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座教堂:宗座圣殿
如果说一座教堂是一本书籍,欧美的教堂即使算不上“浩如烟海”,至少也可以“汗牛充栋”,令任何人终其一生,也无法遍览。于是,各大权威或不那么权威的机构与个人,纷纷根据自己的识见与喜好,推出诸如“top50”、“人生必去”之类的教堂清单。
数百年来,历届教皇们也如同“腰封王子”一般,兢兢业业地向信徒们“倾情推荐”着自己钟爱的教堂。这些受到他们垂青的教堂,便是宗座圣殿。它们可以是大教堂(主教座堂),也可以是堂区教堂,甚至修院教堂和礼拜堂。

宗座圣殿分为两级:宗教地位至高无上的四大圣殿(梵蒂冈圣彼得教堂、拉特兰圣若望教堂、圣母大殿及城外圣保罗教堂),均位于“永恒之城”罗马,由教皇在14世纪确认;其次,是先后经教宗谕令册封的上千座乙级圣殿,分布于基督教世界的各处。意大利凭借地利,独拥576座乙级圣殿;号称“教会长女”的法国紧随其后,173座。中国大陆唯一的一座圣殿,为上海佘山的圣母堂。



一经册封,“圣殿”便不再仅是一个抽象的荣誉称号了。理论上,它将由主教会议和教宗管辖,在教区内的地位仅次于主教座堂,有资格举办更多高规格的宗教仪礼,也能够使前来朝圣并祈祷的信徒,有机会获得神的“大赦”,免除罪罚。在欧洲的偏远村镇,若见到气势恢宏,香火旺盛的教堂,往往便是圣殿;然而,不能反过来理解,认为圣殿必位于乡村地区。

从拼写上说,宗座圣殿(法语basilique, 英语basilica)与“巴西利卡”完全一致。“巴西利卡”是古罗马一种长方形的公共建筑,本作为会堂或市场使用。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之后,最初的城市教堂,往往就在其基础上改建而成。所以,包括四大圣殿在内的早期教堂,自古以来便被称为“巴西利卡”。那时的教堂,风格比较固定统一:平面为长方形,一端的短边延伸出半圆形的后殿,用以摆放祭坛;立面为中间高而侧廊低的“山”字形结构。这所谓的“巴西利卡”式风格,奠定了后世教堂千年以来的建筑传统。当然,如今的宗座圣殿,绝大多数没有“巴西利卡”的历史,结构也比“巴西利卡”式复杂得多,但无妨其借用“巴西利卡”一词以自荣。


圣殿体系的诞生,与朝圣的习俗是密不可分的。根据基督教的教义,凡人为洗净身上的罪孽,理应至圣城耶路撒冷朝拜。然而,中东道路险阻,不易到达,人们退而求其次,盼望能够在更近的地方,获得圣物的护佑。圣物有真假之分,法力也有大小之别;何去何从,自然需要教皇指点迷津。1300年,眼见着十字军事业的失败,教廷不再奢望光复圣城,终于逐批推出圣殿清单,引导教徒们就近朝圣。19世纪之后,这清单越来越长,直至形成今天的规模。

阅读教皇亲自认证并推荐的圣殿,首先需要了解推荐的理由——这并非总是一目了然的。据说,评定圣殿有四大标准:古老、著名、宏大、优美。这些标准非常容易理解,但诉诸具体案例,则往往缺乏解释力。窃以为,既然圣殿为朝圣而生,“神圣”二字,即使不说更为要紧,也必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神圣”,意味着具有代表意义的圣人,独特的圣物,抑或教廷的宗教考量。试以巴黎的五大乙级圣殿为例。
其一,巴黎圣母院。与其他主教座堂一样,作为巴黎的主教座堂,它的圣殿之名,不过是锦上添花,很少被主动提及。无论从历史还是艺术的角度,圣殿头衔都没有任何争议;更何况,教堂内还供奉着基督教的顶级圣物——耶稣受难时的荆棘冠。

其二,圣心教堂。教堂位于蒙马特高地之上,与埃菲尔铁塔同为巴黎的地标建筑。其外部采用特殊的石灰岩,素洁高雅,逢雨则石英溢出,流光溢彩;内部穹顶装饰着法国最大的马赛克图案,金碧辉煌。它虽建造较晚,但论及宏大与优美,都罕有匹敌者。

其三,凯旋圣母教堂。教堂外观朴实,低调地隐于巴黎证交所之侧。此地在19世纪一度被视为物欲横流,腐化堕落的“首恶之区”。1836年,戴热内特神甫听到圣母召唤,为了拯救这一堂区,将其奉献给“圣母无玷圣心”,开创了天主教“圣母圣心”崇拜的先河。如今,教堂四壁贴满还愿的大理石牌;战后余生的法军官兵,根据习俗,也会将其军功章供奉于此。该教堂的宗教氛围,当居巴黎各圣殿之首。

其四,圣克洛蒂尔德教堂。教堂兴建于19世纪,历史较短,但秀美挺拔,是巴黎新哥特风格建筑的代表作。教堂供奉的圣克洛蒂尔德,是法兰西首位国王克洛维的王后。正是在她的诱导之下,克洛维才皈依天主教,从而确立了法国的宗教传统。1897年,值克洛维洗礼1400周年之际,教宗升教堂为圣殿,应是希望通过纪念这段历史,提振法国当时日渐衰落的宗教信心。

其五,永助圣母教堂。教堂位于拉雪兹公墓对面的一个幽深庭院里,不常对公众开放。从任何一个角度,它似乎都很难在巴黎的上百座教堂中脱颖而出。唯一的解释:教堂中藏了一幅拜占庭时代的永助圣母图的复制品;在教皇授权至圣赎罪修会推广永助圣母崇拜的100周年(1966年),册封圣殿,很可能是为了表彰该修会的努力。

一千多座宗座圣殿,共同构成了教皇钦定的“教堂精选”丛书大系。就单一读者而言,不必指望丛书中的每一部都扣人心弦——挂一漏百,自是在所难免。但是,这一“书单”,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可以按图索骥的参考目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味,从中挑选值得精读的教堂,揣摩它们成其为圣殿的精髓所在,探索这一过程背后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