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鑫诚禾: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应该如何区分?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应该如何区分?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形式教育?什么是实质教育?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有什么区别?

一.计划策略
1.定义: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
2.关键词:活动之前
3.举例: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二.监控策略
1.定义:在认知活动的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标准评价各种认知活动、策略的效果。
2.关键词: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
3.举例:
(1)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2)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3)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三.调节策略
1.定义: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2.关键词:对结果的检查,发现问题后有补救措施。
3.举例:
(1)当学习者意识到不理解课文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
(2)在阅读困难的或不熟的材料时候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得课程材料;
(3)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

一、形式教育
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二、实质教育
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考点对比:
1.形式教育
(1)主要观点: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学生智力,轻视知识的实用价值。(概括为:重智力,轻知识)
(2)代表人物: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3)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2.实质教育
(1)主要观点: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教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学生的智力则无需特别训练。(概括为:重知识,轻智力)
(2)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3)理论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