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人的性格和追求及其行为和发展规律的分析,及其对个人及其生活的作用和指导
个人和群体在社会中生活,怎么能不被社会和群体的活动和行为所影响。一个地区的人拥有的主要性质和行为追求,不会与所有人的性质和追求不同。同样的,个人的性质和追求也不会和群体和人类的主要性质和本质追求有别。人们的性质和追求在一定时期稳定不变,但却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不一,追求形式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只是形态不同,本质一样,追求的水平不同,本质追求一致。
若想看出国人或者一个地区的人的现代性格,需要在城乡郊区三个社会形态中观察和分析国人和地区的人在此和人生足迹所在地的不同的生活活动和人生追求行为的各种形态及其背后的行为目和行动动力。然后才可知晓国人和地区的人的多种不同形态的性格和不同的形态的人生追求,然后可以归纳得出国人的基本性格和主要追求。
个人个性,行为和追求难逃区域的人群基本性情,行为和追求制约。由此,我们的人生经历,见闻,阅读和交流所知所组成的浮世绘就有存在价值和作用了。由众人见群体一般形态,性质和追求。再用这些个人发现或者他人研究所得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行动,生活和人生便可以更合理更顺利。由过去所为所感,可知自己个性和追求是怎样。我们的所有行为和念想都无法逃脱社会的规律约束,我们不必为一时的成功太过欣喜,也不应为过去和现在的不足而过分忧虑。只要努力的观察和发现,阅读和理解到周围人群和更大范围甚至是全体人类的性质,追求和一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若如此必然那样,条件充分,必然成功,那么,我们就会慢慢知道应该怎么样进行更好的思考和行为,更好的面对心理,生活和人生的各种问题,解决问题,保障追求的成功和自己的诸多利益。
高深的科学文化学习研究和个人具体的生活和人生追求,都是人在主导和推进,都是我们在感受和认识世界和社会,事物和人类,群体和个体,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社会的人们,利用人所具有的认识能力和比较好的认识工具,来探索和发现规律并利用其来指导更好行动,来取得期望的行动成功,以获得追求目标。
哲学家,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宇宙全球所有事物,所有人类,国家人群的性质和行为规律和人群主要追求及其采取方式方法的成败得失。
我们关注自己的健康与否,情绪好坏,情感好坏和前途命运,所在地区的人们,包括其中的自己和家人亲朋爱人们的性格特点,心理和行为规律与背后的动机,及其人生追求和成败得失。
跳出小我,看见大世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见微知著,管中窥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合规如意。智慧从生活中来,也要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用在心理和追求,与继续求知明理上。我们可以发现和得出许多有用的生活经验,交往经验和学习经验,他们可以直接用来指导生活的顺利进行。当经验接受更大范围更多事件的检验时,他就可以上升到普遍规律和人生真理上。这个时候他就是知识和思想了。思想和知识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对掌握了他们的我们则如虎添翼,把主要有用的研究思想和体系知识用来特定领域和具体生活的事务中来,降维打击,我们就比一般人知道更多,会做和能做更多,做成更多做的更好。
关注个人和所在群体的前途命运,悲天悯人,在意自己。为自己及所爱与支持我们逐爱的人们努力奋斗。从未见过比他们更可爱更傻的人了。我们如此普通卑微,竟然可以得到如此赏识和喜爱,人生竟然可以如此美妙。我们竟然可以如此厉害,茫茫星辰,浩瀚大海,林海草原,江河湖泊,高山深渊,平原浅滩,乡村城镇,鹰飞鱼跃,熙攘人群,心理波动,皆入我眼,皆入我心,我知其在,我知其行,我知其性,我知其求,我知其果。我知其人,我知人性,我知其情,我知人情,我知其求,我知人愿,我知我求。成败得失,荣辱悲喜,所有一切,自己作为,自己承受。若还麻木,无动于衷,难以理解,无可救药。。。
想自己所想,写自己所写。不必理会他人的闲言碎语,永远专注自己的思想追求。个人生活,自己思想,自己感受,自己体验,自己评判,自己行动,自己作为,自己承受,自己享受。合情合理合法合心,一切思想心理言论行为都可以进行。考虑人生和生活时间有限,应该好好协调和分配,更有目的,更好方式进行。
我是他们研究中的个人,他们是我思考的他人。没有感受发现和接受遵守规律和规则的存在和约束,生活就是一片混乱和惶恐。没有合理合情更合适自己的人生和生活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具体的生活成功经验,我们个人的生活是一刻也进行不下去的。
不能因为自己周围人对自己很好就认为社会的人都很好。这说明你这个人挺不错的,跟你相处久了的很多人都会喜欢和帮助你。也不能因为自己周围人对自己不太好而认为社会上所有人都是这样不好的。可能只是你不够好,跟你相处久了的很多人都不太喜欢和愿意帮助你。这需要你自己反思改进,而不是总是埋怨别人,却总是忽略和纵容自己。
亲友总是帮你不帮理,社会和大众总是帮公理不帮私情。亲友最在意你,你是他们的情感寄托也是利益所在,不帮你,他们心理情感过意不去,也损害了自己的很多既得和潜在利益。大家都不愿意帮助自私的人,而都愿意帮被伤害的人。因为帮公理就是维护自己的合理利益,就是帮自己——他们希望未来的自己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大家也可以帮助自己,自己可以少吃亏和不被人无理伤害。不要去想,甚至做出违背社会大众意愿,也就是公理正义的事情。否则,人品上的污点会让你蒙羞一生,难以摆脱被人们厌恶和歧视的命运。
我们个人只能决定自己的态度,只能影响而不能左右别人的思想。我们也只能影响自己的情绪,而不能决定我们的悲喜。正如我们一样,他们的态度由他们自己决定。我们不能控制他们,如果影响不了他们,不能让他们改变他们对我们对我们在意的事件的态度时,不必太过介怀。我们只能更加努力,期望以后自己对他们影响力可以更大,让他们表现更合我们之意。我们的情绪受到期望事件结果的直接影响,成则喜,败或不如意则悲。我们真正能控制的是自己的心态,即便情绪再低落,乐观的自己也能安慰自己说这次不行,还有下次,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改进之后下次必成。如此,堵死一条失败之路,便多一分成功把握——岂不乐哉!倘若努力学习和思考,学会和掌握许多能力,做出许多成就,那现在自然对自己对现状比较满意,对未来的自己和自己的未来也有足够的信心——乐观和愉悦是自然而然的。还有,何苦跟自己过不去,何必害自己!自己是自己的同盟,思想感受情感和利益的共同拥有者,老是否定自己,打击自己,不审视,不反思惯有态度和行为,不努力提升自己,增强信心和勇气,各种行动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自怨自艾,自我沉沦,有何用——自卑自责自虐自怜心理根深蒂固,异常顽固,如此可怕,几乎可以吞噬一切希望和努力——不发现他们的可怕存在,不明确他们的巨大危害,不下决心与其坚决斗争,你的人生将会永远沉沦,深陷深渊,没有希望。。
除了家人和亲戚,你的长辈和领导有关心你和爱护你的义务,其他人不会有这种义务和想法的。两个人萍水相逢,双方就无任何关系,潜在的可能的关系不是现实,支撑不起你的期望。在陌生人眼中,我们无足轻重。正如在我们眼中,他们没有分量一样。所以我们对喜欢和欣赏,特别喜欢和欣赏我们的人特别的感激——千万人中,不是其他人,只有他们对我们特别在意特别欣赏和重视。我们特别需要这一份特殊和重视,因为我们的魅力展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了,渴求被重视被喜爱被赞赏的心理满足了。所以我们渴望被尊重,被重视,被追求,被喜爱,因为我们很需要自我被肯定,尤其是自己看重的人肯定。别人也是如此。
我们不要轻易去喜爱去追求他人,因为双方不一定很契合,不一定很有默契,不一定合适,而对方也不一定欣赏和喜爱我们。我们要明确和坚守自己的要求和底线,绝不能为了心中和生理的急迫渴望乱了心神,而放弃坚守而妥协。人一旦背弃自己的信念和要求,否定自己的追求和作为,就会陷入无尽的迷茫和苦痛。人一旦不尊重和遵守人际交往和情感发展的客观规律,便会陷落人生的陷阱,难以逃出。感情是永远存在的,存在便能发挥作用。双方进入感情,进入角色,必能品尝和体会爱情的美好。但是纯度和甜美度可能不会太高。而且为未来感情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埋下隐患。欺骗自己,奉承对方,也是欺骗对方,若不是真的喜爱,特别喜爱,别去追求,别去享受。不那么喜欢对方而去追求,是委屈自己,心生不满,当对方爱意不足,或者感情质量太差时,就会不满和迁怒。仅仅满足个人期望,而不顾对方态度和双方契合度,是不成熟,不理智的,必然会出问题。不成滋生怨恨。成功难以培养合格感情。非爱情不美,实则双方不合,互相之间关注和给予太少,爱情就无生命力,无法滋养心灵,满足期望的心理需求。期望满足不了,你会对此加大投入,当发现再怎么投入都难以改善时,失望就变成绝望了。感情之花,安抚灵魂,滋养心灵,不应凋零。暴殄天物,天怒人怨!
我们对朋友和恋人是有自己的期望的,这些期望源自于自己的内心情感缺失和态度价值倾向。我们对友爱的期望和要求,是建立在自己的实际需求之上的,这种需求不是从来就有,而是我们天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经历种种悲喜宠辱之后形成的。探知和明确我们的天性和实际心理和情感缺憾和缺失,我们才能准确确定自己的真正心理和情感需求,才能确立合理的也合适自己的对友爱的期望和要求。
父母家人亲戚并不能满足我们的全部心理和情感精神需要。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和长期唯一的恋人爱人,并与之形成良好的感情和交换各种必需的情意成为我们的必需。须知,这种一种平等的关系,互相需要,互相给予。只是发起人心理更急迫一些,但这并不能改变我们之间的平等地位。只是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少数甚至唯一,而我们只是他们的部分,甚至极少数——这才是不平等的地方——天赋追求不同导致的能力和资源不同。只是内心的急迫渴望和欲求不得的苦痛煎熬让我们自愿降低自己的部分甚至大部分权利,期望和要求,以期望获得对方的充分甚至超过合理的给予,极度渴望和需要时甚至只要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最低基本要求,远低于合理应得的和期望的要求,这就容易出问题了。这样的退让和妥协,会危害自己的人格,心理和利益,结成的感情难以满足我们期望的水平。这是令人悲伤的事情。
所以,如果想拥有一份理想的爱情,双方之间的心理期望和资源禀赋上的差异就不应该过大。差异越大,矛盾就会越大,投入和收获的过分不同会导致不满甚至怨恨。当然双方对彼此的欣赏喜爱程度也必需满足感情自身的客观要求。欣赏和喜爱的程度若以十分为最大,那么两个七分是爱情的底线,这个不能折中。七分之上,便是爱情。在这之上,便能基本幸福,八九成更是幸福异常。
知道周围人的人性特点和主要追求,交往和感情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通过学习和阅读知晓。但那终究只是别人的东西,只有充分理解和合理应用他们的经验智慧,或者学习掌握别人的经验智慧得出和应用之法,抑或者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用部分借鉴前人的主要是自己的思想方法通过自己的独立的思考分析发现和总结和应用经验和智慧,这样别人的经验智慧才能被我们吸收和掌握,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通过不断的应用和验证他人和自己发现的规律方法,不断的发现和验证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我们自己也可以持续发现和产出经验智慧。这些个人探索和应用的方法和所得别人可以拿走,但是其中的思想,意识和能力已经属于自己,这是谁都拿不走偷不掉的实实在在属于自己的东西,分析和破解具体生活难题和困境就靠他们发挥了——这跟考试似乎差别不大,人生的大考需要特别努力应答,小考必需全部完美拿下。如此,我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成熟,获得更多成功和快乐,更合情理,更近理想,获得更多我们应该和真正想要的东西——理想自我,理想能力,理想成就,理想感情,理想生活,理想人生。。。在我们慢慢接近理想的过程中,周围人也会受益其中。
先明应该怎么做,必需怎么做,可以怎么做,大家怎么做,再结合我们实际的心理精神需求,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我们才决定怎么做,追求什么,努力什么,奋斗什么。困惑、彷徨、消极和麻木的人是可悲的——似乎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渴求和社会他人对他们的真正期望和要求,永远不能理解和接纳别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接纳,永远都在否定和犹疑,永远都在惶恐和不安,永远都在消耗时间和生命,永远都被困其中不能解脱。。。
不要过分在意一时一处的成败得失,不要过分追求和同龄人同步成长,成长是一生的事情,各人的情况各不相同,难以一致。个人成长应该有自己的节奏和办法,也应该努力借鉴前人前辈和同龄甚至晚辈的成功经验和智慧指引。人终其一生都在成长,理想太过遥远,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拼搏,可能最终也无法到达,但努力就好,无憾无悔。找到他,追逐他就是人生之义吧。
身边众人,谁都可能是我们的命定之人和理想期望,努力接触和了解,希望找到和拥有。已发现和确定的要合理的努力追求和争取。拥有的要合理审视和努力保有。愿成功经验,思想智慧,感性理性和理想愿望永远指引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