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战神
05战神的制胜宝典 拿破仑一生打了六十多次会战,在世界公认的四大战略家中,他一个人指挥作战的数量,超过其他三人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的作战数量的总和,他所指挥的战争大多获胜并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也成为世界上各军事院校教材中的典范战例,他本人也被尊称为“战神”,他的主要军事思想和作战原则至今仍然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军事准则。那么,在严格打造了一支钢铁军队之外,拿破仑在作战中都采取了什么样的谋略?为什么他往往能够以少胜多? 最能体现拿破仑攻势作战法则的战斗,发生在1814年。由于连年战争,法国国力变得虚弱,再加上拿破仑连吃败仗,法国民众也开始厌战;而欧洲各国再次结成反法同盟,逼迫拿破仑进行和谈。然而,即使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拿破仑仍然主动出击,在八天时间里连续发动了四次大会战,大获全胜,歼敌五万多人,他不但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也变被动为主动,占据了谈判桌上的有利态势。那么,在拿破仑的制胜宝典里,还有哪些其他的决胜之道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马骏教授,解读法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波拿巴,从中国视角看近代世界的风云变幻。系列节目《拿破仑》,今天播出第五集《战神的制胜宝典》,敬请关注。 拿破仑一生打了六十多次会战,在世界公认的四大战略家中,他一个人指挥作战的数量,超过其他三人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的作战数量的总和,他所指挥的战争大多获胜并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也成为世界上各军事院校教材中的典范战例,他本人也被尊称为“战神”,他的主要军事思想和作战原则至今仍然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军事准则。那么,在严格打造了一支钢铁军队之外,拿破仑在作战中都采取了什么样的谋略?为什么他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他的制肚法宝到底是什么呢? 拿破仑打仗到底有什么道道?他的诀胜之道到底是什么?拿破仑作战理念决胜之道第一点:把握目标,灭敌比夺城重要。各国打仗不简单,什么都想要,一旦战争开始,土地、居民、财富、女人,都要。可是战争领域,如果给军队赋予一项超过他自身能力限度的任务,这支军队倒霉的日子就不远了,所以在关键的时候,在必要的时候,统帅就要学会放弃。要知道什么最重要,其他的不要。最关魂的时候,事情在什么地方。一支军队再强,也有力量的极限,拿破仑深谙此道,他的敌人都比他高,但是作战智慧都不如他。拿破仑讲比夺土地、财富、军民、女人。更为重要的是什么?保守土地的军队。他把目标喵在这上面,所以他对自己的作战经验,曾经有过一段精辟的总结:“在欧洲游许多好的将领。但是他们一下子期望的东西太多,我看见的只有一个-敌军的兵力,我全力去消灭它,因为我确信,随着敌军兵力的被歼灭,其他一切都会随之而土崩瓦解。”是啊,你守土地的兵没了,土地自然是我的了,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未必人人都懂啊。拿破仑在长达15的战争中,他始终抓住这个,灭了敌军,土地就归自己了。1806年,耶拿会战,把普鲁士军队打败了,继续向东推进,企图把与普鲁士结盟的俄军打败,到了1807年1月,俄统帅,本尼格森,一米八五,眼睛有点斜,心里有道,能打仗。率领俄军七万人,和八千普鲁士军队向尼尔斯堡(今天里宁格勒)杀来了,与拿破仑在丈劳 会战,普鲁士士在本国,或本国附近的地方作战,有作战基地,军队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拿破仑从法国本土在这作战,在丈劳会战中,尽管他打赢了,但是没占到便宜,没有向他预期的好,没有达到歼灭敌人的力量的目的。拿破仑不甘心,他的琢磨琢磨,一定要把他们的七万八千人弄到套里去,于是,开始在弗甲德兰(今天普拉夫金斯克)的地方,叫弗里德兰会战,拿一支兵力兵力引诱他进来,你其他的国土我不管,就喵着你的重兵集团。本尼格森一开始,他也想到这步了,但是想到拿破仑兵力不多,包围我不可能。战场上可没有可能不可能的事,只有你用兵对与错的事儿。些许的疏忽,都会得到灭顶之灾。于是,他犯了 错,轻敌了。他深一脚浅一脚进去了,皇破仑让他手下炮兵司令塞纳尔蒙,当我们从三而压这个俄奥联军时,你一定用重炮把弗里德兰以北这座桥炸了,一定要烂截射击,不能让联军从这个口子里,突出去。俄军进去了,80门火炮,瞄准一座桥,统帅一看三面压我,还有一线,赶紧从这儿突出去,他进套里就出不去乐,正在桥上时,炮响了,桥塌了,河很宽叫涅曼河,一下子包了饺子,四万人被歼,获得了六百门炮,取得了弗里德兰大胜。 把敌人重兵力歼灭了,其他就好办了,拿破仑跟俄国皇帝亚历山大,1907年6月25号,在涅曼河的一个木筏上谈判,亚历山大年轻,表示敬意,在7月7日签订了, 《提尔西特和约》,拿破仑这场战役将整个欧洲囊括在自己囊中。处于他的巅峰状态,把俄国作为自己和英国进行贸易战的盟友。在拿破仑看来,灭敌比夺城好,这个作战原则,成了世界各国的奎昊了,当时普;普鲁士就是后来的德国,有个著名的将军克劳塞维茨,他是参加过拿破仑战争的,当了战俘以后百思不得其解,深思后总结了要领,写了著名的《战争论》,第一灭敌比夺城重要。鲜明提出:“直接歼灭敌人的武装力量必须被置于首先考虑的位置。”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十大原则之一,就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原话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第二玫势作战,先下手头强。怎么灭敌。主动的进攻。所以拿破仑无论在进攻与防御上,他都强调进攻作战。为歼灭敌人的有效手段必须经常先攻击,拿破仑说:“要像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古斯塔夫、腓特烈等人一样地发动攻势作战,……要以他们为楷模,必须经常先进攻,容许自己受攻击实在是大错-这是成为名将和了解战争艺术的秘诀的唯一途径。”他在战争结荣不久,人们在想,皇破仑总是兵力始终少于对手,怎么就是打一仗胜一仗,成为战争之神呢?恩格斯有经典的话,解释了这一点:“(拿破仑)这位完全为了保卫敌人侵犯的而战的统帅,在一切地点一有机会就向敌人进行攻击。”拿破仑也说:“凡是留在战壕中的人,是一定会被击败的,这是战争的一条公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意义是最为经典的,即便是防御,也要通过防御,通过反突击反攻击达到防御目的,最后达到最终胜利,这是不二法则。 最能体现拿破仑攻势作战法则的战斗,发生在1814年。由于连年战争,法国国力变得虚弱,再加上拿破仑连吃败仗,法国民众也开始厌战;而欧洲各国再次结成反法同盟,逼迫拿破仑进行和谈。然而,即使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拿破仑仍然主动出击,在八天时间里连续发动了四次大会战,大获全胜,歼敌五万多人,他不但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也变被动为主动,占据了谈判桌上的有利态势。那么,在拿破仑的制胜宝典里,还有哪些其他的决胜之道呢? 拿破仑作战理念决胜之道第三点,集中兵力,以大吃小,战争领取和其他领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拿破仑名言“多兵之旅必获胜。”“要把最大兵力应尽可能集中在战场上,分布军队的艺术就是战争艺术。”兵力是绝对的,运用之妙独存于心。这儿多,这儿就少,他始终形成突击的拳头,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也要在局部形成优势。1796年冬季,在意大利战场,曼图亚这个要塞要被攻占意大利就跨了,奥地利军队知道这地点的重要,派阿尔文齐名将,法国首先是劣势,于是拿破仑收缩兵力,把其他地方给你,变成对方的包袱,让对方分兵,跟我打仗的兵力就少了,等于收拢了拳头出击,力量就不一样了。集中兵力,最后各个击破,彻底击败了阿尔文齐,三天歼敌四万五千人,取得意大利会战诀胜的一仗,让意大利从奥地利出局了。 第四是出奇制胜石头、剪子、布。两军对全,都想战胜对手,哪有那么容易,既然敌人不能就范,就不能按敌人的节奏走。索性按着敌人的节奏,走敌人会不知不觉地掉进套里。这是孙子的“水因地而 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投其所好,按照敌人的舞步走,意昧着不与敌人硬拼,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在战争中军队的,物力、人力、财力总是有限度,不可能取之不尽,而人的头脑智慧,不仅取之不尽,而且越用越灵光。不用,时间长了就痴呆了,所以叫出奇制胜,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战争的基本形式是正规军,正面对正面的对垒。只能自保,不能取胜,而战争的要点在于如何把敌人战败,让敌人中计,打敌人措手不及。而轻松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变化之妙无穷于天地,要想取胜得出奇,就要找到敌人弱点、漏洞、破绽,孙子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备战角度上讲,要让自己具备不被敌人所战胜的条件,从用兵上,打仗的机会是敌人给的,敌人的弱点就是虚处,战争中特别讲虚实,石头、剪子、布。布是虚的,石头是实的。剪子半实半虚。虚胜实,半实半虚胜虚,实胜半实半虚。所以战争中就得虚虚实实,这种态势才让让敌人接布了招,接招也让敌人架不住。拿破仑玩这个,玩得漂亮。 最能体现拿破仑出奇制胜,是著名奥斯克里斯大会战,恩格斯对这个会战曾专门评述,这场胜利是战术上的胜利,也证明了拿破仑,无以伦比的天才,那么恩格斯所给的评价为什么如此之高呢? 第一是快速机动。他的军队快,总比敌人先到达战场,比如,1805年,欧洲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当时拿破仑刚刚当上法兰西的皇帝,他本来要渡海作战的,进攻英国。他迅速的改组了作战部队,从英吉利海峡到多瑙河,全程800公里。他命令士兵加快行军步伐,怎么加快呢?原来正常行军速度每分钟七十步,现在要求士兵每分钟一百二十步,加快向多瑙河行军,敌人的部队还在英吉利海峡南岸,但是到了9月26号,强行军已经到了多瑙河前线了。敌人傻,很快投降了,拿破仑对士兵说:“皇帝已经发明了一种新的战争方法,他所利用的是我们的双腿,而不是刺刀。”恩格斯评价是:“时间就是军队。”战争就是时间,敌人的漏洞就很容易暴露。敌人想不到突然杀到跟前了。 第二是骗敌调敌,著名的奥斯特利茨会战中,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迹,1805年12月,他六万五千人,俄奥八万两千人,怎么打啊?最关键的是普拉岑高地,他骗亚历山大一世,给他送休战书,停战。亚历山大一看,敌人要跑,这是宣破仑在示弱,要向维也纳方向逃窜,然后就与奥地利皇帝说,立马要出军,不能让他跑,库图佐夫,俄军一个统帅,坚诀反对,说我们的援军还没有来,要形成绝对的优势,才能歼灭拿破仑,要等援军。他这是虚晃一枪,这是对的,亚历山大年轻,上当了不,一直冲,两个皇帝都在高地上,冲下去。这正是拿破仑所希望的,因为俄军和奥地利军队是连在一起的,拿破仑让苏尔特元帅,赶紧攻占这个高地,苏尔特元帅兵不血刃占领了普拉岑,把对方分割了,俄军慌了,发疯似地向普拉岑高地攻击,想诙复原有态势。拿破仑让苏尔特坚守这个阵地,一定托住敌人,拿破仑率领军队,向俄军巴格拉利昂将军的,左翼猛攻,俄军大败了,库图佐夫也受伤了。最后,求和吧,这个战例,死的人多呀,皇破仑太黑了,俄军奥地利兵败如山倒,四小时兵溃了,由于三面合围,只有往扎钱湖跑,这是冻的冰,拿破仑一看,叫炮兵司令炸冰,几百门炮对看炸,人没炸死也掉河里冻死了,战争没法打了,只有投降了。有油画,上万人在湖上冻死,法军以8800人的代价,换取了歼敌27000人的胜利。奥斯特利茨会战经典,恩格斯有专门评价:“奥斯特利茨战役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的无以伦比的军事天才。这次会战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存在战争,它就不会被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