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不卑不亢地面对这世界》水木丁 著
把你的自我放到社会、群众、宗教,甚至整个宇宙中去,让你看清你自己。
大多数社会成员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把达到集体的标准当作个人意愿来接受,除非他有意识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否则很难真正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到底需要什么。这就是社会生活反过来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一个可以很清楚地分析大数据的人,依然有可能无法与他人沟通,无法真正地认识自己。
个人需要很大的勇气去坚持自己,去过一种真正符合道法自然的规律的生活,而非群众观念的共识下的生活。
只有每个人都能找到那个真正的自我,每个人都能按照自我的意志去活着、去思想,每个人都成为独立的个体的人,会想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乌合之众的迷局才会被破解,而不是害怕群众,把群众都当作乌合之众,剥夺他们的权利,禁止他们发言。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理解,人的心理都是有自己的原因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弃绝尘世并不是最终目的,若灵修变成不食人间烟火,就成了另一种走火入魔。
人的生理有差异,道德观有差异,对自我的认知有差异,最后做出的选择当然也有差异,不存在每个男人或者女人都一样这种事。
咨询师是人,不是神,不是威权。
人类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是天生的,是一种本能。
对自己的接纳,承认并且允许自己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存在。我接受我脾气可能没那么好,是有攻击性的,接受自己是有私心的,也允许自己有无情、冷漠的一面,我允许自己有这些在外人看来不那么美好的一面。
当遇到一些人和事的时候,比如为自己争取利益时,我可以相对清楚地看待自己,能接受自己的行为到什么程度,那么这个时候,我会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选择。比如,我有些嫉妒某个同事,我可以坦然地承认和面对自己的嫉妒,我明白并且接受自己其实是想成为对方那种人,取得对方那种的成就,那么我会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利的方式,比如不伤害对方,必要时也可以远离对方,同时正视自己的欲望,更努力地去争取,用正面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在做一些好事、帮助他人时,如果超越了我能承受的底线,我的自私完全无法允许我去做超出这个范围的事,我就不去做,我不会因此觉得愧疚,不会逼迫自己去做个好人。
虽然看上去都是做一件好事,但是我承认自己的能力和心理上对这件事的接受程度有限,我是客观真实地评价我自己的,我没有那么挣扎,不做也不会感到愧疚,做了也不需要别人感谢,我就图一个高兴,我很开心。
当我们肯承认自己也有自私的一面时,我们去做一些好事的时候,才不会总惦记着别人怎么不回应我、怎么不感谢我、赞美我。
不是道德让你必须谦虚,而是你全部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解决了。这就是当一个人人格完整健康的时候能做到的知行合一。我不自我审查、自我批判、压抑和攻击,对这个世界也必然少了许多恨意的投射,也就不需要忍耐,真正地对人、对世界都更宽容。如果一个人永远摆一个虚假的人设在外面,内心世界却压抑自己的多面性,或者不承认自己的立体性,那么这个人的内在人格其实是不完整的。人们不接纳自己的时候容易产生内心的冲突,演变出心理不健康的后果。
对自己诚实,要客观地认识自我,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善和恶,把自己当个人,最终受益的将是我们本人。有句话说得好,善良是一种选择,什么人会面对善良的选择?那些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有善恶、能够擦亮眼睛做出选择的人,才会真正地去权衡利弊,做出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选择,而不是毫无意识地被欲望摆布,也不是毫无意识地去维护已经让自己觉得压抑和痛苦的人设。而那些坚信自己人畜无害、对内心的阴影面毫无意识的人才是可怕的,做起恶来可能会是更巨大的恶。
只有自己有能力主动地做出改变,才会让一切皆有可能。
苹果的产品当然是好的,但是这个世界上好产品无人问津的也很多。我们之前分析过乔布斯本人,他其实是位心理大师,它不仅了解产品,也了解人性,特别是能够感受到当时西方社会的集体潜意识,他可以直击人心。而且不管谁反对,他都会坚持自己的选择,这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做出来的事情。
我们需要亲人、爱人,孩子、朋友,哪怕是猫猫狗狗,也是你和这世界联结的一种方式,因此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够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是很重要的。个体是有残缺的,我们需要他人,这并不丢人。认识自己,锻炼自己的共情能力,不是为了达到某种道德上的优越感,而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处理自己的关系,在人世间有根,不至于活得太飘。
当你能认识自我,最终实现你自己、成就自己的时候,你就是神在这个世间实现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