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地球:AI与人类共存

AI已来 你准备好了吗?
人工智能和人工意识,目前处在伟大的变革边缘,这不仅仅是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从地球诞生生命以来最伟大的一次革命。
——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作者
假如有一天,一切你所厌恶的重复性工作,都可以被AI代劳,再也不用做饭刷锅擦地板;假如有一天,科学家开发出了极度逼真的皮肤技术,让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定制机器人,即使你魅力为零,也可以不做单身狗,订购美若天仙的女友;假如有一天,科学家破解了人类智慧之谜,让机器人拥有了人类的智力,但又完全服从于人类。
坐在车上,机器人可以为你提供安全舒适的驾驶;进了商店,机器人服务员为你贴心地介绍当季新品;回到家里,有机器人女佣为你泡上一壶咖啡,温度和酸度都是刚刚好。

机器完全服从人类,并能为人类所用。如果你活在这样的世界,是不是觉得进入了人生巅峰?
好了,醒醒吧~ 假如技术上实现了这一切,你的工作和你的人生可能就要被AI取代了。
工作危机
人类被机器取代的案例,并不只发生在AI的科幻小说里。1779年,英国莱斯特城曾有一个叫卢德的织布工,因为痛恨织布的机器抢走了自己的工作,将愤怒的铁锤砸向了机器,毁掉了两台织布机。现在听来,这个故事是不是有点螳臂当车的可笑感?但在织布机被大规模应用之前,那些技术娴熟的织布工人,不仅要花几年的时间磨炼自己的技术,还可以成为当地十分受人尊敬的手工匠人。
而自动织机被广泛的使用后,大量有技术的纺织业者失业,因为这些织机可以由廉价雇佣而没有技术的劳工操作。这些无技术劳工更有忍耐力,更有服从性,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的人力更为廉价。当时砸毁机器的工匠并不鲜见,人们还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卢德分子。

iPhone的代工厂:富士康,曾经也是南下打工的工人们十分羡慕的一个名字。工人每人只负责流水线上的一个小小的步骤,工作在极其重复。不过,恒温、明亮、安全的工作环境,让富士康枯燥的工作成为了年轻厂弟厂妹们最为向往的选择。然而,这家以劳动密集、管理科学著称的工厂,也在积极地实践无人化:尝试建立自动工厂。相传富士康公司有一个三阶段计划,目的是实现大范围的机器人生产用以取代工人,而生产机器被命名为“Foxbots”。
第一阶段:替换危险的或涉及人类不愿意做的重复劳动的工作。
第二阶段:通过精简生产线来减少使用中的多余机器人的数量来提高效率。
第三阶段:自动化整个工厂,只有极少数的工人被分配到生产,物流,测试和检验过程中。

精明的企业老板当然知道,即使用再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手下的劳工,也不及机器精密、服从性强、永不疲惫。这种改变并不只发生于遥远的工业革命时期,也不止发生于底层的劳工中间,也将影响我们每个人。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未来三十年内,哪些行业的工作人员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个问题下面有654个回答,看下来感觉,每种工作都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有人说高级技术工种不容易被AI取代,但其实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专家已经预测,到了2040年,模仿神经网络机制AI技术就可以替代程序员;有人觉得艺术类的工作难以替代,但世界上第一幅AI创作的艺术品,已经被拍出了$432,500的高价。

马克思认为:“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再被这个社会需要,将会何去何从呢?
恐怖谷
除了被替代的恐惧,对机器的恐惧还有另外一层,对仿真合成人的恐惧。为什么我们看见钢筋铁骨的机器手不觉得可怕,却常常被仿真的机器皮肤和硅胶娃娃吓到呢?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他在1970年提出的恐怖谷理论,有助于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
该理论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假设,当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和动作上逐渐接近时,人类产生更加积极、亲切的感受,但当它与人类相像超过一定界限,这种亲切感就会陡然化为恐惧。哪怕机器与人类的一点点的差别都会被放大,显得极其刺眼可怖。
除了让人心生恐惧之外,与人类过度相似的机器人,也可能让人的情感角色被取代。假如有一天,你的家庭迎来了一个情绪稳定,温柔体贴,做饭比你好吃,家务比你上手,会陪孩子玩游戏的机器人,甚至她还长着一张比你好看的、无瑕的脸;假如有一天,你的孩子开始缠着家政机器人讲睡前故事,老公的眼神也时不时在她身上游移,你是否会生出汹涌的妒意?

有一部英剧《真实的人类》,讲的就是在这样设定下的故事。这部剧中的合成人可以做家务,照顾人的起居,也可以替代人类进行一切枯燥、乏味、危险的工作,人类似乎已经成为了幸福的奴隶主。但工作和情感上被取代的危机也在慢慢酝酿,合成人的到来,搅乱了一个本来幸福的家庭生活,夫妻反目。

合成人取代了许多人类的工作,失业的人们走上街头抗议。

更麻烦的是,几个合成人跨越了奇点,获得了意识,不愿再被奴役,而且他们似乎还在酝酿更大的计划。




当人工智能获得意识,步入社会,面对人类的恐惧与仇恨,他们会奋起反抗?还是彼此谅解?合成人手握改变世界的钥匙,人类会迈向深渊,还是涅槃重生?人工智能已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不再百分之百听命于人类,获得独立思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工意识,是否会让人类感到更深的恐惧?
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意识,这是个问题。
如果单纯从完成工作的角度讲,人工智能似乎已经可以胜任绝大多数无趣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会优先保护人类生存,绝对服从人类命令。那为什么人类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发人工意识呢?要知道,影视作品里那种觉醒后杀人如麻,摧毁人类社会的,几乎都是人工意识。
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人类自身的黑暗欲望
哪怕人类文明如何发展,人类本身依然保留着些许动物本能的野性:暴虐、杀戮、征服。有些人需要某种特殊的渠道去宣泄体内兽欲,既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又要游走于法律制裁之外,拥有人工意识的机器人明显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杀人强奸都是犯法的,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则完全不会反抗,也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施暴欲,所以那种和人一样能感受到痛苦的人工意识机器人则成为了某种最佳选择。

2. 人类的情感需要
人类作为一种社会生物,本身具有巨大的情感需求。曾经有个科幻故事,讲到某个科学家在丧子后制造了一个和自己儿子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作为替代。然而有一天,当他看到小机器人认真读完自己送的一套百科全书,又将其规整地收入书架后,居然大失所望。他一个人喃喃自语道:你不是我的儿子,我儿子从来不看书,他也绝不会收拾自己的东西。
小机器人虽然在外表上和科学家的儿子毫无分别,而且品行更加优秀,但人类的本质却是其独一无二的「不完美」。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人类更容易与同样独一无二,也拥有感情和情绪的人工意识建立情感连接。

3. 永生的渴望
人工意识的实现,其实有可能真正实现人类亘古以来的最大梦想:某种意义上的永生。如果能把自己的个人意识存入电子设备中,或许就能摆脱肉体的寿命限制,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永远存活下去,这种永生的诱惑是很多人绝对无法拒绝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人工意识,增强自己的能力。试想一下,如果告诉你,可以将你的大脑意识完全移入电子设备中,你依然是你自己,但同时你能飞速下载数据,永远不会忘事,心算能力堪比计算机,身体还能不断升级强化……甚至变成《正义联盟》里的英雄钢骨,你愿不愿意?相信大部分人同样无法抗拒这种诱惑。
人工意识存在种种巨大的风险
人工意识是否真的是人类未来的必经之路?选择人工智能或是人工意识,很有可能让人类走向迥异的未来。哪怕人工智能拥有再强大的性能,依然只是执行人类命令的一种工具。但人工意识的出现可能彻底颠覆人类的统治地位,给我们提出更多的伦理难题。比如说:人工意识是否拥有人权?拥有远超人类能力的人工意识是否需要被特殊监管?拥有超强进化能力的人工意识是否会彻底取代人类?
所以,对于人类来说,人工意识既有着巨大吸引力,也暗藏可能令人类彻底灭亡的巨大危机,而人类是否真的准备好去面对人工意识了?
近几年,人工智能和人工意识已经取代互联网和大数据,成为最为前沿和热门的领域。一方面,从资本市场出发,越来越多从事相关研发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另一方面,相关题材的文艺作品井喷般大量涌现,《西部世界》《银翼杀手2049》《底特律·变人》……



而这部《真实的人类》和神剧《黑镜》出自同一家制作公司Endemol Shine Group,承袭了《黑镜》的「反乌托邦」风格,颠覆你对科技、人性、家庭的认识,带你进入合成人与人类共处的未来。

为了给大家呈现更加优质的内容,薄荷阅读将这部剧的剧本搬上了100天的阅读平台。为了更加贴近剧本本来的表现效果,我们还突破性地采用了剧集原声呈现对话与环境音效,与专业工作室合作,花费数千小时携手打磨音频特效——让你沉浸在主人公的世界里,与他们共同历经悲欢离合。
为何选择《真实的人类》?
同《黑镜》同出一脉的科幻神剧,虽然没有复杂深奥的术语,但能让你理解人性的深邃复杂,技术的风险和不可控。
原声剧本,给你身临其境的体验。
剧情精彩,处处反转,让人看上瘾的阅读神器。
英音口语,还原最真实场景下的英语会话,体验无中文字幕看懂英剧的快感。
想要阅读这部剧的英文剧本,可以扫码报名薄荷阅读课程《真实的人类》。
感受人工智能带来的无限可能,开启一段脑洞大开的奇幻之旅。

作者:老柳、小白(原发于MintLife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