗体,一首五到十五行,有尾韵和格律。Ghazal的主题是“爱”,在宗教诗歌中,这种“爱”是超验的。通常Ghazalkhani和民歌结合在一起,没有固定的结构。 另外唱片中还展示了“Dafsaz”,是巴达赫尚最古老的一种音乐形式之一。Dafsaz中的诗歌是Ghazal和民歌,并不全都是宗教题材,很多与著名的古典诗人及其流派有关。Dafsaz由一个歌手演唱。他先是独唱,然后在Daf鼓的伴奏下和一群男歌手一起合唱副歌。
巴达赫尚的宗教音乐以使用长颈和短颈弹拨乐器为主,最有特色的是帕米尔热瓦普(Rubab-i Pamiri)。帕米尔热瓦普是一种无柄长颈琴,有六根羊肠弦或尼龙弦,琴身大多使用桑木。 弹布尔(Tanbur)比热瓦普大,属于另一种弹拨乐器,有七根羊肠弦或尼龙弦,琴身由桑木或杏木制成。在一些山谷中弹布尔也叫Bulandzugham。 其他巴达赫尚的弹拨乐器还有西塔尔(Sitar)、Nayrud和库木孜(Qomuz,由东部高山中的吉尔吉斯人使用),以及更大的单/双颈鲁特琴Bulandmaqam。另外也经常用到阿塞拜疆塔尔琴(Tar)。 唯一一种弓弦乐器是帕米尔艾捷克(Ghijak-i Pamiri),一种用锡罐作共鸣箱的尖头提琴,有两根、三根或四根弦。主要的打击乐器是Daf鼓,一种圆框鼓。ay笛是一种六个孔的小木笛。 和乌兹别克斯坦等邻国相反,巴达赫尚地区的乐器一大特色是没有复杂的装饰,大多数乐器都是最简单基本的形状。 在Madah表演中,大多数情况下只会用到一到两把热瓦普和弹布尔,有时也会有一个Daf鼓。一些前辈乐手对这一选择给出的解释是,这些乐器的共鸣箱和琴弦都来自羊,因此被认为是来自天堂的乐器。而艾捷克和西塔尔使用金属弦,被认为是来自火狱的乐器,不适合宗教音乐。然而,现在经常用尼龙弦代替羊肠弦,而艾捷克也有用羊肠弦和尼龙弦的。年轻乐手也在另一种宗教音乐Ghazalkhani中使用塔尔琴、艾捷克、西塔尔甚至手风琴。
在第一首 HIKAYAT(故事) 中,盲歌手Muhammad Dilbeg Ruzadarov演唱了波斯诗集《玛斯纳维(Masnawi)》中的一部分,作曲是16-17世纪的诗人Farighi。《玛斯纳维》之后是一首Ruba'i(四行诗)作为结束。

第二首 KHAJA BIGU(大师,告诉我) 这段Ghazalkhani以一首描述世界的短暂的Ruba'i(四行诗)开始。之后是一首描述神秘体验的Ghazal诗,在诗中诗人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意识,一边唱着“我不是我,我不是我”一边进入陶醉的状态。第二首Ghazal诗强调不要把自己与现世捆绑得太紧,因为这世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短暂而虚幻的。两首Ghazal诗的作者都是著名的波斯苏菲诗人鲁米。
第三首 SAQI BA NUR-I BADA BAR AFRUZ JAM-I MA( 斟酒人用酒的光辉照耀我们的杯子) 由三首来自著名波斯诗人哈菲兹的Ghazals诗,以及两首来自诗人Qudrat-i Shughnani(1824-1914)的诗组成,主题都是关于“爱”。 前两首Ghazal诗都指向哈菲兹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斟酒人形象。斟酒人被要求倒酒,在酒中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抽象的爱人的形象。 副歌由每一首Ghazal的前半行或者第一行组成。第一首Ghazal诗的第一句是:“斟酒人,用酒的光辉照耀我们的杯子/吟游诗人,告诉我们世事在按照我们的意愿进行。”主唱唱这句的时候,和声们配合着Daf鼓一起唱这句。 哈菲兹的诗歌因其独特性而引人入胜,其中永恒的主题就是现世与后世的“爱”。在第三首Ghazal诗中,虔诚的苏非屈从于酒的诱惑,这与神秘主义的陶醉有关。 Qudrat的两首诗同样描写的是“爱”,第一首是诗人向玫瑰色的爱人问好,第二首是诗人与月亮般美丽的爱人谈话。
第四首 CHI TADBIR EY MUSULMANAN(应该做什么,穆斯林?) 第一部分是著名苏菲诗人鲁米所作的Ghazal诗,诗中充满了否定。比如:“我不属于地球,不属于水,不属于空气,不属于火,我不属于天堂,也不属于火狱,也不属于天堂中的花园。”诗人想在这里展示真主的全能。 第二部分 Ghazal诗是对阿里的赞美,然后是一首Ruba'i四行诗,表达了阿里之子侯赛因对父亲的悲痛。
第五首 ADAMIN IN TUSHA YI TU(人们,这些是你们的食物) 包括一首诗,一首Ghazal诗和一首舒格尼语(Shughni)的诗。诗中表达了努力学习和工作在短暂的现世中的好处。“上学吧,不要爱不诚实的人,想想躺在花园里等着捉住你的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