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镜
一年前的今天,我正收拾好东西,离开呆了四年的地方,离开给我无限美好回忆,却最终化为痛苦的学校。而今,彼时为我送行的人,也要走上这条路了。
这一年半是我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我性情大变,文风也全然换了一个人。在岭南的岁月是压抑而嘶哑的,我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每当我提起笔,总是有一道无法观测的壁垒和屏障阻挡着灵魂试图说的话,渐渐地我只能用支离破碎的文字来“曲线救国”,宛如老子拐弯抹角地说“澹兮其若海“一样,试图用不相干的句子来映射内心的真相。这是我写的《岭南日记》,也是它难以读懂,似乎有许多影射和象征的原因吧。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遊。
文字终究还是含蓄的美,可是美的文字,失去了痛苦和苦涩,就显得虚假梦幻了。在我消沉的这一年半里,我甚至无法写出一句“我最近很消沉“这样直白的文字,我只能一直叙述买糖水里芋圆的体验。我惊奇地发现,我心里的文字变成了另一个灵魂的作品,一个失去滋养,渐渐干涸枯萎,憔悴枯槁,却仍在死前不断呼救的灵魂。
他的悲鸣,我听见了,后来连悲鸣都没有了,我听不到他的声音,独他空洞的眼神告诉我,他的血还在流动。
救不了。
我以为是我不够忙才会胡思乱想,于是我去做老师,有哪怕一点空白的时间都要安排好,备课、看书、做饭、吃美食,再不行就徜徉在召唤师峡谷……彼时我何其充实,但就是不敢睡着。
因为夜深人静,我就能听见那枯萎灵魂的呼吸,失去语言,失去眼神,只剩下绝望的呼吸,在安静的夜里,是那么的清晰可怖,我听的到他恐怖的挣扎,他日渐流逝的生命,渐渐死去,渐渐搁浅,渐渐……
渐渐幻灭。
我想杀他灭口,因为我受够了这些嘶吼。终于,我以为我重新看到了希望,无所事事却让悲鸣更加清晰,我不得不去直面。
于是我消沉到了极点。
便是最近,我几乎无法感受到快乐,几乎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分析一句话的意义。我只是本能地回应,因为,我就快听不见灵魂的气息了。
甜美的动漫让我悲痛,因为那都不再属于我;压抑的剧情让我绝望,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
还有什么不够绝望的?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
“我回来了~“
“老公,回来了呀?饭都准备好了哦。女儿在等你呢~“
这是恋爱番的最终结局吗?
我,在流泪?
不可能……我怎么会……
许久压抑的情绪让我想找一个出口,但即使看了再多的病娇,我也依然哭不出来。遑论煽情造作的东西那更是无稽之谈。但,最终这个结局里简单而平凡的场景,竟让我潸然泪下。
我怎么会哭呢?
难不成我死去的灵魂,其实真正想要的不是消沉,而是这些幸福的画卷吗?
别傻了……哪儿有这种东西……都是编的……
这个场景,难道在我未来绝望的生活里,就不会出现吗?
在我消沉的意识里,大概同样的情景,我会觉得女儿很烦,妻子的菜品不好吃,还要辅导女儿做作业之类的,很烦,很难吧,
……
所以,根本不是场景的错,场景就是那样,是人的错,是人啊!
为什么作者会用婚后最平常,最不起眼的情景做为最温馨的大结局呢?因为其实我们都知道,那平凡的生活,比起虚幻的超大型求婚,才更加的难能可贵,更加让人羡慕吧?
一幕是男主在玫瑰簇拥的花廊里拉起新娘的手,天上的直升机洒下横幅和气球,男主拿出不知道多少克拉的戒指单膝跪地,对新娘说,嫁给我吧。亲朋撒着桶装的纸花,起哄不停,新娘白色的手套闪耀着铂金的光芒,太阳灿烂的如同司仪煽情的心。
另一幕是情侣婚后的普通家庭,妻子做了可口的饭菜,女儿帮妈妈擦擦汗水,妈妈说让女儿先吃,她奶声奶气地吵闹着说,不可以哦,要等爸爸,就要等爸爸。突然门口传来开锁的声音,男人说:“我回来了!“他拿着刚取回来的快递,女儿冲上去抱住男人,他蹲下来,摸摸女儿摇晃的脑袋,起身吻了过来帮他拿快递的妻子:“还没吃饭吗,你们?”
“在等你啊,爸爸~”女儿的辫子飞扬在灯光下,像两只翩然的蝴蝶。
如果你是导演,会选哪个镜头作为爱情的结局呢?
上海堡垒的导演会选第一个,而今敏导演会选第二个。
终究是爱,是幸福和美好,才会让人潸然泪下。
终究是简单的幸福,才不是假的,那是每个人都见过,却不曾有过的东西。
终究,人都想要幸福,没人会真的忘记。
罗翔老师问过,“你的认知是来源于相信还是理性?“我以为的理性,而老师说是”相信“。人类的一切认知都建立在对权威的相信上,如果不然,会不断地怀疑周遭的一切。
那么,幸福的生活是来源于什么呢?
是相信,是相信爱,相信幸福,相信爱是存在的,相信自己还能重燃希望。我忽然明白,受过伤害,消沉下去,不再相信一切,不再相信爱这种东西,其实不难。只要一直拒绝面对,一直沉沦就好了。这样就不会再对爱这种虚无的东西抱有期待,不会对幸福产生幻想,自然也就不会再被伤害。难的是相信,是在受伤后重新选择相信那伤害自己的东西,依然存在;相信爱,相信自己还能再次燃起希望,相信自己还会有未来和明天。这才是最难的啊,因为再次相信就可能再次被伤害,可是唯有此途,当那些美好的场景现于眼前,才不至于从手心里流走,而视若无睹吧。
罗老师说过麦克阿瑟母亲的话,“当你打牌的时候,即使你一手烂牌,你也不能扔牌走人,你要把他打完。“也许就是这样,我一直以来太在乎环境的决定性,忘记了世上还有一种叫做人心的东西,有时候也许和环境无关,就是人性的力量,在促使改变。
如同卡莎的故事《非我族类》,虚空的肤甲在不断侵蚀卡莎的心,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人性。她在被人误解,是为异类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去背负骂名,解救那些人。这是双关的吧,看起来是她的意志在对抗虚空肤甲的侵蚀,但实际上,在卡莎面对把自己视为妖孽的人类时,也是一段人性的天人交战,杀戮这些侮辱她的凡夫俗子,或是背负着骂名,拯救他们的生命。这同样是本能欲望和人性之间的挣扎,而卡莎最终,选择了后者,选择了自己的人性。
人本学派的思想我还是没有学透啊,人终究是人,终究要的是爱,是关怀,然后在关怀里自我实现,这才是心理学的意义。这才是我一直忽视的,人性的力量。
是我错了。
我知道可见的未来里,生活会越来越艰难,机会会越来越少,但即使如此,我依然选择相信,从今天起,相信这世上还有爱和美好,相信我曾经不再相信的东西,即便他们依然浓度极低,我也相信,再低的浓度都不等于没有。
至此,我似乎不再那么消沉,而这也让人感叹,早知道今天想法会变,我就早点先把小说写完了,压抑时候的文笔可是真的好。
可惜了了。
妮可的结局,要圆满还是缺憾呢?
又是夜深人静,我似乎听见了屏障破碎,雨露淋湿枯萎的声音。
尽管毛毛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