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英国亚瑟王一样的英雄
英国历史上有个亚瑟王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公元五至六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这故事广泛流行开来却是在公元十一二世纪,也就是在中国北南两宋之际。
这故事主要发生在英格兰西部威尔士地区,威尔士地区是凯尔特人的地区,这之前英格兰归罗马人统治,日耳曼各部落还没有大举进入英国,这自然就造就了一批罗马人和凯尔特人的混血后代,亚瑟王虽然有传说中的神奇血缘,但具有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血缘可能性更大。
随着罗马人退出英格兰及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日耳曼各部落大举南下,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进入英格兰,这自然遭到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混血后代的顽强抵抗,于是英格兰地区进入大乱时期,亚瑟王作为凯尔特人的英雄的故事就是这时期上演的。
亚瑟王作为抵抗日耳曼人的英雄,最初仅是英格兰几十个土王之一,但经过他的奋战成为了整个英格兰的王。
按说即使他成为整个英格兰的王,其涉及领土并不包括苏格兰、爱尔兰,至于说包括法国和西班牙中间的比利牛斯山脉附近,那可能仅是更古老的英格兰人来自伊比利亚人的一种附会。这样的地区范围是不应该产生影响如此之大的英雄的,但事实上亚瑟王的故事影响是极大的,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对比中国传说中和真实中的英雄人物我们会感到不可思议,中国恁么多可能更伟大的传说和真实的英雄人物没有一个有亚瑟王恁么大的影响力,尤其魔力更谈不上。像中国的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夸父、后羿、大禹、商汤、武丁、周武王、周穆王、秦始皇、徐福、项羽、张骞、班超、诸葛亮、法显、玄奘等其功业和活动范围以及身历的险境都比亚瑟王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其影响与魔力是不能和他相比的。
我想这里面可能有几个因素:
一是中国人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太局限于真实的、现实的、表面的、可认知的、可接受的内容,而不能突破现实的、现象的、可认知的、符合一般伦理的羁绊,因而放不开想象,不能无中生有的创造,所以中国传说中的故事都不够神奇,更缺乏细节描写,没有叙事性,因而不感人,更没有魔力。
而亚瑟王的故事一开始就超离现实,不受羁绊,天马行空,同时又故事完整,有很多的细节描写,给人以真实性,因而感人至深,富有魔力。
二是中国人缺乏激情,尤其缺乏宗教激情。按说古代帝王们可能同时都是大法师,是沟通上天与下地、人与神的中介,既具有神性又具有人性,是有很多故事可写的,可结果伏羲不过作不明不白的八卦、女娲不过很短暂的补天、炎帝不过尝百草、大禹不过治水,注重帝王崇高的功业而缺乏故事,更缺乏激情,即使有神奇的片段也不连贯。周穆王倒是有神奇的故事,但格局显得太小,满足于儿女情长。
反观亚瑟王的故事,整个故事充满激情,很神奇。神奇的洞穴、王者之剑、巨人、巫师、圣杯、圆桌骑士,这些不仅增加故事性,也提高了故事的品格。
三是缺乏对价值观的追求。中国的故事都是歌颂伟人的功业、帝王们英勇神武、人生的悲欢离合,就事论事,而不能上升到高一个层次,追求价值观。
相比亚瑟王及西方很多故事都落实到对价值观的追求上,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广大的影响,推动社会进步。比如基督教故事能推导出自由、平等、博爱、虔诚、守信,而亚瑟王的故事能推导出平等、诚信、忠勇、正义、秩序、法统、荣誉,而这些价值观都会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所以亚瑟王的故事影响深远,富有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