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联想
我的跳跃式发散型思维。
1.
《隐秘的角落》里,最打动我的、唯一让我眼眶湿润的是这一幕 ↓

老陈这个小说原作里没有的人物,是这部阴冷苦涩惨剧中最温暖、最良心、最欢乐的光点。
他对严良的关爱,我们怎么理解?➊ 小部分出自“旧情”,他跟严父是老相识——但严父甚至不是他的朋友啊,他们顶多算是“工作关系”,而且是一种警察与罪犯的对立关系。➋ 小部分出自“同情”,严良相当于无父无母,是个孤儿——但毕竟有福利院收容照管的啊。➌ 小部分出自“投缘”,他跟严良打了几次交道,喜欢上了孩子的机灵和倔强——但严良可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啊,把他领回家,可以预期是要惹事连连、麻烦不断。➍ 所以,老陈毅然选择成为问题少年的监护人,更多地还是归因于他的“古道热肠”。老陈显然对严良父亲的堕落怀有深切的遗憾和惋惜,他深知自己放任严良不管会是什么结果,因此,他拼尽全力,是要给孩子一个机会,他要用关怀、支持和规戒把这个本质纯良的流浪少年从深渊边沿拉回来。
老陈的古道热肠是人性中朴素自发的善意、良心和博爱,更隐含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还闪烁出一份对自己、对孩子充满信心的乐观。它确实超越了我们普通大众的普通高度,但良性文明世界就始终会有这样一小丛一小丛的星星之火,不会燎原,但高尚不熄。
今天的铁锅崇尚精致利己,内卷互害暗潮汹涌,会不会真的有“老陈”存在、会有几个“老陈”,这都是很大很大的存疑。故事背景如果设定在宝岛,还更可能令人信服些。但无论现不现实,老陈就是个“用爱发电”的理想主义人设,他代表着我们对人性美好的向往,他就是我们的白左。
2.
白左,在我这儿从来都不是贬义词。白左,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个人最早最鲜明的印象来自Nicole Kidman的电影《雄狮》。
《雄狮》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男主出生于印度的一户穷苦人家,儿时被拐卖,辗转周折后,被澳大利亚家庭领养。他成年后凭借童年记忆,在google earth上寻找故乡,最终与生母团聚。

妮可在片中饰演男主的养母,她从印度收养了两名男孩。男主的养兄患有躁郁症,给一家人带来无数的困难、麻烦和痛苦。而男主在成长过程中也叛逆不驯,与父母冲突不断。成年男主沮丧而沉痛地对养母说:我们俩真对不起你。只可惜你不能生一个自己的孩子。而养母的回答令他震惊,养母告诉他,自己和丈夫根本不是不能生育,而是自主选择不生育。他们到印度领养孩子,是想尽一己微薄之力救助贫困儿童走出命运的泥沼。
Give you a chance in the world. That's something.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白左,他们有一种朴素的奉献精神,他们有一份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责任感,他们知道自己 privileged,而他们努力用privilege来做点好事。
白左天真,甚或有时极端,有时害人害己(譬如赤色fifth纵队中的某些人),但他/她们是文明社会的良心天花板。多元社会里,白左不可怕,各方总可以博弈达成均衡。一个没有“白左”的世界是悲哀冷漠的,一个咒骂白左的社会更是没有希望的黑暗丛林。

3.
领养并不都需要白左精神,但领养父母确实是特别富有爱心,这一点好像是不争的事实。生活在海外,身边有许多许多从中国领养孩子的家庭,我实地、近身、长期地观察过那份超越血缘的亲情是怎样地真切、深厚和坚实。
➊ 第一次是在飞机上遇见。我带着半岁多大的女儿回国探亲。邻座的白人女士主动与我攀谈,自我介绍是一名心理医师,这次是去浙江接她的领养女儿,孩子正与我女儿年龄相仿。她给我看照片,问福利院给她女儿起的中文名字“雨欣”是什么意思,告诉我她已经起好了法语名字:Penelope。她左右端详我家小娃,两眼微微发光,抱着逗弄了很久,好像是等不及先提前感受一下她即将到来的中国女儿。
这位妈妈身边还坐着一名5、6岁的亚裔男孩,是她之前从泰国领养的儿子,孩子有多动症,但妈妈极度温和耐心。孩子的爸爸坐在后舱,那儿有他们一大帮“旅游团”团友,都是结伴组团、同去中国接领养孩子的家庭。
➋ 贝拉跟我女儿小学同班,是我们认识最久、也最熟络的中国领养孩子。她一岁半到父母身边,接她的时候,父母为她买了一盒特产珍珠纪念她来自珠江,还把她的中文名拼音保留为middle name。
贝拉家境优渥,瘦高认真一丝不苛的妈妈是律师,矮墩墩笑面老好的爸爸做生意,说意大利语的外婆和奶奶都健在,还有一堆表哥表姐陪着玩。贝拉妈妈每年都为她精心筹办生日会,十多年如一日,她是我们那群同学妈妈中公认的对孩子最有耐心的一位。
如同大多数中产家庭的小孩,贝拉上好学校、学钢琴(弹到5级觉得压力太大,不开心,妈妈就让她放弃了)、学芭蕾(小学时常入选在本市芭蕾舞团年度圣诞演出《胡桃夹子》里跳小老鼠群舞)、学溜冰、擅长画画(是班上美术最优的孩子之一)、擅长手工(自己在家裁剪缝纫做裙子)、还热爱日漫热爱vocaloid……有趣的是,尽管没有血缘,贝拉的个性却很随妈妈,文静淡定但不沉闷,人缘好但不跟谁形影不离(她妈妈说过于紧密的BFF会感觉窒息)。还很有趣的是,我们常常playdate,发现贝拉还真就有个中国胃,爱吃馄饨、爱吃红烧肉。——看着她就这样掌上明珠一般地长大。
➌ 我的女儿是个swimmer,按常规,我们家长要做义工volunteering,主要是参与游泳比赛的组织和运行(officiating)。做久了,会跟别的游泳家长熟识起来,而塔伦的父母就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人。
最早见到塔伦,她就是个大孩子了,高壮健朗,五官端正,笑容明亮,不多话但很随和,游泳队的小队员都很爱围着她转。塔伦的先天条件不错,游泳颇有潜力,但她个性有点懒散,不大拼。据说在学习上也很随意,但父母对她显然要求宽松,并无苛责。我们搭过好几次塔伦妈妈的车,感受得出她们母女相处是一种很随兴的自在状态,没有紧绷度。
塔伦的妈妈从事金融工作,她貌似不苟言笑,但接触之后会发现她其实很开朗、很直言、很热心肠。塔伦的爸爸长得像罗宾威廉姆斯,是一名小学体育老师,他积极从事各种志愿者工作,也坚持环保,他家离学校很近,他连冬天也骑自行车上下班。我跟他们夫妻分别搭伴当过很多次计时员(timer),边干活边聊天,每每愉快畅怀。我不社恐,但内向自我,是个谈话终结者,然而跟他们在一起,却总有安心、放松的舒适感。
塔伦来自昆明,家里还有个弟弟,来自江西。塔伦父母两次去接孩子的时候,还专门从福利院那里询问情况,去了遗弃地点(一个是火车站,一个是长途汽车站)摄像记录。我不知道他们是为了孩子今后想寻找亲人保存历史信息,还是单纯想给孩子一份完整的人生记录,但他们的这种郑重其事也许正是良性文明教会人们的一种尊重历史和保存真相的态度吧。(不过,塔伦对中国没啥兴趣,更别提什么万里寻亲了…… 😂 )
塔伦的弟弟有点亚斯伯格,人际交流容易发生冲突,肯定比电影《雄狮》里的男主养兄情况好,但对父母教养也是个挑战和难题。塔伦爸说起这个来多少有点操心,但并不愁苦。
塔伦父母可能比较接近妮可演的白左养母。塔伦妈告诉过我,他们夫妻俩自己都是在领养家庭长大的。也许他们也是放弃生育、选择领养?不得而知。
➍ “案例”还有很多,不一一历数了。
4.
如果说领养只有西方人愿意、我们东方式的亲情必须是唯血缘至上的,那么《小偷家族》与《如父如子》的表达和主张就是鲜明的反例。故事对亲情的定义超越了生物性和传统性,强调人心开放和情感滋养,推崇人与人之间的悲悯和契合。我们看到,他们是真的走出了唯血亲论的农业文明,他们的社会文明程度已然更上一层楼了。
如果说《小偷家族》只能代表日本,那么宝岛的进步便是我们华人世界的一线曙光。看过宝岛名嘴黄光芹的领养经历,看到宝岛人越来越有意识地关注“问题家庭”出身的大龄儿童,真让人感佩。
黄光芹1965年生,历经3次婚姻,42岁开始求子,7次试管失败后,决定领养。然而,进入2010年代后,宝岛生育率连年下跌,全球倒数甚至垫底,可想而知婴儿领养大排长队,绝非易事。黄名嘴夫妇转而考虑收养大龄儿童,终于在2016年迎来了8岁的儿子。孩子出身很辛苦,1岁半由生母带离原生家庭, 不久后进入育幼院,而后辗转经过几个寄养家庭,平均两年就得换一个家。刚来黄名嘴家时,瘦小的孩子只有19公斤。幸而母子父子有缘,试住半年后,正式到法院申请领养。站在法官面前,孩子一时间沉默不言,最后说了一句“我感觉到很幸福”。
华人传统领养大多有这么几个要素:➊血亲➋婴儿➌身世清白。而今天的宝岛能有越来越多的领养父母愿意超越血缘界线,将关注投向弱势群体,把爱心灌注在那些 less fortunate的孩子身上,give them a chance,真是文明的进步。还可以看到的是,他们的社福机关运作有效,同时,各种民间基金会广泛铺开,整个社会是鲜活有力的。
注:寄养(foster care)与领养(adoption)是不同的。寄养是暂时性的,短期的,寄养的孩子监护权仍然属于原监护人,寄养通常由国家机构管理,接收孩子的寄养家庭会拿到国家补助。领养则是永久性地获得孩子监护权,领养家庭通常要为领养程序支付费用。

5.
《隐秘的角落》的好看,是美剧水准的好看。虽然触碰心灵的情节不多,但它整体制作水准之高对我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惊喜。国产剧看得少,可能少见多怪,但我觉得这就算是里程碑了吧。制作水准体现在方方面面,我最激赏的有两点:一是表演,二是台词。
表演不用说了,大家都是交口称赞的。我最喜欢这两位:张颂文,王景春。张颂文也是娄烨爱将,但他比秦昊更优,他的表演更深沉、扎实和灵动,可惜没有主演过。王景春还不到50,不仅把退休民警演得妥妥贴贴,把人物的善良演出了来龙去脉、起承转合,更是给老陈这个角色赋予了一丝欢乐喜感,可爱极了。好演员会让人看得心都跟着颤动。郝蕾、任素汐、颜丙燕、张颂文、王景春……他们的春天在哪里。
台词向来是国产影视的弱项,要么空洞、全是碎嘴垫场话儿,要么做作、不接地气不说人话。而《隐秘的角落》打破了我的老印象,不说多么精彩吧,但看得出剧本台词是扎扎实实用心写的,很难得没让人听出全身鸡皮疙瘩。每个人物说每句话,无论是大段独白、还是过场说几句话,都言之有物,有头有尾,有内在逻辑,也有生活气息。譬如张颂文在牌桌上神气活现地满嘴跑火车;譬如他几次与儿子相处,你来我往的交流;譬如秦昊在书店第一次偶遇朱朝阳,随口两句对话;譬如家长会后朝阳妈妈与老师的言语交锋;譬如王瑶到朝阳妈妈单位哭闹,两人剑拔驽张的对质……
至于说主题,我觉得不妨把本剧视为大陆版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只不过他们从善的那边丈量过来,我们在恶的这边丈量过去。单论主角,还会不禁让人联想到“北大学子弑母案”。
至于说剧情bugs,这就没有客观标准了,主要看你的接受度,各大美剧照样有bugs。我个人觉得“救白血病弟弟”这个动机设定最薄弱,但不走原作的暗黑方向,要打光明牌,那好像也想不出更有说服力的说辞了。我想只要全剧内容基本自洽,还是能接受的。
至于说结尾……反正我就按小说原作方向来理解了。

6.
我是一名资深悬疑迷,当下的国产悬疑作家看过周浩晖、紫金陈、雷米和法医秦明。
毫无疑问,我个人认为周浩晖是最出色的。论故事构造、人物设定、悬疑设定、线索推进、兜底反转和叙事抒情,他的作品都算得上丰满、沉稳、出奇和引人入胜,是相当规范的悬疑小说。可惜,也许因为太规范了,其影视改编反而没有大火起来。他的小说里,我要特别推荐一部《烟花三月》(又名《斗宴》),风格极其古龙,聪明,好玩。
紫金陈是我的本科校友,甚至算是专业接近的学弟,他的小说当初我也是热烈地扑上去看的。可惜,口味不合,谋杀官员系列没看完就弃了。文字略嫌粗鄙之外,他的悬疑元素也都比较粗糙,完成度不高。
这次看完《隐秘的角落》,赶紧找来《坏小孩》补课。一口气看完,确实有了全新感受。紫金陈小说最可贵的是一股毫不宛转、直刺人性/社会黑暗面的恣意、莽敢与市井气,这是我们的铁锅文艺最欠缺的真实,真实才有力量。有豆友评论从《坏小孩》文本中解析出心理层面的弑父意义,相当精辟,可以类比于《格林童话》的荣格心理分析了。虽然紫金陈这位几乎从不阅读人文书籍的理工直男不曾有过如此创作意图,但他原生态的直觉写作能为现实记录与人文解读提供这么好的素材,也是贡献。
-
迷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7 10:29:41
-
奋斗的大象🐘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7 07:59:57
-
改喝茶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7 06:10:35
-
WX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6 00:25:59
-
迪士尼一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4 10:59:55
-
Shuy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0 16:32:56
-
千寻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9 02:26:37
-
李果汁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7 12:17:44
-
豆友179517267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7 10:57:48
-
木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5 12:30:49
-
古宋松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5 11:28:31
OPPY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门罗笔记 ✦ The progress of love(1/11) (7人喜欢)
- 心血来潮读读书 | 2025(1/4) (5人喜欢)
- 悬疑阅读流水账 | 2025(1/4) (5人喜欢)
- 油管笔记 ✦ LGAT 心灵课程的陷阱 (13人喜欢)
- 第二次 move on (2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