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风水学中蕴藏着的科学认识
现实社会中,普遍人们对于“风水”都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认知。其原因就是人们不知道它的操作原理,以及风水中使用的术语,不大为常人所接受。
甚至不少人,给出“迷信”,或者“伪科学”的说法。其实,“迷信”不“迷信”,关键是自己,你如果对任何一件事物,不加以深入的了解,或者不能批判的继承,都可能陷入“迷信”之境。
包括目前人们公认的自然科学,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在不该讲科学的地方,老是以科学自居,别人也会厌烦你。
比如,你该讲感情,讲伦理的地方,成天嘴上就挂着科学,就是如此。例如,恋爱中,可能连对象都找不到。这就是另外一种迷信了。
至于“伪科学”一说,更是与风马牛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因为,风水学产生的时候,连科学(今人认识和定义的科学),还不知道在哪里?
且不说,今天人们对风水的继承,还有着文化的含义,民间信仰的含义。不能任何事情,都往现代科学上套。
科学不能代替感情、伦理,同样,科学也不能代替文化与信仰。因为,无论人类科学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始终还是存在着科学无法到达的领域。
而人们的生活、生存、乃至生命的全过程,都是全领域覆盖着的。幸福才是人们生活、生存、生命,最重要的原则。
因此,无论人们是选择现代科学,还是古代科学,来改造生命条件,都是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只要能够给自己带来真实的幸福就行。
具体说到风水,西方科学史大家李约瑟,就把它划入准科学。显然,作者是依据现今严格的科学定义而下的结论。
也就是说,风水学就科学方法而言,与现代科学还是不能画等号;但其中有着科学的成分,当然,也有不科学的地方。
原因就是,风水学的思维方法,大多还是传统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以直观感性的和实用理性相结合的方法。
其优势,就是这种方法,往往是整体的、系统的、经验的归纳与总结;与现代科学要求的受控实验条件下的可重复性,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比如,风水理论谈建筑空间,从来就是与人的因素和时间因素综合考虑的;甚至心理的暗示,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联系在一起的。
尤其是它的“天、地、人”之间的相互感应、互动与联系,就目前科学发展水平也难以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但却不能否认这种联系的客观实在性。
好的是,现在科学界,已经开始注意到交叉科学的研究,如环境医学、医学地理学、医疗气象学等,探讨天文、气象及地质、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如依据科学统计证明,一个人出生时的天文气象等环境条件,对于此人一生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至于这些环境因素对于住宅及居住者的命运有何作用和如何作用的,现代科学也不能做出明确的解释。
例如,在建筑界和文化界,就有不少人认为风水中有着朴素的科学道理,我们不能因为风水中存在不科学的内容就否定其科学性的一面。
尤其是,国外科学界就更是如此。听说日本的不少大学,就开有研究古代中国风水建筑理论的博士课程。
我的一个朋友,他小孩就在日本留学,攻读的博士学位,就是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与建筑。
因为,中国古代的风水学,就其渊源沿革来看,并不是为了巫术、玄学本身,而是人们为了应对自然,正确的安排生活,进行的科学观察与归纳。
比如《尚书》、《瞄经》等就有若干篇章,就记载着,古代先民选址和规划经营城邑宫宅活动。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利用风水,其宗旨,还是为了周密审慎地考察自然环境,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
进而达到,顺应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以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皆备,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正是基于这一基本追求,在风水理论及其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众多智慧;
最终形成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环境科学与艺术的历史真知,非其他学术可以取代。
这一理论体系,更以其世俗化,深深植根于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实际上能对传统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经营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以至于上至京都、皇家宫苑、陵寝;下至山村、民舍、坟莹,都曾统一在风水观念下,一气呵成。
并与传统的营造学、造园学互为表里,相辅为用,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形成了迥别于其他各国建筑文化的鲜明特色,取得很高成就。
风水理论及其实践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结下不解之缘,首先在于风水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一、风水学倡导人们科学健康的居住方式;
风水学认为,宇宙中的气能“遇风则散,遇水则界”。气来到地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会形成的一种气场的自然现象,不仅影响到人们居住的周围环境,也会对人的健康发生影响。
就会出现“吉”、“凶”之兆,那种能阻挡风的环形山,能拦截气的弯形水流,便是好的环境,也是人们常说的“风水宝地”。
因而,古人很看重阴阳宅的“风水”。一般阴宅指坟地,阳宅指住宅。人的住宅无论宽敞豪华或狭小简陋,其凶吉与地理环境休戚相关。
如“烘屋对门,痈疖长存。”这是环境卫生对人体的影响。试想,住宅对着堆满粪便垃圾的场所,处在臭气熏人,擎生蚊蝇的环境中,难免要得皮肤病及其他疾患。
在风水术中还有,“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住室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流通新鲜,这种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利,不是吉吗?
反之,无阳光照射的室内,湿度过大或过于干燥,势必影响健康,那就是凶了。可见,古代的风水术中看重阳光、空气、水分这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还是可取的。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城市中人口密度的增加,林立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人与建筑、人与绿地、楼与楼、楼与绿地的间距,以及使用的建筑材料等,也有一个“风水”方面的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新建和整修的大楼建筑,在里面的工作人员有30%发生大楼病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筑材料新产品达数百种之多;
如石料、塑料、合成物、人造纺织品以及新混凝土配方等,用于建筑、室内装修后会释放出氧、氨、甲醛等污染物,加上楼内空气不流通,微生物在卫生间等潮湿环境中繁殖,使空气变得污浊,引发大楼病症。
城市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这里更要重视“风水”这一地理环境因素,创造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将生态设计应用到工农业中去。
建设花园式的城市,注重绿化、生态林业和生态园林,不同植物群落产生的互补,起到净化城市环境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各种植被以它们的质感,色彩和形体的变幻,不仅增添了城市的环境美,而且有益于人们的心身健康。
一句话,就是趋吉避凶,吉的就发扬光大,凶的就加以回避,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更为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注重与环境协调和统一。
开光符咒风水摆件加微信:niujiaoshou168
算命命理咨询可以添加微信:wjp0129000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易之居士(suan8986),分享我关于风水玄学修行命理类文章,扫描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