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孩童99%的犯罪,都和原生家庭有关

毁掉一个人究竟有多容易?
最近《隐秘的角落》爆火,几乎每天都上热搜,除了悬疑刺激的剧情、细思极恐的细节还有原生家庭的伤痛。
可能有人会想:这只是电视剧而已,那你就错了,剧中朱朝阳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他性格孤僻自卑、被同学排挤欺负,他深知原生家庭对孩子造成的深远影响 。
敷衍的父爱 剧中父亲朱永平百年不遇地答应带儿子逛商场,买鞋,但到了商场,朱永平甚至不知道朱朝阳鞋子的尺码。

当小女儿出现,朱永平立马丢下朱朝阳,跑去陪妻女买衣服,完全无视妻子和女儿对朱朝阳明晃晃的冷漠,任由朱朝阳一个人尴尬和不知所措。 他在重组家庭后对儿子的忽视和冷漠,以及他在儿子面前对女儿毫无掩饰的偏宠与溺爱,对渴望得到父亲关心的朱朝阳造成了巨大的情感伤害。
这些,朱朝阳都没有表现出现出来,而是选择隐忍离开,因为他深知:

他的喜怒哀乐,父亲并不关心。如果他随心所欲地发泄情绪,并不会得到更多的关爱,甚至连父亲现有的这点儿可怜的关心都会失去。 日积月累,压抑情绪就成了朱朝阳内心一种僵化的行为模式。即使在完全没必要的情况下,他也习惯了忍气吞声。

这也造成了他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却不敢表达愤怒,变成老师口中与同学口中“孤僻”、“没有朋友”的根本原因。
如果父母从小不重视他们自己的感受,他们就会慢慢忽视自己的感觉,变得麻木,而隐忍缺爱到一定程度,一旦爆发,就是自伤或伤人。 如果父母从小不重视他们自己的感受,他们就会慢慢忽视自己的感觉,变得麻木,而隐忍缺爱到一定程度,一旦爆发,就是自伤或伤人。
窒息的母爱 朱朝阳的母亲周春红,同样存在很大问题。
表明来看,周春红这样的母亲是普通人眼中最伟大的母亲。
她辛苦工作,努力满足儿子生活、学习上的需要。

就像很多普通家庭中的母亲,她们为了孩子埋头苦干、忘我牺牲,她们拼尽全力,提供一切觉得对孩子好的东西。
她们的牺牲慢慢变成了,捆绑孩子的枷锁,这枷锁把彼此都束缚得喘不过气来。 这像极了,很多母亲,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事无巨细,却对孩子的内心毫不关心。不允许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意愿。

全剧中的名场面,周春红为了让朱朝阳喝牛奶,将其对儿子的强势与控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单亲的家庭中,懂事的孩子,不得不绝对顺从母亲,因为他的母亲为他牺牲了全部,如果稍有不从,那就是对母亲无情的背叛。
不关注孩子的想法,对孩子过度控制,损伤孩子的自主性。母亲希望自己称职,把一切都做到尽善尽美,然而这与孩子的需求之间产生了鸿沟,导致关系越来越疏远。

这也是很多认真负责的母亲的痛,当孩子年纪小,好控制,自主性不强的时候,觉得亲子关系好到不行,但一旦进入青春期,关系就急转直下,变得针锋相对的原因。 这样的孩子最后会变得孤僻,还有攻击性。几乎不能良好适应社会,对他人也难以信任。
有人说,朱朝阳长大了,可能会变得和张东升一样,两个人名字相似,人生互为镜像,而这就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失职造成的。 当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缺少沟通,犯错却不自知,就可能酿成惨剧。 其实除了朱朝阳,严良、普普也是原生家庭悲剧下的牺牲品。
与同龄人相比,他们过于敏感、懂事,在别人还在与父母撒娇的年纪,已经开始被迫面对生活的残酷与凶险。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孩子的童年被过早地剥夺了,让孩子在童年时就被迫过早地开始行使家庭中照顾者的角色。
他们可能会非常适应并且擅长隐藏自己的极端倾向,因为他们很早就已经长大了,拥有远超越实际年龄的世故与成熟。

但是任何和他们亲近的人,都会感受到他们潜意识下所表现出的防御与隔离。
这就是为什么像朱朝阳、严良这样的孩子,往往都不太合群的原因。
孩子的世界原本是干净的,可如果缺少父母保护,内心就会滋生阴暗荒芜的杂草。

我们反复谈论原生家庭,不是为了抱怨,而是找到伤痛的根源。
“给孩子的保护,不是给他伪装一个美好的世界,而是陪他一起去面对他接触到的不完美。当他被否认、被攻击、被伤害时,支持他、接纳他,让他因为有后盾而变得强大。 ——这才是真正的保护” 本期互动话题:你觉得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影响多大?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