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独居生活记录:我与孤独对抗,也在孤独中享受。
01
在家里,我很久没有说话。近来和朋友的一次语音,大多时候她在说,我在听。当然并不是指话题乏善可陈,而是某一些句子,某些观点,等我想说的时候,却发现失去了形容的能力。也忘记了怎么表达。于是我们的语音很快就结束了。
我想起从前,我们有事没事会语音视频。语音里大多总是我在说。我总有很多想表达的观点,很丰富的情感。很丰沛的欲望,加上很多感慨(或者也是很多感到无聊的时间),我们孜孜不倦,男人、欲望、物质、生活,一个话题可以牵扯出好多。最长的一次,我们聊了四个小时。
而近期,我一个人生活。在家里呆了半个月。独处、思考、看书、看小说、做饭、追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把房间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每天日升月落。不曾出门,少有购物,除了工作,也少与人有所交集(包括网络)
02
曾经我想象,一个人生活会很孤独。因为我是一个很喜欢交流的人,也很喜欢分享。我给自己做过测试,我内心的幸福感大多来源于人类,而不来源于对某件事物的成功追求。
所以在人群中我亦是一个敏感而脆弱的人:我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我宁愿忍受也常常迁就他人。我对感情的态度认真而用心,但感情又常常反噬我自己,它影响我的情绪。
同时,也因为工作性质和高中养成的看小说的爱好,手机电脑的过多使用,慢慢潜移默化改变我的习惯,我后来很少在睡前读纸质书,很少静心去思考一些事物。很少再用纸和笔去记录自己的想法。而我与从前的一些想法其实很不同了,或者说,我已与从前是很不一样的人。
但我并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改变。也不知道一些想法具体从哪里滋生。不知道它们种子最开始的由来。
我仅仅能感知到,近几年,我的生活有些盲目,我一直不停地追逐某些东西:
比如我热衷于名利地位,热衷于金钱。我好像有很多欲望?也总是很寂寞。
我在一些时间段会经常在社交软件上发帖,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网络上我依然很少跟人聊天,我更喜欢跟人在生活中相处,或直接采用对话的形式(这一点倒和从前一样保留)
03
但是,也有一些时候,与人现实交往,我很不耐烦。这也体现在我情绪对我的反馈。
比如这一年(2019),我见了很多陌生人。有些人,认识之后成为了偶尔联络的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些人,见面之后便是结束,令我觉得乏味,空虚。甚至有些人会让你在那些消耗掉的时间和金钱里产生困惑:我们为什么要见面呢?见面就是这样子用来消耗的吗?
大多数时候,我想起会面的初衷:我大概在追求某一种情绪价值?我希望他人能够传递给我这种情绪价值。希望他能够取悦到我,让我开心、愉悦。获得力量。
但在更多的且不满意的会面里,我并没有得到任何情绪价值的交换。相反,我一直在支出自己的情绪去妥帖的照顾对方的情绪。所以每每结束回到家,我便什么话也不想说了,我的灵魂虚弱又无力,内心疲惫又郁闷。就像每天下班结束后只想躺尸的感觉,连卸妆的力气都没有,那才是我最真实的写照。哈。
04
浮躁,喧嚣。不够平静。生活日夜颠倒,身边的朋友圈和不牢固的友情亦然摇坠。
今年也有一位旧日好友同我断交,在她告知我的理由中,她说:你总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找我,不需要我的时候不找我。我感受不到你的心,也觉得你很功利。并且,我们没有话题了。你看,我们很久不再彼此需要。
听她这么说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是很匪夷所思,第二是想到了一些从前的记忆。也许人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我想,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毕竟我们从前那般好过,几乎无话不谈。但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渐渐减少了音信?渐渐淡漠了感情?(虽然因不联系而疏远的友情,也有因为大家的感情不够深厚和圈子不同的原因)
但是,这一年我们确实很少再有感情生活的交流与问候,或者我很少单方面对她输出,我的情感上很少再需要她,也很少再关心她的情感。
这是不争事实。
可想想过去一年,我盲目又动荡的情绪,我可笑又可怜的经历,我停不下来的贪念。我反复追逐的欲望,其实连自己也无暇去顾及的心。到底有些无言。
人生来来去去,短暂又漫长的一生中,许多朋友只能相伴一程。我偶尔会想到一些过去的记忆,在痛苦的忧伤的岁月彼此抚慰过,内心也曾借助过对方的能量。而后来我们踏上了各自的名利场,很久不相见。再见时,我们成了独当一面的人,却令彼此都觉得陌生。
想起12岁时我在日记本里摘抄进的一句诗:“相逢无语君应笑,各自春风慰寂寥。”
还是会缅怀吧,因为当年我与某处青山相见,见彼此多妩媚。然而回首往事,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时光中走散了心中珍惜的人,这多么令人唏嘘。
05
当然一个人的日子,也并非全然很好。我会更加容易感到孤独,暂时没有撰取住心神的事,陷入一种无所事事的空虚。
灵魂如同需要养分的植物,但却忘记了去吸收的方式,于是我的灵魂没有养分。
在这些时日中,我总想找点什么填补。
如前文中最开始预料到的,独处时让我会觉得害怕的孤独是真的,我害怕一个人的恐慌、面对独自一人的焦虑和茫然。
于是企图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击碎这些情绪。这也演变成一种想要填充自己的食欲。
什么是简单直观的填补方式?——我的答案是进食,于是有了暴食症。
在家里,我变得总是想吃。
看到眼前有食物想吃,吃完后想着再晚一些吃什么?家里还有什么零食?或者某些食物的做法吃法。
在一个人生活开始的前一周,因为疫情期间对通行的严格把控。我囤了很多粮食备用。
去楼下的超市时,我提着大袋小袋,各种调料的瓶瓶罐罐。还有从家里带来的许多腌制食物。
我想这堆食材挡在一起够我吃大半个月吧。然而很快我就被自己打脸了,摸摸自己鼓起来的肚皮,竟然不到一周,那些采购而来的食物,就所剩无几!即使有时候我吃到很饱很饱,我也停不下来。如一个狂暴巨兽般吞噬着家中所有的食物。随之而来增加的,是快要达到上线的体重和内心满满的罪恶感。
这样的情况放缓,是在一周后,我在早醒的日光中发呆了很久,我终于拾起了书。重新拾起了叔本华。那个我很喜欢的哲学家。
05
叔本华说,人类,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而人们幸福的两个死敌就是痛苦和无聊。它们是人类的两级,我们成功远离了上述其中一个死敌的时候,也就在同等程度上接近了另一个死敌。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简直忍不住兴奋起来。哲学真是系统有趣!这说得太对了。
在从前在与人的对话中,我总想要探索什么,看看别人的生活,是因为自己生活的困乏。所以总想抓住点什么。总想去对比一下,保持内心的平衡。就像一段时间我不停的刷豆瓣,看帖子,大抵很想在他人的生活中寻求一种共鸣或方向。
而现在并不想探索和追问了,并不想开口。不是不好奇,而是忽然就没有了从前那种特别想去了解的心欲,并觉得他们的生活,其实不重要。于是我的心在开口之前就疲懒了:既然不重要,何必多此一举去提问呢?
书里也提到,我们劳动一生,人一生时间有限。大部分人赚钱是为了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但是很多人的思考被自己的意欲所带动,欲望停止了,思考便停止。大多数时光被无聊所侵占。
在19年上半年,我很疲倦。我曾经在空间中写过,人类总是肉体享受了而精神空虚。我们的肉体在享受中一日日委顿,精神却未有长进,这又加重了内心的空虚和不真实,一日日领我们走向更加沉堕的地步。
06
我和朋友说,我有很多很多虚幻的欲望,要么自己去消解,要么被自己吞噬。欲望的生长或消失都耗损我的能量,令人感到空虚。
我很害怕这样的空虚,有段时间常常和好友吐槽:我说我好想去住五星级酒店、幽静优雅的名宿。好像要一段惬意安娴的时光。
我说那些我没有办法放下的物质,那些好看的裙子,温暖的浴缸、温泉。还有一些与人有关的感情。口红、电影、星巴克。亦或者盲目热恋。
因为欲望,所以想疯狂赚钱、消费、又赚钱,又消费。
但到头来享受了之后又剩下些什么呢?无疑又是什么都没有的,我还是要回头面对现实问题,内心非常浮躁。
07
而一个人生活,不能随时和人分享。我却终于能安静下来思考。
在当代社会,许多东西和事物都充满过剩的需求。金钱、名利、食物、性欲,我们不停的去追逐和实现自己的欲望,心却越来越疲倦无力。
我想,我们首要且艰难对抗的,不是如何去追逐与实现,而是如何去面对与消解自身的欲望,去思考欲望本身,对我们的生活究竟有没有起到益处。
这次疫情,我在家中独自呆了一月,期间工作、休息、看电影或者写字。出过最远的门是下楼买菜,自己在家研究和制作食物。我没有联系任何朋友,家人。我学会了做菜,静下心看书。没有产生泛滥的感情,也没有多余的消费。
我在本子上记录,在家两周内我所有的支出是250块钱。原来,只要250块,我就能活得如此安然,平和。
暴饮暴食亦在有意的控制下,一段时间后得到缓解。
开始有一种力量盈满我的内心。
这些天,我在家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当我幸福到想要去死》,里面写的就是虚假的幸福,虚假的幸福让人悲伤到落泪,无法承受。甚至让人想离开这个世界。而真正的幸福,则很实在。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圆满,感受到喜悦,满足,以及这个世界的美好之处。
我感受到幸福,比如清晨醒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午间阳光漫过窗帘的时候。自己的小窝被收拾好的时候。闻到自己做出来的食物的香味的时候。
比如我一个人躺在床上,被厚厚的被子温暖的包裹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踏实、安宁。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心。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外在欲望去填实。
我对自己说,你看,一个人生活真的一点也不可怕嘛。
当然,我依然有表达的欲求,但是更多的时候变成了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变成了思考,变成了笔下的文字和篇章。而不再对朋友絮絮叨叨生活中的陈旧和琐碎。像之前与朋友长达4个小时的聊天,我是再也做不到的了。
当我接到朋友的电话说后天启程,我甚至还有些失落,希望她能暂缓些时日归来。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种现在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多久,但是我确实感到像现在这种状态很平和。不会有那种什么那种莫名的做一件事情,然后莫名的想跟一个人分享的情绪。”
“我充分享受自己的那种生活,全心全意地关注着自己的内在。这种感觉很好。如果此刻出现一个朋友/对象,我把心神挂在对方的身上,那种感觉就会变成痛苦。所以我希望这段时间能够维持的久一点。”
我在孤独中对抗,又在孤独中享受。
08 后记
文章写在2月底,断断续续没写完。2020年6月才完全补充完毕,真应了那句话:如果想做一件事,最好在72小时之内完成,不然你就很难完成了。
现在回过头去看这段日子对我个人有不少裨益,曾经我想我没法忍受一个人的孤独,或者一个人在一个城市里独居,现在我却不觉得可怕。曾经我不停追逐繁华,向往人群中的喧闹向往花花世界的精彩,现在我感受到踏实安定的力量。
曾经我觉得一定要功成名就,要得到名或者利,现在觉得安居一隅,充足内心,朴实和平凡的人生亦珍贵。能与家人、三五好友常相聚便更加圆满。
前不久我又为感情和贪欲烦恼,翻开本子写下了一段话:
当你贪慕虚荣时,或者又去追逐那些花花世界、浮华表象时。你要记住,仅仅250元的食物,就让你在家活了2周。而且家中有空调,有冰箱洗衣机,有自己喜好的布局,足够让你睡得很安稳的觉。
你的手机里有动听的音乐,手指一点就有随时可以送上门的外卖,足够让你饱腹的食粮。
你有健康的身体,有一书柜的书。足够让你的心安静休憩。
你享受身身在这个城市的一切便利。
你唯一要解决的可能是性欲,但这也别太慌——
不起贪欲之心,除了性,不期待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
这也是很容易解决的事。
所以,孤独吧。我们终将继续孤独下去。继续成长,继续,在大千世界寻觅未知。
END 周 2020.0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