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书单|2020年6月读书小记
写在前面:
6月,不疾不徐的一个月,读书算合格,想读的都读了,上半年基本完成计划,下半年读的再慢一点儿,慢下来,体会生活的各种美学。读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仅此。

1.《沈从文的前半生》★★★★
没有像书友那么系统的读沈从文全集,但这些年也陆续读了他比较有名的很多作品,也从其他作者那里了解过他的一生,所以读这本前半生并没有一点点陌生,跟着作者的笔触从湘西到北京、上海、青岛、云南……从一个乡野少年到城市寻求发展,历经风雨坎坷,家难国难,不被主流社会接纳……所有的一切都是后半生的铺垫,作者的文字很朴素而内敛,不夸张,从书信和各种文体尝试中可以看出沈从文的不断探索和成长,他的路一直都是孤独而勇敢的前行,磨练着他的意志和性格,这也成就了后来的他。
2.《沈从文的后半生》★★★★★
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悲欢。沈从文的后半生更令人唏嘘,时间线从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八八年,他从四十六岁到八十六岁,由壮年步入了老年。这期间,他从写小说到研究花花草草、文物和服饰。半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太多的劫难,国家动荡变革、抱负不得舒展、老友纷纷伤逝、老年疾病吞噬身体,经历自杀未果,自我调整,接纳现实,开始另一种方式的新生。从最初的湘西野蛮生长的少年,到历经世事,仍然坚韧地生命,倔强又柔软,读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超出了学术水准,考古实物与文献研究,不过是“无用”之书,却不能辜负这一生。“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心酸,感动,值得重读的一本书。
3.《手工咖啡》★★★★
一直都有研习咖啡的技艺,这本书对于刚接触手工咖啡的人来说,还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从基础知识、冲煮器具、原产地、购买咖啡、品鉴风味及冲煮方法六个方面,系统讲解了关于咖啡的实用知识。同时对选择咖啡器具、品鉴咖啡风味、如何选豆子等都有详细的介绍。无论你是新手小白还是进阶者,这本书都会让你有收获。
4.《西方哲学史》★★★★★
【6月大部头】相对于《大问题》的实用而言,这本《西方哲学史》同为入门级哲学书则更倾向工具性的中规中矩,本书从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到近代哲学,让你对西方哲学史有一个发展脉路的清晰了解,也不深奥。同时内容上包罗万象,覆盖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神学、心理学以及伦理学等等。相比罗素、黑格尔、文德尔班的哲学史,这本很友好,对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斯多葛主义,马基雅维利的主张,康德的批判哲学公正评价,深入浅出。推荐哲学入门爱好者阅读。从入门到读哲学经典名作,反复梳理、来确立和修正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也许是读哲学的真正意义吧。
5.《萨拉戈萨手稿》★★★★
【6月大部头】真的堪比《十日谈》和《一千零一夜》,这本《萨拉戈萨手稿》我读的很慢,一天一两个故事,66天记录的故事,阅读体验还挺好的,这本书的魅力之处就是故事之中有故事,嵌套式的叙述手法,怪谈、魔幻、爱情、喜剧、哥特等各种文风,在一本书里能有这么多体验,这么厚的书也是值得的。小说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到了后面吉卜赛酋长出现之后的故事就开始绕啊绕了,绕到最后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其中还混有真实历史事件,同时因为对基督、犹太教、伊斯兰教了解不多,有绕蒙圈之感,后半部分基本就是天天坐下来听酋长讲故事,还是颇有趣味的。结局有点像推理小说了,圆了整个故事。据说有同名电影,以后看后再来重读书,再来感受扬·波托茨基作品的传奇魅力。
6.《忧郁的解剖》★★★★
忧郁是病吗?阅读《忧郁的解剖》,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这是一本奇书,不是一本医书,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剖析”。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时期都可能有忧郁的情结,仿佛是身体患了重感冒,久病不治,就有可能发展成癌症。塞内加说:“若不留心,许多情绪也能滋长成痼疾”。一个人只有敢于彻底解剖自己,才能找到产生忧郁的原因和治愈忧郁的良法。书中有详细的治疗方法,然而忧郁千人千因,万人万法。忧郁者多为追求完美的性格,习惯于隐忍,不善于向别人敞开心扉。解剖忧郁,医治心灵,提高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
7.《简朴的哲学》★★★
在今日,或许有更多人能理性地抛弃古老的节俭传统,在能力范围内过着奢侈的生活。那些自愿过简约生活的人能引领大众习惯与价值的转变。而对于节俭朴实,作者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自古以来,多数哲学家都倡导节俭,梭罗的瓦尔登湖,伊壁鸠鲁称颂的简单愉悦——特别是那些以友谊为主的娱乐活动——依旧纯朴。节俭朴实的导师们批评贪婪和消费主义,激进批评的背后可能存在合理怀疑,质疑简朴哲学时常带有某种我行我素和寂静主义的色彩。我个人是比较推崇节俭朴实,少即是多的理念的。但这本书的理论有些晦涩,每篇文字不多,说服力欠缺。尽管如此,节俭朴实的生活方式还是值得推荐,这是通往知足常乐最可靠的智慧道路之一。
8.《赞扬与责备》★★★★
这本书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深入浅出讲述了评判是如何在我们心中形成的,并且结合身边的案例,告诉我们该如何区分和应对生活中的赞扬与责备。同时,阐述了赞扬与责备两种评判制度对我们的影响,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偏见,包容别人的观点,理解人们潜意识里需要散发的情绪。
共情是处事的智慧,在赞扬和责备中学会共情,在共情中走出自我,舍得给予,你便能看见世界真正的美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9.《杜甫传》★★★★
年少的杜甫就这样读着书、写着诗,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然而,权臣当道、民怨沸腾、河山动荡,开元盛世在缓歌曼舞中渐行渐远。开元四十三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45岁的杜甫被迫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与个人安危相比,杜甫在意的是长安百姓的苦难、天下黎明的无枝可依。十年的长安生活,让杜甫领略了帝都风华的同时也感受了人生的无奈。
公元770年,也就是代宗大历五年,爱国诗人杜甫在湘江的小舟上萧索离世,他走的不声不响,犹如他那凄凉的人生。纵观杜甫的一生,他从开元盛世出发,历经繁华、途遇兵荒马乱,最终却只能在如冰岁月中为黎明百姓、为那个渐行渐远的盛世噙泪感伤。
10.《微习惯》★★★
微习惯的基础在于把事情分成一小步来做。作者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研究了人类培养习惯过程中体现的规律,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为微习惯策略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让微习惯更适合普通人学习。盖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哪怕是一个长期不自律的人,也能通过微习惯改变自己。
可千万别小看每一小步,要知道哪怕一点点行动,也是比毫不作为强无数倍的。这本书告诉我们,如果能够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这本书不但教我们如何培养健康新习惯的策略,同时还是一本自控力指导手册。
附:6月全部读书书单



七月不远,
性别的诞生不远,
爱情不远。
——海子《七月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