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上半年读书记录
查看话题 >2020上半年阅读记录
2020年的上半年,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窝在家里。照理说有更多的时间看更多的书,但一个是发生太多的事忧国忧民(具体表现在刷微博),另一个是孩子又多一岁战斗力升级难以应付,所以二三月几乎没怎么看书。等到大家都习惯了新的节奏时,这一年的一半就快过去了。
那么,废话不多说,总结一下吧!
小说类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
【以色列】埃特加·凯雷特

浦睿文化新出版了两本我喜欢的以色列作家埃特加的短篇小说集,我也把他们都入手了。
这本《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是埃特加的早期作品集。还是我喜欢的样子。
比如书名同名的小说,讲一个恪守准则绝不为迟到乘客开门的巴士司机,某一天心软,给一个赶着去赴约的乘客开门;但这个赴约的乘客,并没有等到他心爱的姑娘;
比如《砸碎小猪》,爸爸为了培养我不乱花钱的习惯,给了我一个小猪储钱罐。等到某天爸爸要我砸碎储钱罐去买我喜欢的东西时,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这个储钱罐。我央求爸爸让它再陪我一个晚上,然后在半夜,偷偷地把它带出去……
最后一个讲述死后世界的中篇小说设定也很好玩,但又不拖泥带水,没有装逼的陈词滥调,看了书评说还改成了电影,必须找来看看!
读他的小说是舒服的,开心的,又有些忧伤的。他的小说轻盈,自然,有各种变形的意像,但却能让你读懂。他也有自成一套的幽默,但又不没心没肺。是那种让你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笑出来的有趣。他不是拒绝读者的小说作者。看了一些很累的意像堆砌又不明所以的小说,相比之下这本书简直是清流。
▼
《银河系边缘的小失常》
【以色列】埃特加·凯雷特

这是埃特加最新的一本短篇集了。读完它埃特加所有翻译成中文的小说都读完了。
我以为我已经熟悉他的路数,可是读完还是欲罢不能。怎么能有这么有意思的短篇小说。他就是我最喜欢的短篇小说的样子。这本集子好多喜欢的呀:《快飞吧》《压缩汽车》《恋上菠萝》《飞到月亮上又回来》……
另,顺便说一下,现在物价、书号、印刷成本真是上涨飞快,这样一本薄薄的且没有太多工艺的小说集,也要卖到将近50块,直逼台版了……(虽然我是网络打折买的……)
▼
《老虎与不夜城》
【中国】陈志炜

读这样的小说对我这种初级读者来说是非常吃力的。
整本书就像作者铺出来的谜,你不知道这些繁复的意象里,一些不成逻辑的行文里,一些意料之外的结局里,到底象征着什么,到底意味着什么,看了书评,行文也跟作者的小说一般,说得如坠云里雾里。
那么,有没有针对我这样的读者,做一个清晰的解读呢?让我也能学习到,这样的小说,阅读或写作的好到底隐藏在哪个部分。
▼
《雨》
【马来西亚】黄锦树

马来西亚华文作者黄锦树的短篇小说集。
这书买了一年有余,每次都读不进去,有一晚头疼,眼睛也看不了屏幕,索性随手拿起这书读起来。
阅读时窗外下起瓢泼雷雨,闷热的气息被雨带来的风吹散,也许刚好和书里面的潮湿、闷热的气候产生了“临场感”,竟然一口气读完。
这本短篇集一旦读进去,就很容易被光怪陆离的故事所吸引,每篇小说是主要人物们分裂出来的平行世界,即相互联系又独立发展,然而他们都置身在那南洋的湿润多水的雨季里,每个生命个体就如同那象征意味极浓的“鱼形小舟”一样,被命运的大水冲刷游离。
小说的故事有贫穷、有离奇、有血腥、有疲惫,但气质似水一般的忧伤,读完之后自己也好似从水里游上来,撞上了岸上的闷湿高温。读得太快,必然有很多疏漏,但那种清冽苦涩的味道还残留在脑海的味觉感知里。
我一定会找个时间,再把这样的一本书再精读一遍。
▼
《呼吸》
【美国】特德·姜

美国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小说集。他的书貌似就出了两本,而且都是短篇小说。最出名的就是根据他的一篇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改编的电影《降临》。当然他的书不需要电影带出圈,这两本书就已经让他拿奖拿到手软。算是少而精的典范。
这本书和之前出的另一本我读过的叫《软件体的生命周期》重叠,当然《呼吸》收录得更全面,就当做是一次温故知新。
之前还觉得好像懂了好像没懂,这次重读,豁然开朗——书是要读多几遍的。最喜欢是最后一篇《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这篇小说也刚获得了雨果奖的提名!),真的太酷炫了,里面提及即使是平行宇宙也有可能相互影响的点,对我来说很有启发意义。
读了几次特德姜的小说,觉得他的东西哲思性比所谓科幻小说的猎奇性多很多,而且会感觉到文里脉脉的温柔情怀,没有波澜壮阔,但依旧能感觉到思辨的精彩!
▼
《沉默的巡游》
【日本】东野圭吾

畅销君比较新近出的一本长篇小说。也是伽利略系列的最新章。
又见汤川学。上一次读伽利略还是很多年前的《嫌疑者X的献身》,现在回想起来,石神的哀嚎仿佛历历在目。可能石神给汤川的刺激太大了,多年以后的汤川变得有了人情味,甚至看到一点加贺的影子。
这个故事的作案手法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不是重点,而是后面的反转带出来的人情味让我很是欣赏。
只是一说到群体作案大家就想到《东方快车谋杀案》,也是让我瑟瑟发抖。敢情以后任何群体作案都绕不过阿婆的魔咒……
▼
《来自新世界》
【日本】贵志佑介

看完我一时之间很难评价。
文风是我不怎么喜欢的轻小说感,但整个设定、内核又如此庞大暗黑,可是从故事线的发展来说又显得配不上这样精彩的设定,但读着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那种苦涩的恐怖和纠结……
这也是一部描述“人性之恶”的幻想小说,无论是站在主角的立场还是化鼠的角度,没有一个赢家,愚众们可以继续苟活,而知晓真相的人们却又不知道如何推翻。
看似主角们最后逃出惨烈的生天,但往后的日子也是步步艰辛。只要恶还存在,这一切貌似都无解……
这本小说还改编成了动画,如果小说有点啃不动,看动画也是可以的。
▼
《度外》
【台湾】黄国峻

后浪文学重推的一个早逝的台湾作家。这是他的短篇小说集。
是一本意识流风格的书。很遗憾,当下我是很难GET到这本书被大家所推崇的那本魅力。只能说,我功力太浅,华语意识流的小说已经如此难啃,哪来的勇气和自信去读《尤利西斯》和《追忆逝水年华》呢。
散文、杂文、诗
《无比芜杂的心绪:村上春树杂文集》
【日本】村上春树

这本书当年一出版就入手,跟着我搬了两次家,差点被虫蛀,终于在7年后的今天起了兴致读完(纸张都开始泛黄了)。
看评价大部分人都说这本书繁杂、无趣且鸡汤,但作为村上的粉丝来说,我是喜欢的。反正他就是一个“自律且生活无趣的作家”嘛。
但真的如此吗?一个喜欢爵士乐、会弹钢琴、会做一手好菜、会跑马拉松、定时写作不脱稿、雷蒙德卡佛门徒、钱德勒忠粉、热衷翻译、喜欢讲冷笑话的家伙,会无趣到哪里?他讲音乐、讲写作、讲旅行,甚至给好友的女儿婚礼致辞,都有一些好玩的地方在,我读得甚是开心:这就是我印象里的那个村上春树啊!
不满的是,是什么样的商业考量,既然封面设计都照搬原版了,为何不直接选用《村上春树杂文集》的书名,套以一个更莫名的《无比芜杂的心绪》,显得虚伪又看不懂——村上春树做标题不是能更有卖点么?
▼
《大山里的小诗人》
【中国】“是光”的孩子们

《大山里的小诗人》是由公益组织“是光诗歌”发起,果麦文化编辑制作的乡村儿童配图诗集,全书共收录了120首儿童手抄诗,配有73幅随书插画,由来自世界各地的31位画家分工完成。诗集中的作品,均出自7~15岁的留守儿童或乡村儿童。
这本书很动人,可能算不上很经典,但小孩的想象和纯真是可贵的。翻书随便一首诗都能打动你。
“爸爸妈妈转身离开/留下了冬天/只有他们/才能把春天/带回来”
把这首诗念出来的时候,真是哭得我哟。我不是留守儿童,但是这一刻,我理解了他们的孤独和辛酸。
▼
《好小猫》
【中国】顾湘

顾湘的文笔好。但虽然写得那么亲昵,还是无法让怕猫的我产生多一丝“有猫真好”的感慨。
▼
《拔蒲歌》
【中国】沈书枝

书的装帧很美,给书加了很多分。写景散文很久没看过,这本书读起来如沐春风,深夜读到做菜的文章更是口水横流。
但我觉得这本书写事比写景更打动人,尤其是最后一篇长文《安家记》,虽然跟我的经历完全不一样,但是里面的焦虑、苦闷、小欢喜还有希望都是共通的。这本书有很多关于景物和事例的细节,打动了我。
▼
《噪音》
【香港】梁文道

1.随着年岁愈增,我终于也能看懂道长的杂文随笔,甚至觉得很轻松;
2.收录了十几年前热点事件的评论,也是一个社会进程的温故知新;
3.当年觉得很正常的言论,如今看来却有分分钟被“和谐”之嫌,也可以想见这几年我们的言论环境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
社科、哲学
《时间》
【法国】马尔科姆·阿迈尔

读库出的“哲学系”丛书之一。
薄薄的一本关于“如何认知时间”的哲思小书,文章篇幅短小,这使得每个话题逻辑性文字不是那么严密。
但胜在内容亲和,像哲思小语的感觉。说的是时间,但有印象的确实对枯朽制度的批判和嘲讽。
时间不做什么也不破坏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花时间好好做好手头的事。掌控自己是完全沉浸在所做的事中,甚至不去期望成功;仅仅是在每一刻都做好当下的动作,就像这是最后一个动作。
▼
《盗窃》
【法】萨布里纳·切尔奎拉

读库出的“哲学系”丛书之一。
摘录:社会从来不是惩处一切窃贼,反而是奉承其中的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合法的窃贼,即那些侵占穷人财物或是将穷人送往战场送命的有钱有权之人。
▼
《梦》
【法国】芭芭拉·德·内格罗尼

读库出的“哲学系”丛书之一。
大概这本书有许多电影和文学故事来例子,这本书在这系列相对来说是读得更对我口味和易懂的一本。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写了蛮多类似梦的故事,所以里面提出“梦”的各种方面,都在我的理解范畴里。
▼
《人生的十二法则》
【加拿大】乔丹•彼得森

先看的台版,但是台版翻译得太硬,读不下去,转而读简体,倒还顺一点。
只是每次都是睡前看一点,看得不是很系统。目前还是有佳句的阶段,需要收回来再读第二遍试试~
【可能现下我与这种思想社科书没什么太大缘分】
▼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
【日本】荒木飞吕彦

作为在漫画圈从业十年的工作人员,荒木飞吕彦的这本“漫画理论”书看得完全不费力,他提到的点真的是一下就GET到,虽然我不是很喜欢JOJO的风格,虽然里面有些理论我也不是很苟同,但真的是满满的熟悉感,很多漫画创作的经验和密辛只有从业之后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这本书和市面大多数强调画法的漫画理论书不同,它更着重在剧情的思考(还是那种正统向的王道漫),即使不画漫画也对流畅的商业故事的构思很有帮助。
最后附录是自己短篇漫画的构思剖析,作者亲自下场告诉你“为什么我要写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意义,更生动和有借鉴性。是本非常易懂(可能对我来说)亲切且有诚意的经验分享书籍。
▼
《小说教室》
【日本】根本昌夫

非常平实清楚的一本文学理论书,表面上是很浅的讲看小说和写小说的经验,但都很到位,切实切中了“如何看待小说”的要点。
我现在看这种书就后悔没有早点看,这样年轻时的我读小说就更有指导性。
不过,要是好几年前,我也不会有兴趣看、看也看不懂这样的书吧。看书真的是要看境遇啊~
▼
《浦泽直树:画啊画啊无止境》
【日本】浦泽直树

只要对浦泽直树稍微有点兴趣,读这本书就会有一种大满足的感觉。
创作的过程,作品的解读,创意的思考……十分详尽,而且这本书开本够大,页数够多,收录的彩画、插画也很细致精彩。
我本来不是很喜欢看所谓的访谈录,但作为浦泽直树的路人粉,这本书的确给我很多惊喜和共感。
▼
《文明1:单数还是负数》
【英国】玛丽·比尔德

好读,易懂,适合我这种大众读者。所选的图片非常好看,也难怪选用铜版纸做内页,细腻的印刷将艺术品的特质发扬光大。
我们阅读文明,不仅是要理解文明创造者的想法,也取决于现在的我们如何观看。
▼
《路上观察学入门》
【日本】赤濑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

因为标题和封面产生兴趣入手的书。
入手之后大致阅读完毕,觉得是一门有趣又艺术的学科,万物皆可观察,但又不追求实用或目的性。井盖的变迁、女生制服、漫画里荒地的场景、对面楼层阳台每家每户在干什么……(感觉一不小心很容易被人误会成变态抓起来)~
书里面的部分田野调查也很有意思,只是总体比较空乏,一些访谈比较天马行空不得要领,加上此书最早成于1985年,所以有浓浓的时代气息~作为“奇怪的知识”可以看一看~
▼
《人类酷刑简史:揭秘文明面具下的恐怖人性》
【美】马克·P.唐纳利、丹尼尔·迪尔

这几个月的睡前读物,天知道在读了这么多耸人听闻的酷刑介绍之后,为什么我还睡得那么安稳。
在豆瓣看到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对于心灵上的磨难,只有一种特效解药,那就是肉体上的折磨。虽然意思可能不是话里的意思,但肉体折磨真的……超乎想象的可怕。一边读着这样的书一边庆幸不是出生在那个愚昧年代,什么理由都可以抓你,然后用尽超乎想象的方式折磨你,读这本书真的让你体会什么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酷刑本来是统治者阶级为了杀一儆百的威吓展示,然而却让百姓乃至社会都趋于冷漠甚至热情围观,酷刑从来都不是最好的惩戒手段。好在虽然今天依旧杜绝不了,至少不会像以前那般普遍了。(凌迟真的是最可怕的酷刑没有之一,还有那个两头拿着锯子从人的中间拉锯割开也是……很头皮发麻~)
▼
《漫画创作指南:剧本创作》
【法国】让-马克·莱内、西尔万·德尔藏

写了三年多漫画脚本,总觉得自己是野路子。
买了这本书是为了精进,读完发现,思路和写法其实大同小异。
不过也算是巩固一下知识。对新人来说,这本的内容有些碎,不知道能不能融会贯通。一点经验是,在写漫画脚本前,至少要阅读漫画经验,知道分镜的感觉。如果你不会画漫画,一定要有统一步调的画手配合。不然写跟画南辕北辙是很容易的事……
▼
《昨天的青春:八十年代中学生》
【中国】任曙林

一本关于八十年代中学生的摄影集。
收录的相片有好有坏,更主要是体现一种怀旧的学生氛围吧。
如果要看绝妙的构图摄影啥的,可能会有些失望。我觉得尚可。八十年代是他们的青春,我却在他们的尾巴出生。那些气息也在我身上逗留了一些。
漫画
《蓝色时期1》
【日本】山口飞翔

因为漫画接连拿了几个大赏,饶有兴致地入了第一本的台版。
(仅对我来说)就还是迷茫少年找到可奋斗的目标不断努力的路数,翻完就放一边。但是一个多月过去,我总时不时会随手拿起来再看一下。这类漫画有我很喜欢的细腻表达,就是主角发现了一个震撼内心的细节,然后忘我投入创作,接着感慨“能创作实在太好了”的那种情绪,它会让我很共鸣。
当我好烦我啥都不想干我只想要有人送钱的时候,翻这几页就会觉得,哦,的确,能投入创作真的太好了。虽然B站还有各大盗版资源都有后续的剧情,但有时龟毛的个性还是想等着收单行本再看其实也不错。
(《三月的狮子》我到现在只敢看到第六本啊~后面六七本一直拖着不敢看!)
▼
《小森林》(上、下)
【日本】五十岚大介

我是不大欣赏得来五十岚大介的画风的,尤其是本书在对人物的刻画上,这种速写风格常常让我辨别不了角色。
好在这部漫画也重不在展现人物,更多是用更精妙的景物描绘、散文化的叙述手法展现一个自给自足的、美丽的、神秘的、丰饶的又寂寞的“小森林”,以及在小森林的人类生活。
虽说剧情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美景与美食),但是若有似无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描绘、主角内心对个人和集体思考、和母亲为何离开的小细节点缀其间,使得读这本漫画也不会流于单调的“吃吃吃”里面。漫画自然是好漫画,国内能引进这种“小众漫画”也不易(即使它的电影火但也不是流行意义上的火),希望这套漫画可以走进懂它的人的书房里,至少让它的传播有更多意义,可以有机会让人看到日本漫画不仅仅是热血激烈天马行空~
▼
《快乐人生》(1-4)
【日本】释英胜

目前看到第四本。
封面和内容的画风大相径庭,被这套漫画封面吸引的人看到内容一定会大呼“照骗”!
内容是各类黑色暴力异想短篇。有读者说这套漫画很人性……怎么讲,大多数读者对于“人性的故事”想得太简单了些。里面的故事有些就是感官的发泄~比如这一本第一个故事,一个被不良学生欺负却依然笑嘻嘻的老师,等到某个适合的时机,把欺负他的学生们虐杀掉,第二天依旧笑嘻嘻去上班。
这样的故事不是人性,而是我们脑海里有情绪时常脑海演绎的冲动幻想。
虽然这样说,这漫画还是值得一看,有发泄和猎奇的作用。比如虽然第一个故事说实在没什么营养,但抒发了我的怨气,还是蛮爽的……(就是这画风,真的爽中不足啊……)
▼
《跳舞警官:浦泽直树短篇集》
【日本】浦泽直树

浦泽直树早期的短篇漫画集,画风很大友克洋,内容是轻松小品,分镜也是干净流畅,但因为大部分是《跳舞警官》的故事,所以感觉更像《跳舞警官》和随便收录的几个小短篇。
可圈可点,但也点到为止。而且我看《跳舞警官》一直在等他给我一个爆点,但都是按部就班,还是有点略低于期待值。
可看可考古的一本短篇集。
▼
《喷嚏:浦泽直树短篇集》
【日本】浦泽直树

浦泽直树新出的短篇漫画集。
更像”私人性质“的浦泽直树,满满的六七十年代的氛围,有怪兽,有摇滚,有超能力,还有已逝风景的追怀。
从这些短篇你可以看出构成浦泽直树作品的各种观念的来源。是了解作者的一本短篇集。当然,如果你本身对浦泽直树不是很感兴趣,也许感受不是那么深。
但是有好几处还是看得很有共感。即使他是知名的烂尾君,但我依然很爱他的漫画。
▼
《梦印》
【日本】浦泽直树

浦泽直树跟卢浮宫联手推出的冒险短篇漫画。但是一点都不敷衍。一场悬念迭出却又设计巧妙的浪漫艺术冒险。
▼
《漂流教室》(全)
【日本】楳图一雄

花了两天时间囫囵吞枣地看完。
受限于时代,在画面、分镜和表达方式上,的确有些隔阂,但不可否认是这部作品拥有引人入胜的瑰丽想象力,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恐怖程度上。这种恐怖不是心理向或血腥向,而是一种对“童稚的可能性”的无限放大。
这部作品里几乎没有喘息的地方,主角刚解决完某件事,刚和群体达成协议,很快就被新的事件推翻,接着就跟着剧情一路狂奔。
也许正因为是小孩子,所以让这种狂奔、这种不稳定有了某种合理性(当然,小孩能动手术简直太扯了……)
收尾很喜欢,它不是简单的大团圆或者黑暗处理,而是交给了读完这部作品的读者,小孩们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就要看你接下来要做出什么样子。
▼
《小王子漫画》
【法】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中国】吴小鹭 森雨漫 编绘

第一次看小王子是十几年前读高中的时候。那时小王子的推荐(广告)就已经铺天盖地了。我跟风读了。说实在,读不懂。因为我尝试用一个读童话的逻辑去理解这个书,得到的讯息却非常少。唯一的感觉是,读完它,我会有一种道不明的忧伤。
这十几年来,小王子变成是一个长盛不衰的大ip,它的版本五花八门,我有时在想,把世界上的小王子图书汇聚起来,会不会形成一片小王子的海洋。虽然我迟迟没有第二次的阅读,但这个金黄色头发的小孩子形象因为各种渠道的遇见,已经深入人心。
直到看到这本漫画。这本精美的漫画版吸引了我,我再次翻开,我遇到了更立体的小王子,我跟着他为一朵花掉泪,为和狐狸的告别难过,为离开这个星球而依依不舍……我忽然懂了关于小王子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当年虽然不懂这本书,却会在读完之后,感到十分忧伤。
© 本文版权归 baichi0038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