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语文
一个孩子语文学的好不好,在我看来,就是看以下三个方面掌握的如何: 阅读(输入);理解(加工),表达与写作(输出)。
这条路线的第一步是:爱上阅读;
第二步是:爱上阅读后大量阅读作为输入积累;
第三步是:大量积累后理解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第四步是:通过刻意练习提高输出能力,也即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4步像台阶一样,上了第一层才会到达第二层,然后第三层,第四层。
低龄孩子要想为将来学好语文打基础,最主要的是阅读内容看得懂,从而要在阅读感受到文字的美好,体会到阅读的快感,进而喜欢上阅读。
“喜欢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中之重,是搭好语文学习这所大厦的基石。
那怎样才会让孩子喜欢阅读呢?
爱上阅读的原则:
第一:不想看的、不想听的随时换;想看的、想听的100遍我也满足他。
第二:不要逼迫他早期必须输出(比如必须给我讲个故事,不讲不许听新的),因为输出一定是建立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还是那句话,学龄前的孩子,学习就是玩。
想要孩子学习什么,就让它完全具备玩的特质:自主决定,想换就换,新奇有趣。
第三:家长营造阅读的氛围,我和我老公就喜欢看书,家长的影响,对孩子有巨大的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很喜欢阅读了,并且有了不少输入的基础,但一考试就低分,或者一写作文就卡壳: 首先别着急,语文的积累是一个常年累月的功夫,不要期待任何一蹴而就,家长的着急和焦虑会破坏孩子对阅读的喜欢。
放平心态后,以游戏化的方式,和孩子探讨绘本(了解孩子的理解能力),并且鼓励孩子输出(锻炼表达能力)。
如果孩子已经是小学二年级以上了,那么,鼓励孩子从“泛读”到“精读”,也就是引导孩子遇到精彩的片段,慢慢“品”,多看几遍,像享受美食一样,甚至摘抄下来,做成一个摘抄记录本(手写和电子的都可以),把那些优美的,喜欢的,有意思的描述摘抄下来,然后这个本子可以时不时的打开看一看,看的多了就试着复述。
初中之后,刻意练习写作和表达能力
如果一个作者精准的表达了我想表达但表达不出来的观点,我就会看完后用自己想得起来的最合适的词句,试图去还原这个段落,然后和原文比较,发现我的复述不如原文精准的地方,就再次复述。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量,并且锻炼了自己如何明确表述观点的能力。
富兰克林有时候他还会把摘录下来的大意打乱顺序,过几个星期后再把它们用最协调的顺序排序,然后扩成完整的句子,拼成全文,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组织和构架能力的方法。
语文,在这个年代,已经不仅仅是拉开孩子分数之间的差距了,也会拉开孩子感知世界、获取幸福能力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