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上半年总结
查看话题 >22岁我明白的最重要道理
因为这一年发生太多,才突然在风云变幻中发现【现在】和【自己】。
又长了一岁。
22岁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18岁前我租房、住校,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区域,那时候最想要的就是一块哪怕一两平米的小空间,完全为自己所有,可以自己装点,也不被别人打扰。
上了大学后,我如愿住进了全校最好的宿舍楼,上床下桌瓷砖地板,我美滋滋地布置了我的桌子,还给我的床加上了床帘。可是新鲜了不到半年,接下来的生活被迷茫、抑郁充斥,我费劲心力把自己从深渊中提了起来,至今想想仍有后怕。
在低谷的日子,我异常渴望独处,我认识到情绪和理解并不适用“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我有的认同和支持并不来源于朝夕相处的感情。我明白了对自己诚实的重要性,我的敏感体质矫情地需要一个完全独立的小天地。

本科毕业,22岁的我出国读书,来到了朝思暮想的学校和小镇,拥有了一个小小的房间和很大的柜子和床。我很开心,不仅因为有自己的空间,更因为我遇到了我男票。他的包容和耐心,让我在不断地作、疑惑、改变中学会亲密关系中的相处和自处,而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也让我更加重视自己作为个体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在国外的日子,我一边爱着小镇生活,一边又被peer pressure和找工作压力压得气喘。看着别人假期去各个地方打卡,我撇了撇嘴,心里算着自己的时间和钱,又私心觉得不同城市逐个打卡的行为太low太外地人,真正融入这里的生活并不需要这么“用力”。

结果,很快就被打脸。今年2月,疫情来势汹汹席卷全球,学校通知线下停课后,我匆匆定了机票,全副武装地飞了回国,19个小时戴着口罩护目镜没吃没喝,落地的那瞬间看到海关的工作人员眼泪都要出来了。就是这么仓促又迫切地回来后,不到一周,我发疯似的怀念国外的生活。隔离的夜晚失眠,脑海里都是在那边最后一周照的照片——夕阳下,草坪上,一对年迈的爷爷奶奶在晒太阳。
回来的这几个月我不停地想:“如果我知道自己努力换来的一年留学生活会被以这种方式压缩成半年,我会不会最大程度利用一切时间去感受和发现那些我没有触碰的风景?”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直到今天,过去的半年回忆都是我不敢触摸的地方,我拍的照片和视频,每看一次,都扎心一次。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卖。

在家人不人鬼不鬼晃悠了2个月后,6月份我来到一个北方人不适应的湿润城市实习,没有经验地租了一个一层朝北的房子,屋子里挂了好几个除湿袋,还买了一个除湿机。躺在潮潮的床上,我心中忿忿:“我要努力挣钱,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再不济也不要合租了,要租一个独立的房子。”有时候在我狭小的10平米晃悠,想想三个月后就走了,就一点都不想添置任何所谓的“幸福感小物”。

我跟我妈闲聊时候说到我的想法,她非常理解地说“也是,咱家就没好好收拾和布置的习惯,你高中时候就租房,租的房不想用心收拾,自己家常年没人也就一年清理一次,从来没有稳定的感觉。”
那个时候我忽然觉得,哪怕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仍然会不满足,我总有大大小小的不满足,这些欲望推着懒惰的我进步,却又让我离真正的生活越来越远。
好像其实该稳定的是我的心,而不是周遭的身外之物。
这些年我身边幸福感高的朋友,以及我欣赏的各个博主,并不一定是普世意义上的成功者,但是却无一不是自洽的人。可能几个月前的我还无法准确描述“自洽”的含义,但是现在我能至少说出一个表现了,那就是专注自己和专注现在,仅仅做到这样,就可以让这个人温柔而有韧性。
正式23岁这一天,我问我自己,你想一直处于这种不满足所以凑活过的状态吗?我真的不愿意,我做梦都想变成一个温柔自洽的女孩子,所以感谢过去的一年和过去的好多年终于教会笨拙的我的这个道理,专注当下,专注自我,没有什么比当下的自己更重要。
或许我现在内心仍有很多过去放不下,也有对未来的众多担忧,可是因为害怕明天的我后悔今日的生活,我会更加珍惜地对待今天和今天的每一个人,因为害怕被突如其来的力量打乱计划,或者被自己的欲望糟蹋透了生活,我会更加遵循内心地去做现在的每一个决定。
毕竟你看,问题是解决不完的,欲望是不可能填满的,变化是恒常的,头顶的星空都可能变,而只有你的内心完全受你掌控,如果这一路都是如此,为何不settle下来,享受一下当下呢?

-
是婕婕不是姐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08 21: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