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主义哲学的两个应用解读
婴幼儿期的哭喊吵闹,尿床等等不良反应的生存主义哲学解读: 在于引起父母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注意和重视,从而获得生存无虞的安全保证感,这是编辑在身体里的生存本能反应,可能是多数动物婴幼儿期的通性反应,因为婴幼儿无实际的生存保障能力,所以必须时刻引起父母(可能尤其是母亲)的注意,才能保证自己脆弱生命的安全,只有父母对幼儿给予了充分的关爱,其生存安全感足够强烈,那么这些哭喊吵闹的频率就会相对较低乃至于消失。 青少年叛逆期的生存主义哲学解读: 这有可能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到了叛逆期的年龄,实际上是动物本性理应独立生活适应生存的年龄,但是人类社会性使得这个年龄的青少年仍然无法脱离父母,因此身体内在呼唤的独立生存需求与待在父母身边受到的约束产生了矛盾,也就造成了人类独有的叛逆表现,且因其普遍性而被命名为叛逆期,实则如果将青少年放开去独立生存的话,这个所谓叛逆期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这个观点是个人的猜想。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