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4]日本导演和他的武汉纪录片
第一次看《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是因为Hayato,新裤子的鼓手,我心中略嫌弃那个有些土味的片头:“现在是个交通发达、人口流动激烈的时代,一个人为什么要生活中那片土地,一定有着很深层的理由。”每一期竹内亮都会找一些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或者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跟拍他们一两天。这个节目给人一股“随便”的感觉,开拍前没有台本和剧情,还有竹内亮导演时不时的直男提问和蹭吃蹭喝,导演本人给人的感觉也是很随便的大叔,似乎不怎么注重形象和衣着,也没什么野心。所以我住就像是个小破纪录片。后来居住在南京的竹内亮导演拍了南京抗疫纪录片,感觉那是第一次看他们团队这么认真的拍摄,还有精美的后期和双语配音,后来就在微博和日本twitter上火了。我当时想,哈哈,这就是不努力又如何、吊儿郎当的日本成功故事呀~
最近《我住》团队发布了新的武汉抗疫纪录片,长达一个小时。一如既往的真实。他们拍摄了曾经是华南海鲜市场常客的日料店老板,年轻的创业者,看起来乐观活泼但提起病患会哭的护士,不想遗忘外公的可爱女孩,会说rap、脱口秀还玩无人机的英语老师,每天喝一袋中药提高免疫力的雷神山电气工人,因为迟来的重逢而无比开心的一对新人,一群裸着上身横跨长江的大爷们。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眼泪不值钱。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战争”之后的样子,人们依然乐观着向前看,互相“辱骂式”和对方问好,但它留下的伤痕、悲伤、恐惧,要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消弭。
bbc中文的一个纪录片要拍的更早些,那时候还有高高的黄色塑料围栏,围在小区和商店街的门口。它也拍摄了很多普通人。我记得那个为了小孩出来赚钱当外卖骑手的母亲,还有一家售卖丧事用品的店,店主在疫情间依靠神佛支撑自己的精神,以及无比乐观的广场舞大妈和守在火车站外接不到客人的出租车司机。
前几天《创造营》有一个赵粤的热搜,是她的父亲给她录了一段视频。她的父亲在金银潭医院工作,可能是这期间累坏了身体,视频中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年轻人在外打拼,不管是孩子对父母,还是父母对孩子,总是报喜不报忧的。可能是看到这个视频的那一刻,她才真的知道父亲发生了什么。看到美人落泪,我也想落泪了。让我很意外的,是赵粤说出了自己非常真实的想法:“为什么我的爸爸非得是那个英雄?”
哎。
不仅遐想,若干年之后,李医生的孩子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吗?
家人、朋友、爱人,这些像是我们最后的稻草。即使外部世界再怎么荒谬、魔幻、混乱,只要我们的那个小世界安好,我们就能感到安心。
未来也许会有更多官方的纪录片,只是我想这种个体叙事的真实感却是大媒体拍不出的。之前上中国文化和传播学的课程时,讲到官方花很多钱拍国家形象宣传片、办孔子学院,然而收获到的宣传效果却弥补不回成本。然而像李子柒这样的小成本民间自媒体,却能获得意料之外的影响力。即使她的视频内容不是某些人群希望讲述的中国故事和期望中的中国风景。但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或许民间个体自发的力量,通过一种同为人的善良和共情,可以消解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偏见和矛盾。我想起窦文涛曾经在讨论台湾的一期节目里说的一句话,他说“两岸的是非终会过去,唯有人性永存”。现在我又相信这句话了,不管未来的世界会怎样的两极分化,而我们又会怎样处于缝隙中倍感撕裂,总有一天,同为“人”的情感会将我们再次相连。
-
小屁孩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4 22: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