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范经验贴」学长说:爆米花与史纲更配喔(含视频特辑)

01
基础情报
BASIC INFORMATION
经验分享人:张学长 报考学校:杭州师范大学 考试情况:政治68,英语二73,专业手绘130,专业理论133,总分404 学长这样说:不久前的复试结束,紧接着拟录取名单便出来了,我已经做好了应对任何一种结果的心理准备,结果最终显示我已被录取了。因此,在这里我有一些考研经验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到大家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02
择校情报
CHOOSE A SCHOOL
在大四的上半学期时,周围的同学们都开始忙碌于实习或升学等问题,我也突然意识到了来自毕业季的压力,因此我萌生了升学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认为在现今的社会当中,学历的提升是较为重要的,因为工作之后自己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投入研究生考试的学习当中了。因此,在五月左右,即使离考研还剩半年左右的时间,我也选择加入了考研的行列。
如何选择学校,我认为是需要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和对自己能力的评估来决定的,我一开始在择校方面是抱着取得文凭和进修学习的心态。在参考了大量院校的分数线、录取人数等资料后,我认为杭州师范大学比较符合我的能力与实际情况,所以我将其当做目标院校,并且后期也没有过多的变动。
学校所在区域
我虽然不是杭州本地人,但是我从小就跟随父母在杭州长大,不论是高中大学都是在杭州完成的。我认为杭州是个非常有潜力的城市,将来也很有可能在杭州继续工作生活,所以我将院校的选择范围定在了杭州及周边地区。
自我认知准确
在选择院校的时候我便提到了对自己的正确认知,既不要过于看低自己,也不要太过高估自己的能力,结合自己的能力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给自己一点进步或争取的空间,我认为是较为合适的。选到了合适的院校后,剩下的只管努力学习便是了。
学校信息搜集
对于院校的信息搜集,我认为有一个考前机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机构能够帮助你搜集很多有用信息并汇总,甚至还有些信息是在网站上无法搜集到的,杭州师范大学的信息相对不那么公开,主要信息包括历年分数线、参考书目、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等,真题方面还是需要单独去搜集。
03
初试准备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 专业课:手绘装饰画
我对于装饰画方面的备考策略是拉长战线。我认为手绘装饰画需要的就是反复练习,保持一个良好的手感与思路。因此在备考初期我每周都会将手绘安排一部分的练习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对自己手绘能力的自信,所以我对手绘方面是较为放心的。
机构能够提供的专业性的帮助,还能够帮助进行练习画面的修改,确保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可以少走一些歪路。我在第一次画风景装饰画的时候非常苦恼,不知道如何将带有抽象意味的纹样 “填充”进画面。后来经过大量的研究范画,再加上自己反复的练习,我了解到纹样除了有装饰意味,还需要在一定层度上表现出物体的本身属性,如树干的纹样不仅需要让其保持在一个灰度之内,还要表现出粗糙的质感。手绘前期可以练习一些常用的装饰纹样和常用构图,尤其是纹样本身所代表的黑白灰层次,需要加以区分,这决定了它们在画面中的使用环境。多尝试一些纹样或者自己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纹样,能够拉开与其他考卷的区别度。
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纹样和画面构图之后,我开始在网络上搜集真题作为练习,除了目标院校的真题外,还包括了其他的学校真题。装饰画的集中练习我将其放在的12月,每天晚上学习之余空出3个小时做一张练习,第二天在结合修改意见,快速的画一张小图加深印象。通过真题我发现考题画面中大多离不开中国元素,或者说中国元素是相对比较万能的,能够在很多画面中使用。所以我在针对真题练习了几张之后,总结出了几样万能元素,不仅能够丰富画面,还能帮助我们在考场上更快地创作,争取一定的优势。但是我在前期练习的时候大多画的都是正方形构图,所以这次在考试时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构图是宽幅的,所以我认为在前期一定要做好应对任何问题的准备,确保每一种构图和主题都游刃有余。
▍ 专业二:理论
专业课的理论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在确定了院校后我立马购买了相关的参考书,暑假的时间也在陆陆续续地阅读并梳理框架和知识点。在4本教材中,分数比重较大的是《世界现代设计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世界现代设计史》更加注重时间线的梳理,《中国工艺美术史》则更加注重对工艺的认识。这两者的学习方法与重点可能都有所不同,但是都离不开背诵的工作。《中国美术史》与《西方美术史》同样也是以时间线为主,了解其发展的脉络并将各个时期的艺术家与作品一一对应。
在过完一遍后,我购买了“白金版”的教材,这是专门针对艺术考研的参考书,主要是以问题和答案的形式概括了几乎所有考点,这成为了我后来背诵的主要书籍。白金版教材同样也需要我自己再整理一遍,并背诵了重要的知识点。我并没有死记硬背,而是以思考和理解为重,背诵内容而不是背原文,最后再通过我自己的语言阐述出来。理解环节可以用关键词记忆法,通过对关键词背诵与联系,也能够很好地记忆下来。我也利用在睡前和早晨醒来的记忆黄金时期,对当天的知识进行复习,加深记忆;同时我也会在临近遗忘的记忆节点对其进行复习,如在第2天、第4天、第7天等,这也是提高背诵效率的重要环节。
在差不多背诵完毕后,12月我开始针对真题进行反复的笔头练习了。尝试自己用真题模拟测试,主要也是为了能够在考场上适应这样的快节奏的答题模式。我答题思路也尽量简化,这样方便记忆。首先从名词解释开始,不论什么题型先将题中的名词进行解释,包括时间、人物、背景、地点、主要特征等几方面着手,这样有利于打开思路,也能够帮助我们得分。
▍ 政治
政治的集中学习一般安排在10月左右。政治课对我来说真的是枯燥又乏味,唯一的快乐就是在史纲要课上边听近代史边吃爆米花了(大家一定不要学我)。我跟过几位老师的政治课,包括徐之明、肖秀荣等,前前后后有4位老师左右吧,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博采众长,弥补老师之间的短板,因为有些老师擅长近代史,有些老师则更侧重马原的讲解。但是这样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因为政治这一科目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也能够取得一个平均甚至更高的分数水平。
政治的学习是一定要梳理框架的,尤其是马原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必考的知识版块,一定要将其背诵熟悉。马原的理论众多,并且晦涩难懂,梳理框架和逻辑图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理解,并且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前期的学习可以配合肖秀荣的1000题巩固基础,但是因为1000题的题目相对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过于执着对错,主要是抱着巩固知识点的心态去做,就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政治的主要发力期是在11月底到12月,这时候各大名师的模拟卷已经上市了。我个人跟了两位老师的模拟卷,11月左右是肖秀荣的肖八,这8套卷子重点做选择题,我会将错题摘抄下来,并在复习时将知识点默写,以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因为肖八的选择题数量多,考点详细,因此历年都有押中的真题出现。大题也需要适当地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匹配。肖四会在12月上市,这时我们需要着重应对肖四的大题,锻炼自己对大题的知识点匹配、输出与展开能力。
▍ 英语
英语是我刚开始接触考研是最担心的一门科目,不仅因为我的英语基础不扎实,而且我对背诵单词方面真的非常苦恼。刚开始备考时,我由于担心英语会拖后腿,一度将每天的大部分学习时间规划给了英语。一开始我计划是每天背诵100个单词,一个月将常用词汇背完。虽然过程非常痛苦,但我还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坚持背完了一本单词书。背完时我已经开始了暑假的集训阶段,通过和同学的交流,我尝试了“墨墨背单词”这一软件,我发现它确实能够很大层度上提升我背单词的效率,并且APP会按照你的背诵遗忘曲线规划出你将要忘记的单词进行复习。并且我逐渐发现英语单词并非需要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大多单词还是“眼熟”或是“认识意思”即可,如果真的觉得自己不太能够跟上单词书的背诵节奏或时间不够的话,也可以把历年真题中完形填空的选项及阅读中高频词单独拿出来背,比较容易在短期内出效果。
不论怎么说,单词还是英语这一科的基础,换句话说, “只要单词都认识,就算不会语法,阅读理解也能做得不错”。当然阅读理解还是有专门的应对技巧的。阅读理解的学习我是跟着老师提供的方法,能够相对做得又快又好。首先将文章分段,一般5段的文章每一段对应一道题目,基本上会遵循一个原则:“出过答案的段落基本不会再出答案,一个萝卜一个坑” ,当然也会有特殊情况,但掌握节奏和答题技巧就能够孰能生巧了。然后将题目分为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应对方法,逐一击破即可,一般离不开“同义词的复现原则”,选项中出现两个及以上的原文相应段同义词,基本可以确定为答案了。阅读理解是英语科目的重点版块,是取得高分的关键,一般在暑假就要开始刷真题了,10套真题的阅读需要反复刷6-7遍左右,每一次都需要将这种方法应用进去并掌握技巧。同时我会将错题纠出,标出原文及不认识的单词,以便日后的复习。我考的英语二相对较为简单,所以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我这样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了。以至于在后面紧张的学习中,我会把做英语阅读当做放松的环节。
作文的准备是考前背诵的范文与万用句子,关键在于将考题往自己背诵的靠,并将其套入进去。这样在保证不离题且字迹干净清爽的前提下,基本能够拿到一个平均分的水平。
04复试阶段
SECOND-ROUND EXAM
▍ 作品集
在初试成绩出来后,欣喜之余,我便开始一边做毕业设计,一边准备复试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作品集的制作。当我回头开始整理自己大学4年的作品时,最大的感受是“我这大学4年到底干了什么?”。怀着这种心情,一边收集大学4年做的不堪入目的作品,一边修改或者重做。
由于今年复试时间迟迟不定下来,所以我有很多的时间来打磨我的作品集。最后我终于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集,并将自己相对较满意的毕业设计放在最前面,然后将我要选择的导师比较感兴趣的版块放在前面。我的作品集包括毕业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海报设计、企业视觉形象设计、插画设计、包装设计等内容,根据作品质量的优劣和导师重视程度进行排序。
在作品集的制作上,首先需要确定作品集的整体风格和内容,再根据内容进行排版。由于我无法将过多时间精力耗费在作品集上,因此我采用了一种相对比较讨巧的排版方式,即统一形式,中间留出空间展示作品。当然有精力的同学还是需要仔细排版来最大程度展示作品的优势的。尽管作品集在今年的线上面试中没有用到,而是以提交3张作品的形式取代了作品集。根据这一变动,我选择了自己较为满意的3张作品,版面上稍加修改。只不过今年情况特殊,我相信作品集在以后的考研复试还是会和以前一样重要的。
▍ 面试
今年疫情的形式,决定了复试面试的特殊性。杭州师范大学的复试定在了5月的17、18号,平台是钉钉,以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我认为今年的面试形式有利有弊,好处是自己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下进行发挥,减少了紧张感,坏处是降低了作弊成本,这可能会滋生舞弊的行为。
第一项面试内容是彩色装饰画,采用网络监考的形式。原本的3小时作画时间缩短到了1小时,这就需要前期的积累和准备了。准备的方法与黑白装饰画差不多,只是需要准备不同主题下应用的颜色与字体,我在临摹了几张马克笔装饰画后便大致有了一些思路,并在考试前将能用在同一画面的颜色排列在一起,方便快速取色。考试题目是和疫情有关,在1小时内我快速地构思方案、上色,最终在结束前几分钟将画面完成。由于是视频会议,大家在交卷时能够互相看到大家的答卷。看了大家的考卷后,我稍微增加了一点信心,因为很多人造型并不标准,或者色彩都没有涂完。
专业面试是最煎熬的,虽然在前期准备了可能问到的问题,但是在等待的过程非常磨人,尤其是导师组的通话邀请发来时。我不停地深呼吸来调整自己紧张的情绪。不过面试过程还算简单,导师们只是提问,问题也在我的准备范围内,最后还是绕不开关于自己提交的作品的问答。
英语复试是考生两人一组进行看图片相互问答,很幸运的是我匹配到的同学英语准备非常充分,也带动了我的积极性。问答可以使用简单的口语,只是前期的准备中,大部分内容并没有使用的机会了。
我认为今年情况特殊,只能用作参考,不适合直接套用在之后的现场面试之中。
这些是我的考研经验分享,我很感谢每天在图书馆朝七晚九的自己,考研期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朋友、老师,他们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最重要的是我实现了自己以前认为做不到的事,这提升了我的自信心。我认为不论考研结果怎么样,这一过程都会在我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对我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