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丰乳肥臀》6.27
被时代裹挟着的善恶间彷徨徘徊的小人物的一生。
——《丰乳肥臀》
第一次读莫言的作品,挑了朋友推荐的《丰乳肥臀》,差不多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读完,感觉很压抑。忽然理解,许多小说的背景会跨时代变革期,概由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个人的悲苦是反常而极端的,好比无论日本人来了或者独立团来了甚至转移后的返乡,上官鲁氏都悟,小百姓是不必逃的,是祸躲不过。这其实是小人物挣扎无力无望只能选择被动承受。关于全书的主基调,我不确定说是歌颂母爱的伟大,可我感受到那种母亲的受难和压迫,却仍旧坚韧,如她相信的《圣经》之义,“越是苦,越要咬着牙活下去”(尽管有一次准备喝鼠药,终究活下去了)。
关于生育,旧时中国、日本、现代中国青年人流行不同的观点。上官鲁氏作为母亲的形象,从多次怀孕、生育子女延伸到了为子女养育子女(甚至有子女抱来的无血源孩子),鲜见子女、孙子女有何种回报,这也难契合以前的说话“农村人的养儿防老”。前一阵看《菊与刀》,大概意思日本人之所以生育子女,是觉得对祖先负了一种义务,需要延续血脉。我们这代人标榜自己生育子女是为了“欣赏”,无关养老,即使普通百姓家,抚养方式的科学化呼应的父母知识储备、教育经费储备较之旧时“不饿死、做好人”的基本物质道德满足,对当下青年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身压重担自顾不暇,除了父母的催逼,恐怕很少人会有强烈的生育的意愿。
关于人物刻画,许多角色都让我印象深刻,没有什么纯粹的完人,这也符合人性,也没有办法去苛求那种环境中的人性。上官鲁氏自不待言,她的道德瑕疵似乎集中在那些让她受孕的男人,但又起因于封建传宗接代的桎梏和现实家庭的残忍压迫,她打死了自己已经照顾了多年的婆婆亦是因为彼时孩子正在被婆婆攻击(可能算得上防卫过当),她重男轻女的观念虽重但也拉扯了这一众女儿以及外孙辈。上官鲁氏的痛苦既有常态的生活压迫,又有混乱年代的雪上加霜。她一个人在炕上生孩子,看起来比不得家中的一头驴要紧,令人心酸。婆婆的暴虐、丈夫的虐待,使得一点温存就可以让她心暖如花。她是靠着什么这么强悍地活了下去?竟然养活了这么多孩子、孩子的孩子?那些男人我过滤了,故事开头说为了揪住读者,从一场坎坷的冰冷无助的生产开篇,在外篇中补上了那些孩子的生父。我记得不成器的恋乳成疾的独生子上官金童,被白俄贵族收养长得最高贵受教育程度最高又仅因一个馒头的卑微接受诱奸的因暴食豆饼胀死的七姐,自甘卖身妓院疯狂攒钱回家钱财悉数被缴又当众受辱的四姐,姑父亦养父亦孩子生父还算(纯粹的护不该“强奸”她)护着璇儿的于大巴掌,嫁给了爆炸队政委一直走在仕途又在特殊年代自杀的五姐(盼弟)。恋着司马库一双幼女被处死的二姐。嫁给了美国飞行员巴比特的六姐(念弟)。没什么存在感的天生失明不忍拖累母亲选择自尽的八姐上官玉女。恋着鸟儿韩却因战争分离成“鸟仙”再被大哑巴强奸又与之结婚生子后幻飞跳崖的三姐(领弟)。喜欢沙月亮却被说媒大哑巴,跟沙成婚过了叱咤生活,沙死后又被迫嫁给光荣的残疾军人大哑巴受虐终出轨鸟儿韩被处决的轰轰烈烈的大姐(来弟)。也还想得起特征明显的算包养了金童的独乳金,沙月亮是个投机的卖国贼,饥荒时候每日送鸟肉的后流落日本10多年的鸟儿韩,爷们的司马库(独乳女人竟说也爬上过她的炕,败了最大好感),童年的司马粮和沙枣花我也是喜欢的。
那些子女,对自己的孩子生而不养,着实是自私,我不想去想他们若不自私又怎么办。他们的孩子,沙枣花、鹦鹉韩,司马粮(司马库三姨太的孩子),鲁胜利,司马凤、司马凰(被处决),大哑、二哑(被炸死),也都“丢”给境况本就糟糕的母亲。我记得有人说上官家什么朝代都不倒,沙月亮、司马库、鲁立人、大哑巴这些女婿都在不同年代扮演了当地的风云人物。与其这么说,不如说,上官家的女儿也透露着不平凡。然后,即使所谓的呼风唤雨,何曾给承受苦难最多的上官鲁氏一点幸福?苦难的大悲留给了母亲(也不求回报只求子孙好),而大富大贵是他们的。
看这个书的时候,如同看余华的《活着》时,始终对故事主人公可以迎来幸福生活抱有期待,终究没有什么大悲中的大喜,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当活着就是一种需要努力的状态时,活得好也就是奢望了。改名马瑞莲的五姐夫妇,也让我想到了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她在训斥乔其莎的时候,知道那是她七妹吗?不过就算知道,自家最宝贝的唯一的弟弟,也装作不认识不敢多说什么,何况,他那位当县长的丈夫情势所迫时“坚定地”处死了尚是幼童的双胞胎侄女。
故事里的人,他们的死,有的是战争,有的是贫穷,有的是制度压迫,有的是饥饿,有的是仇恨。有的片段也实在不忍多看,关于遍地饿殍和那些死尸,和平年代小康生活中的人,对着那样的惨象和人命如此轻贱的字字带血,总是咬牙眼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