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生活不易,你要很努力
生活,从来都是一地鸡毛的。 有这样一名来自农村出身的小伙子小林,通过不懈努力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某单位成了普通的公务员。 他的妻子小李,城里人,同是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北京某单位任职。 几年时间过去,当年意气风发的夫妻俩,成了最典型的市侩小市民: 菜篮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让他们痛着、笑着。 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小林夫妻耗尽所有悲欢,扔掉梦想,磨掉棱角,变得蝇营狗苟,庸俗无比。 这里面的小林,就是刘震云小说《一地鸡毛》中的主人公。  作者:十点央阳 这部真实得有点惊人的小说,为我们真实地解剖了饮食男女的小事情、小心理、小活动。 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人在琐碎的现实生活中,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梦想、丢掉自己,活成了最庸俗的人。 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说: “当你把它当作小说一样阅读时,你会嘲笑他;当你听别人谈论时,你会取笑他;可当你亲身体会时,你就会理解其中的真谛。”  人间烟火味,最难是清欢 小林家一斤豆腐因没及时变入冰箱,变馊了,这成了小林家的大事。 老婆怪保姆,保姆推脱责任说怪小林,小林则指责老婆以前还失手打碎过一个暖水壶,老婆却说小李还在抹灰时打碎过一个花瓶。 眼看要爆发更大的家庭战争,这时查水表老头到家里来,说是有小区居民半夜偷水。 这让曾经偷过水的小林及老婆心虚不已,即将要爆发的家庭战争就这样熄灭了。  小林夫妻俩嫌保姆好吃懒做,保姆则嫌他们开的薪水太低。 小林老婆因为每天上班要挤四个小时的公共汽车而痛苦不堪,为了能为老婆调动到距家较近的单位工作,夫妻俩求爷爷告奶奶,还是没成功。 小林老婆的单位头头,开通了一条方便老婆上下班的班车线路,万分感激。 然而,得知这趟班车居然是单位头头照顾自己小姨子上下班方便时,却感觉受了侮辱。 在困顿和琐碎的生活中,小林慢慢变了质。 为得到进步空间,他学会了投机钻营和送礼;为了省钱,他和老婆舍不得在医院买药;为了得到单位补贴,明知道白菜买多了要烂掉,他还是一下子买了500斤白菜。 为了挣外块,他习惯了帮同学卖板鸭,在贫困中逐渐放弃了自己知识分子身份。 就像小林所想的那样: “就好象当娼妓,头一次接客总是害怕,害臊,时间一长,态度就大方了,接谁都一样。” 就在生活这样的鸡毛蒜皮中,小林一步步失掉了自我。 他和老婆彻底湮没在世俗的生活中,麻木了,堕落了。 苏轼在一首词中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 是说,人间,最有意义的,是面对社会时,人们都能少一些虚伪、庸俗和功利,而要多一些坦然、朴素和淡雅。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间烟火味中,享受那清淡的欢愉。 但是,面对着生活的纷攘,很多人失去了纯真的自我,在名利和欲望的追求中,变得越来越市侩和庸俗。 人间烟火味,本是酸甜苦辣,都有的。 只要保持定力,没有人能够剥夺你的真纯。 斤斤计较于生活的琐事,你的心胸会变得越来越狭隘,你的心灵会越来越庸俗。  最怕你胸怀大志,却碌碌无为 上大学时,农村出身的小林,喜欢写诗,还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 那时,小林对美好生活,有“一股子开天辟地的劲头”。 而小李,眉清目秀,安静而富有诗意,倍受人们爱怜。 大学毕业成家后,他们都有一番宏伟的理想,挑灯夜读,努力奋斗。 单位的各级头头,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他们都不放在眼里,总想着他们会有更大作为。 然而,他们逐渐被琐碎的生活磨掉了棱角,甚至,慢慢习惯了那个最庸俗、最可怜、最无力的自己。  以前,临睡觉前,小林总要看书看报,动不动还爬起来记笔记,现在则已没有半点动力。 处理完一天的家务和单位事务,小林能早睡就早睡,因为第二天清早还要起床排队买豆腐。 小林逐渐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还自我安慰: “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 有宏图大志怎么了?有事业理想怎么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一辈子下来谁不知道谁!” 工作几年,他越来越颓废,除了家长里短的小事和老婆的工作调动,他已经没有任何工作动力。 柴米油盐的家庭琐事,升迁无望的上班生活,让小林的生活过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没有志向和追求,最终一事无成。 小说的最后,小林的开心快乐,到了最廉价无比的地步,小林想的是: “如果收拾完大白菜,老婆能用微波炉再给他烤点鸡,让他喝瓶啤酒,他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 得到一丁点好处就能满足半天,损失半毛钱就会心痛无比。 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的小林,终于活成了一个沉迷在人间烟火味中的市侩市民。 人的命运,其实是握在自己的手里。 你必须紧盯目标,向着你梦想的远方,不断努力。 前进的道路,尽管漫长艰难,但只要紧盯目标不放弃,不受琐碎生活的干扰,终会结出累累硕果。 被鸡毛蒜皮的生活所左右,囿于狭隘的生活圈子,被动等待,永远都只能是落伍者。 说到底,人生,最怕的就是你胸怀大志,却屈从于点点滴滴的生活,最终被琐事缠身,无能为力,碌碌无为。 就如有人所说: 你要堕落,神仙也救不了你;你要成长,绝处也能逢生。  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也不能丢掉诗和远方 对未来有着美好向往的小林,面对着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最终没能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没有把自己投入到激情澎湃的奋斗中,没能晋升职位,更没能力为家庭挣来更多的钱。 越是斤斤计较于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便越没有前途,越没有钱,越没有前进的动力。 就像小林,家里和单位的点点滴滴小事,在他心中居然成了天大的事。 这样斤斤计较的人,胸怀还能开阔吗?  对小林来说,不是没有机会转变命运,而是有很多很多。 比如,把每天早起买豆腐的时间用来学习,并坚持每天晚上的学习时间,不就有更大的收获机会吗?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在单位,别人能够做到的事,难道他真的不能做到?难道真的就没有出头的机会? 小林也曾意识到,“看来改变生活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加入其中就行了”,但是,如果真的只是被动的加入,那只能是一个被生活左右的听天由命者。 而在多年后,小林所悟到的,在单位就要真真假假,真亦假来假亦真,说假话者能提升进步,说真话倒霉受罚,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吗? 这只是小林无力和无能之下,为自己不求上进,寻找的借口而已。 退一步讲,即使小林真的认可同学那样卖板鸭挣钱,主动辞去公职也去经商卖板鸭,一切从头来,然后做成一番事业,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新方式? 小林既然耻于老婆乘坐单位头头给小姨子安排的通勤车辆,耻于让自己的孩子做邻居孩子读幼儿园的“陪读”,何不自己争口气,在正确的道路上狠下功夫,努力改变现状? 在漆黑的夜里,小林想到自己的窝囊和没本事,流着泪扇了自己一耳光。但是,在扇完之后,为何不立即想办法改变现状,而是一直屈从于生活的琐碎和无聊? 是啊,生活如一地鸡毛,最容易将你圈入其中,打乱你的生活节奏。 但是,无论如何,你都不能沉迷在生活琐事中,变得目光短浅。 你越是注重眼前的事物,便越是容易沉迷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不能自拔。 与其临渊羡鱼,何如归而结网? 只要你志向不改,信念不减,向着梦想的远方努力,总有一天,你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生活的琐碎,只是生命历程中的调味剂。 哭也好,笑也好,都只是一地一时。 你应该,把眼光看得更远一点。 无论遭遇什么,无论现实如何无奈,都不要放弃努力。 那需要你一点一滴的付出,脚踏实地的行动,持之以恒的坚持。 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也不能丢掉诗和远方。 正如《欢乐颂》里说的:“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依旧要欢歌高进。”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活成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