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风月谈》小体会

小百姓里面吃白相饭(坑蒙拐骗)竟可以那么光明正大,竟可以为生。那么那些明明白白劳动的人们呢,恐怕就要饿肚了。吃白相饭起码明明白白直直落落地告诉别人(统治层吃白相饭的人呢?既要作婊子又要立牌坊了恐怕)。鲁迅很多杂文都会着重刻画某些可恶、可耻甚至卑劣的人物抑或行为,揭露之后都会说起码是坏的直接、恶得坦荡,从而让读者腹内引申出那些粉墨登场的统治者或伪革命者。一副大义凛然的做派,却满心满脑的无耻懦弱和虚伪——《“吃白相饭”》小感
鲁迅的《伪自由书》中有个《文学中的折扣》,指文学上的语言理解上大抵要打个折扣的。现今,豪语也是要打折扣的,不仅要打,而且很多时候都是折成零的。李长吉的“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要折零,陆放翁的“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要折零。还有杨炯的《从军行》,他是没上过战场的也要折零……两人争斗互放狠话自然多半是要折零的。豪语体现在各种文学形式上,文学要打折扣,豪语自是也要打折扣的。结尾作者“凡‘老上海’,必须再打他一下”让人深思。又是鲁迅式话锋一转结尾,重点永远在这——《豪语的折扣》小感
阔人雇佣列强的人做巡捕对付小百姓,一个“踢”而不是推,体现出小百姓在列强在高等人眼里的不足惜。小百姓会失足落水,爱国学生会失足落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殉国也是失足落水。而此时在小百姓眼里,自己对为什么被踢的缘由却还是“不知”,出去仍要说上一句“吃了一只外国火腿”,落浦出不去的就是自己“自行失足落水”的命数了——《踢》小感
中国人的圆滑世故自古有之,还美其名曰中庸。这种没有选择,什么都可以打太极自圆其说侃侃大谈大道理,为自己的劣行找理由真是可恶。之所以这么气愤是因为自己也有着这样的揩帝国主义油、揩富豪劣绅的油……不对就是不对,我们太过热衷于找理由。忽然想起最近电影《大赢家》里的大鹏,可悲可叹可爱,太遥远——《“揩油”》小感
清代有官场的捐班(买官),现如今又有学者捐班,金石家只需家里买金石;文学家只需开书店出报刊……现如今网上流传的凡尔赛文学不也是这般,发个图配个文就可以提升自己格调,只不过不用过分投资了——《各种捐班》小感
刊印是为了发财,官商自然喜欢又快又有吸引力的珍本,至于对将来学子和研究有无影响就跟自己不想管了。我自己过得好便是好,什么文化啊、传承啊,都跟自己不相关的。鲁迅先生就这样将我们的小心思直直落落剖白于世下,我们可悲的民族,我们可悲的人民——《四库全书珍本》小感
文坛勿需悲观,直面非议,敢于斗争,才会有进步,辨是非。一味当和事佬坐壁上观才是倒退。不惧比较,直面淋漓鲜血,才能萃取最好的文坛、平静的文坛——《“中国文坛的悲观”》小感
作者笔下的帮闲者实际上就是社会中不负责任的舆论的引导者,大家忙着查案,他却插科打诨转移了查案者注意力,说话了报警者的叙述。结尾处,没错了,话锋一转:我说的自然不是真的这些生活中的帮闲者,而是国家危亡时刻那些文学者。阔人打牌、明星打喷嚏都是他们的产品,人们在哈哈中开心,“人世却要完结在这些欢迎开心的开心的人们之中罢”。舆论操纵者要有责任心——《帮闲法发隐》小感
文坛乱象吧,豪门和文坛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必那时的文坛就如同此时的演艺圈,文坛名人就是明星。嫁入豪门的穷小子可以投资,在文坛上扬名立万。没嫁入的,可以先在文坛发表文章,小有名气,在引得豪门中文艺女性青睐,就可以一步乘龙。看后只能叹一句:贵圈真乱——《登龙术拾遗》小感
“用秕谷来养青年,是绝不会壮大的”,由聋致哑,只有多听多学,才能学到足够的知识,说出合适的话——《由聋而哑》小感
男权谁会的劣性展现淋漓,看着骇然。奴役、压迫、禁锢女性,还要在气象学说上好唱科学。可怕。还是喜欢最后一句“这篇文章是卫道的文章”。感谢现在的社会,虽然女权没有完全实现甚至遭到讽刺,但是毕竟是有好的方向的——《男人的进化》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