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更聪明的人》:学会思考,做出决策,告别失败和平庸
我们并不天生就擅长思考,但面对越来越不可控的未来,我们终身都需要深化思考。因为思维的深度,决定了未来的高度。
我不想平庸,我想成为一个聪明人。经济下行,我咋不会挣钱咧?国家为什么发行国债还要大搞基建?生活中有许多的困惑,我找来这本书,苛求从中寻找方向———它居然没有让我失望:提壶灌顶,爱不释手。

创造力,让大脑不走寻常路
一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教人思考的书。
一无所知的麻烦不大,错误认知的麻烦才大。研究显示,错误认知并非因为愚蠢或无知,而是被脑补和不完整的信息束缚住了思维。
本书介绍了一种超越批判性思维的进化思维学———敏捷思考。它包括概念思维、创新思考和最优化决策三个层级,并在每个层级中探索我们陷入思维误区的原因,提供了实践可行的解决路径,帮助我们摆脱权威的观点,独立思考,摆脱不可靠直觉的影响,大胆地思考,掌控现状和期望,看穿表象,找到本质的知识生产术。

二 “聪明”的人,是什么样的?
“聪明’就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等等),解决尽可能多,尽可能麻烦的问题。聪明的人大多博闻强识,能很快地理解一样事物,能举一反三,考虑问题更周全,就是能够用最短的路径去解决问题。他们有更多的信息量,更高的转化率,更高的效率。
1 “聪明”具体是指,在某些方面有天赋、有才华,比如写作、绘画、学习、下棋,诸如此类。
生活中可见的聪明人有:
他们以大学终身教授、创业/企业家、媒体记者、金融交易员、舞蹈表演者、基金投资人、画商和艺术家、甚至家庭主妇等各样的形态存在着。(这里是广义的聪明)
2 所谓转化率,就是:你能够输出的信息量/你接收到的信息量。
转化率越高,表示,你对信息的利用,越彻底,越有效。比输入更重要的,是输出。用输出,来引导如何输入。“输出”就是考试、写作、闭卷回忆等等。或者,让老师、专家,来指出你的不足,给予你正确的指导。
解决问题,永远是看“输出”,而不是看“存货”你肚子里有很多货,没用,你要能用得上信息量100,转化率10%,远远比不上信息量50,转化率100%后者,明显比前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3 聪明人身上往往能见到的品质有:
「硬」智力:不管是数量运算能力、视觉识别能力、听觉识别能力、阅读和语言能力,他们都在至少一个维度上比较擅长。就是你上学时班里那个不学就会,贪玩却常考第一的那个男同学。
知识节点间的跃迁能力:和聪明人交谈时,你总能觉得当你说出一句话的时候,他们会在脑中进行几轮的运算,然后给出一个答案。这个过程往往就是在不同的知识节点和行业领域中跳跃的过程。做到这样需要两个基础:脑中的知识节点要足够多(量的积累);将它们联系起来的能力要足够强——知识节点变成了网状结构,思维跳跃性强。
归纳与演绎能力:归纳和演绎几乎是我们认识事物和理解世界最核心的能力。归纳是由「个别」抽象到「一般」的过程,而演绎则相反。
生活中最聪明的人,往往能通过对一两件事情的深入研究,而掌握这个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平移到其他领域里,很快地又能建立起对新事物的理解。
综合判断和理解能力。
高运算速度。

4 聪明人的特征:
他们很努力。
他们很早就有目标且一直都很努力。
他们很早就有目标且喜欢这个目标并且一直都朝着这个目标很努力。
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聪明人。只是有些人找到了他们聪明的地方,有些人没找到而已。
所以,你想要成为一个聪明人。经过统计,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不同的东西”,做不同的事情。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在某一件事情上面,有着比别人更高的天赋,然后成为这个聪明人之一。

三 要学会思考,成为聪明人:
1 我们要能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首先是会质疑,摆脱以往的思考模式:
对方的观点是否有利益关系,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和目的会这么想。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多少,背后可能藏着哪些可能的真相。
书中的作者是在什么时代什么背景下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是不是一面之词。
我认同对方的观点是不是因为对方和我的观点一致。
......
其次是收集信息。
和对方利益冲突的另一方有什么信息。
和作者观点不同的其他人是怎么说的
有哪些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如何交易的。
......
接着综合分析。
整个事件中收益最大的是哪一方。
这件事情对我有什么影响。
总之,如果聪明人下苦功夫再加上一些好运气,他们所达到的成就是常人不可想象的。

2 当你思考得多了,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有本质上的联系的。怎么办呢?
将问题分拆,找出最本质的特点,以此为依据,将其归类。
通过反复大量的思考和尝试,建立关于这一类问题的标准思考模型。
遇到问题,先分析,再决策。
一个聪明的人跟常人的区别,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思考的时间和频次,比常人多得多。
如何利用碎片时间?别人是用来阅读、休息、发呆。但聪明的人,是利用碎片时间来思考。走路的时候,等公交的时候,搭地铁的时候,等电梯的时候,都可以思考。
你要留心周围所有的信息,先接收,然后再思考。
比如,这个路段的摊贩为什么特别多?是不是这个路段的人流量比较大?或者是停留时间较长?为什么?在这里消费的人,会是些什么人?
———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思考的过程中,你会一步一步地去演练分析的方法
从这个现象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从这个结论中,能发现什么可供利用的机会?这个结论是否严密?如果不严密,问题可能是出自哪里?……
这些,都要靠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才能熟练。
很多时候,聪明的人,无他,只是在思考上比普通人花了更多时间而已。

四 学会创新思考,利索解决问题:
创新思考应该具备的十大特征:
1 善于清空大脑。
2 乐于构思解决方法,而不是纯粹地寻找。
3能够简单地思考。
4 善于发现问题。
5 乐于寻找原因,结果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6 愿意接受新想法。
7 乐于质疑自己的判断。
8 坚定而机智。
9 敢于挑战,敢于不同。
10 乐观。
当你做好一件事时,并不将之归于你的聪明,而是将之归于你的努力!
概括地讲就是:
1、智商基本来自遗传
2、成长环境非常重要
3、但你也可以通过调整心态,去成为更聪明的人!
成功的孩子不仅能够接受失败,而且还非常喜欢失败。解不出题时,他们并没有自我责备,而是表示:“我喜欢接受挑战。”、“差一点点我就能做出来了。”、或者“我之前就成功做出来了,所以我还可以再成功一次。”

五做出决定,提升自己:
天才就是能够摆脱所受训练,做出有效反应的人。
一个聪明的人,他跟其他人所不同的就是:他拥有更多的信息量,以及更高的效率。我们99%的人都不是天才,我们要想聪明地应对突发事件,从容地应付日常生活,必须进行训练。
我们往往认为,作家是一个靠天赋吃饭的存在。我们看到那些文笔流畅、表达动人的作者,惊叹之余,常觉望尘莫及。
——-这不是才华,而是训练而成的能力。
训练,就是大量的学习、阅读、吸收。
训练,就是大量地做,做多了,效率自然就高了。
这里的训练,指的是:大量的思考。
正确的方法,以及按照方法进行的练习,会让你得到,训练而成的能力,你会变聪明的。

一种技能,你学习了,应用了,千锤百炼了,你的身体就会习惯它,继而将它变成一种本能同样,一个信息,你接收了,应用了,在脑子里千锤百炼了,你的思维就会适应它,继而将它变成思维的一部分。你学打球的时候,一开始是不是花了很多心思在姿势上?怎么运球,怎么带球,怎么投篮……而到后来,你根本已经不需要在姿势上下功夫。你的手会告诉你:怎样发力,怎样握持,怎样运动。这已成了一种习惯。
智力拼图越难,这类孩子就越兴奋——因为从简单的题目里学不到任何东西,但是难题则可以让他们发展新的技能。
智力这东西需要你自己去锻炼…而不是静坐着就能开发的…我喜欢举手汇报答案,这样,我的错误就会被纠正过来。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往往觉得,“成功”意味着要证明自己有多棒,因此“努力”是很丢脸的——假如你冥思苦想、不断提问,说明你不够优秀。所以这些人习惯不断重复自己一上来就能做好的事情。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会觉得,成功来源于成长,而且,只有通过努力你才会成长——当他们已经将某件事做得很好时,就会开始寻找更有挑战性的事情。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在一帆风顺时觉得自己很聪明,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在为某件事苦苦挣扎、并最终找到解决方案的刹那觉得自己很聪明。
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前者会埋怨整个世界,而后者会想着改变自己。

六 跟比你聪明的人混在一起,与优秀者共舞!
除了自己多去尝试外,其实还可以跟比自己聪明的人混在一起,向他们学习。
跟笨人呆在一起久了,你就会因为缺乏可展示的学识而自省,从而去激励自己不断学习;另外,如果有些你认为的笨人做出了让你惊叹的事情,那么你就更有动力鞭策自己学习了。”人们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最大化获取经验数据,通过跟高手学习或者激励自我修养的提升来提高自己的思考力与判断力。所以,要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就要多尝试,多学习,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听万席话。”
我们一心一意地沿着不断改进自身的道路,无论旁人怎么变聪明,我们固守着自己的步伐前进。
我们根据别人的行动,来努力成为比他们更加聪明的人。

七 结语:聪明是给勤奋的奖励品,而不是天赋。
这是一本平易近人却巧思不断的书,能够让读者的思维更敏捷锐利,洞察力更光照渊远,也更具创造力。——英国利兹大学教授 尼古拉斯·杰克逊
通过阅读此书,我明白了:
1. 相信你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聪明。
2. 不要盲目努力,思考如何努力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3. 多阅读,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坚持不懈地学习。
4. 保护好你要变得更聪明的野心。
社会很残酷,一不小心,你的野心你的志气很容易就会被摧毁.聪明人在学习中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技巧,有些人有意识去应用,大多数人则是无意识地应用,不同的策略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超级聪明的人,往往也很勤奋: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勤于动脑意味着不会轻易相信既有的说法,而是尝试去探索事物背后的原理,勤于动手意味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用古人的话说就是"知行合一".
愿君成为更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