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理模型
小结一下我迄今对心理结构的认识。是我建立的心理模型。
心理能量是在本能里的,只有本能产生心理能量,ego和原型都不能够自己产生心理能量。
心理世界的目的是心理能量的不断的renewal(更新),我之前多次说过。
为了实现心理能量的renewal,心理能量需要从本能流动到ego。Ego是现象世界和心理世界的交接的agent,他在现象世界的感知可以refresh(更新)心理能量。这是ego起到的作用。
那么原型的作用呢?我的体会还比较模糊。我的初步猜测是原型是心理能量的regulators,它们的rergulation有下面的特征: 1. 每个原型按照自己特定的模式(荣格用pattern这个词)来管理心理能量。
2. Pattern不是flat(平面)的,而是每个原型有着自己特定的目的和方向,对心理能量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转化(transformation)。所以,every archetype is more like a pattern of ongoing “story”.
3. 每个原型决定了对现象世界的哪些事、哪些物产生联系。Ego与这些事物的交互产生的images和feeling tones会和这个原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complex(心理情结,荣格一派有些心理医生认为complex的core/template是原型,complex是相关的feeling tones的associations)。一个complex的images和feeling tones也会投射到现象世界里有关的事、物上。
所以,本能产生心理能量,并且有urge向着ego驱动心理能量,这个urge是wild、盲目地。原型管理心理能量,心理能量从ego流通,获得来自现象世界的刺激。三者结合实现心理能量的renewal。(我没有谈论superego,我认为superego其实是一个原型。)
最后说一说ego是什么角色。 我认为是工具,某人认为是agent,某人的说法好听点,但是一个意思。
某人:“但是ego有自由来选择方式。”对此我同意。Ego可以suppress本能的心理能量,心理能量不流通,个体失去life force。Ego可以无作为,完全让本能驱动。Ego可以认同一个或者多个原型,从原型那获得个体的生命的目的和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按照原型指定的模式)在现象世界去实现这个目的和意义。社会通常认可最后一种人生态度。
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既不压抑本能,也不被盲目地被本能驱动,既不忽视原型,也不去认同原型。也就是说,ego试图最小化来自本能和原型的任何影响,这种最小化既不是否定、拒绝、抵抗、忽视,也不是屈服、接受、拥抱,而是一种自我虚化、接近于无形、无我、无为、无意志、无存在的状态。注意的是,这种状态下,不是没有感知,没有生命力,而是一种“全面的”感知。有意思的是,这种状态在别人看起来可能最符合“道”,其实是最逆天的方式。 某人同意有这么一个状态,但是认为到底是因为什么产生这个状态,还需要探索。
补充:
对原型和本能的关系,我觉得下面的假设比较合理:
1. 原型不产生能量。心理能量只能够来自本能。每个原型按照它特定的模式来regulate和drive心理能量。
2. 原型可以抓住心理能量。
3. 本能产生心理能量,这些心理能量自发带有进入ego的驱动力。本能里面有类似原型的东西,比如欲望、自我保护等等。它们和原型的相似性在于它们也有目的性,按照各自的模式drive心理能量。但是它们的模式比原型简单和初级,显得wild和粗暴。在梦里面,原型表现为人,而本能里面的这些类似原型的东西表现为动物。
我记得荣格在“Structure & Dynamics of the Psyche” 一书中,在一个竖轴上把原型放在最上面(spiritual level),把本能放在最下面。然后说这个轴的两端其实是相遇的,所以一方面原型和本能是spiritual和动物性的相对,但是另外一方面原型也是本能的一种。
知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认识你自己 (4人喜欢)
- 用黑格尔的三段论来解释荣格的自性化 (3人喜欢)
- 人死后是什么样的? (3人喜欢)
- 几千年来,人类的精英到底在探索什么? (1人喜欢)
- 给亲密关系如何相处的建议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