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 夏蕃秀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公历7月6日-8日。上古斗柄指向法中,斗柄指向丁位时就是“小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度。
《说文》曰:暑,热也。民谚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上下交合的时空点,从身体和情绪层面提前准备充足,如何高维调整五脏,可以让五脏六腑在没有干扰的环境下更好的度过伏天。
何为夏蕃秀?在廿四节气大健康对“蕃&秀”的生命密码是如何解读的?小暑在人体生命大健康中生命状态及其关键点包含哪些?知行合一,又如何在我们自己的身心上升起真实的生命体验?

通过三候的观察与互动,观物取象,明确小暑三候相应的具体特征的目标,与我们内在生命都有哪些关系?“冬炼三九,夏练三伏”,那小暑练什么及其原理包含哪些?
小暑十五天分为三候,每五天为一候,此时自然界感应阴气初生而为之变,三候物象是:
一候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二候蟋蟀居宇:蟋蟀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
三候鹰始鸷: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小暑时节三候自然界候应如此,我们内在的生命如是,就是自己在每一个当下,跟天地宇宙万物一体,升起真实的生命经验,从而调整、超越并回归生命直至生命的本来,一起与大家记录我们自己的生命日记喽!

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伏”即伏藏的意思,我们应该顺应天时、伏藏不动。
小暑识天机、处禅意。在人体的生命大健康中,我们如何在伏藏和宣达之间做好平衡?
时至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如何调整身心安全度过“三伏天“呢?《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夏天“长养”的重点是“心”,包括了心神(神)、心气(气)与心脏(精),三位一体,那如何才能保证气血平衡?
这里重点要提到一个“静”,境由心生,心静即清凉,心静人自在,所渭"心静自然凉”,如何做好最要紧的功课来调伏内心呢?

(图片源于网络)
知节懂气,天人合一,《黄帝内经》中讲“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指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环境、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这就是24节气与生命大健康的缘起所在。
中国传统医学中还有更多的生命智慧,欢迎加入廿四节气生命大健康,体悟生命内在的“凉爽”,“宁静”,从而达到静心调神、养长阳气,实现身心之健康圆满。
生命大健康,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那么如何与自然同气相求呢?纲举目张,其中天命龙骨-脊柱健康便是超速快速道。
大自然的24节气和人体的24节脊椎骨,有着一层对应关系。每一个节气都对应着其中一个椎骨。

下面就跟随仙蕊老师在小暑的节气交接点一起来领取宇宙送给你的大健康礼物吧!
除此之外,本期还会详细讲解节气的实操点,你有十五天的时间来强化这部分能量,这便是在实践《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
我们尊重所有的智慧系统,如果你愿意,一起来体验中国传统的廿四节气生命大健康。
——以上内容节选自马仙蕊老师《二十四节气生命大健康实修》
小暑节气实修视频直播时间:2020年7月6日晚20点30分 指导老师


加入方式:扫描二维码进入易和书院学习圈开通会员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