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热气球之旅:在天空中看日出
从新冠在澳洲爆发到现在,也已经过了三个月了。虽然澳洲境内已经逐渐解封,但面对反反复复的疫情,以及许多国家依旧高企的病例数字,会觉得恢复国际旅行依然是遥遥无期的。
于是会时常翻看手机中旧照,越发怀念起从前可以自由出行的日子。也是在这几天,才发现正好是五年前的这时,在墨尔本亚拉河谷(Yarra Valley)的热气球上,看了一次独一无二的日出。
好友一开始提出坐热气球的想法时,我是有犹豫的。毕竟有些恐高,也会担心热气球的安全性。没有像飞机那样复杂的设计和精密的部件,仅仅靠一把火、一个气球和一个吊篮就飞上几百米的高空,乍看之下像是另一个奇幻世界里才会发生的事。不过一番争斗后,最终想冒险的心还是占了上风,决定去试试看。
当热气球浮在空中时,基本是随风漂流,飞行员根据风速和风向,来调整热气球的飞行路线。因此热气球的最佳的飞行环境是凉爽的微风,大多数是在清晨起飞。
抵达墨尔本郊外亚拉河谷的集合地时,太阳还未升起。初冬清晨的风凉得恰到好处,空气湿漉漉的。雾气在身前缭绕,草地上沾满了露水。天空开始慢慢变亮,由纯黑渐变成深深浅浅的紫。
远处即将破晓的地平线,被朝阳染上了一层浅粉。此时,一排飞鸟快速又悄无声息地划过天空,安静地不留下任何痕迹。


并非想象中去了就可以直接坐上热气球的简单,墨尔本的热气球之旅,游客是要参与热气球的组装和回收的。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把热气球展开,把绳索挂上吊篮。
随后工作人员会给气球加热,直到气球竖起。由于这些身体力行的参与,在热气球组装完毕准备起飞时,除了紧张和期待,也多了一丝难以名状的成就感。


当热气球缓缓升起时,期待感也一同达到了顶峰。视线开始逐渐升高,眼下的一切变得渺小,视野也开阔了起来。太阳跃上了地平线,把远处的山脉和田野罩上了一层柔软的金色。
升起的过程有那么一点像在坐透明升降直梯。然而头顶呼呼作响的火苗在提醒着你,这不是水泥森林中的循规蹈矩的日常起落,而是高空中没有安保措施的自由探险。


热气球上升到最高处之后,飞行员会关掉燃烧器,让热气球随风漂流。瞬间安静下来后,对高度的恐惧感又侵袭而来——我们是否下一秒就会从这掉下去?不过好在这样的念头也只是转瞬即逝。没有了头顶上传来的热气,可以感受到温柔的风缓缓吹过头发,让我平静下来。

此时太阳已完全升起,万物变得越发清晰可见。碧绿的田野苏醒了过来,动物们开始四处游荡。淡蓝的湖泊像一块纯净的宝石,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在下降途中,我们热气球的影子被印在正前方的田野上,影子周围散发着一层淡淡的光晕,有如神迹。

五年过后的今天,再次翻看那些照片,依然可以清晰回忆起在高空中飘荡时心跳加速的感觉。彼时曾短暂担心过,是否下一秒就会从高空中跌落。但平安落地后就把这个担心彻底抛到脑后。
而最近的疫情对自己的切身影响,又让我重新体会到了生活的巨大无常。平日看似安稳的生活,其实本质上和漂浮在高空中的热气球并无差别。波澜不惊的表面下,其实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下星期,或者下个月会发生什么样的暗流涌动。
早在年初的时候,对今年做了一些计划,包括许多想去的地方,和想看的展览。本是满怀期待地向着目标前进,但一切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按下暂停。
想去的地方,也许可以疫情过后再去吧,不过现在谁又说得准呢。一些想看的展览,却正好结束在疫情导致的闭馆期,于是便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其实回想起来,如果不是自己拖拉,那些展览是可以早就看完的,也不至留下遗憾。只是那时总觉得,还有那么多时间,何必着急。却没能想到,无论再多的时间,都可能意料之外地戛然而止。
等疫情过后,相信生活会变回和从前一样,忙碌又规律。但不一样的是,我想我会一直记得热气球上那个念头:如果生活在此刻下坠,会有任何遗憾吗。
如果你的答案也是肯定的,那便不能犹豫——趁着风清月朗,去尽未尽之事,见想见之人吧。未来或许有无数种可能,但此刻,也唯有此刻,才是可以抓住的真实存在。
如果还想看更多艺术和旅游相关的文章,不妨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蓝摩卡BlueMocha”。更新频率不会很高,不过每篇都一定是用心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