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内心的野兽
人要怎样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我们曾听到这样的典范:事业成功、家庭和谐、拥有舒适的物质环境、拥有受人尊崇的社会地位。如果有人坚决放弃这闪闪发光的一切,放弃拥有的安全和稳定,只为追寻心中缥缈的理想,他的人生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又会得到什么?《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或许会给我们答案。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一生。他的前半生是一位兢兢业业、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拥有让人羡慕的家庭、贤惠的妻子、聪明懂事的孩子。但一夜之间,他突然决意抛弃一切,从伦敦去了巴黎,没有任何理由,不留任何余地,只为了去那里画画。面对妻子的苦苦挽留、面对朋友的善意关怀、面对情人的炙热爱意,他一概冷漠待之,甚至报以嘲讽不屑的态度。最终,他来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岛屿,在那里他摆脱现代文明的束缚,得到灵魂的安宁和自由,创作出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在得知自己时日无多之时,他嘱托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烧了自己生命最后的作品,留给世人无尽的猜想和惊叹。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大名鼎鼎的印象派巨匠保罗·高更,他的巨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就是小说中斯特里克兰毁掉的最终的作品。与现实中曾为疾病缠身、穷困潦倒、至亲离去自杀的高更相比,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则是更为纯粹的艺术家——对于物质和世俗的一切视为粪土,为此吃尽了生活的苦头,肉体成为他摆脱不了的枷锁。对于死亡,包括他自己的死亡,斯特里克兰格外超脱和淡然,因为他已经在最终的绘画中完成了自己对生命和宇宙最伟大的洞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与其说毛姆写《月亮与六便士》是对高更的一生的猜想,不如说他是就“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这一命题作出的观察、探索、推理和回答。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这样解释自己为何抛弃一切、选择绘画:“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反正他得挣扎,不然就得淹死。”这种本能既是上天的恩赐也是地狱的恶魔,是斯特里克兰心里的野兽,狠狠地攥住了他和他的命运。正如小说中所言,“有些人追求真理,坚定不移,为了实现它,不惜将他们自己的世界完全推翻。”斯特里克兰任由这头野兽狂奔,带他走向未知、冒险、深渊,让它折磨肉体,以达成精神上的献祭——越是困苦就越激发他心底里对绘画的狂热和心中对美的阐释。他死死抓住这唯一使他活着的意义,将生命的所有奉献给他内心最原始的冲动和本能。
我们的内心里,又何尝不住着这样一只野兽。或许,它不像斯特里克兰的那只那样疯狂,但它在我们的心底时常搅动着,想要冲破一切世俗的牢笼,想要告诉你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有时它野蛮而愤怒,嘲笑你的懦弱和妥协;有时它冷漠而邪恶,刺痛你的无助和平庸;有时它自私而无情,想毁灭一切包括你自己……但你知道,这所有的不安、不甘、不休才是自己,才是自己永不停步的动力。文明社会的一切只想教会你如何驯服、压制这头野兽,却从不期待你和这头野兽和平共处。解脱规矩、身份、世俗眼光的束缚、放弃物质和现实的安全和舒适,只为与心中的那头野兽一同奔跑、一起追寻遥不可及的一轮明月,需要多大的决绝、勇气和毅力!恐怕只有高更和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极致的天才,才能承担得起命运给与的一切幸运与不幸,平息心中的那头野兽,找到最终的安宁。而对于芸芸众生,作者给出一剂良药:
“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无需让我们心中的野兽安睡、更无需放任它肆意伤害,但我们需满怀勇气去探寻生命的真正意义。小说中,作者描绘了几类人的人生:一类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和亚伯拉罕医生,放弃一切的利益和世人评价,以追求内心的美好与纯粹,对世俗嗤之以鼻;一类是斯特里克兰太太和亚力克·卡迈克尔爵士,掌握和利用文明社会的规则,对世俗的定义和成功极力追求;还有一些是平凡而个性的众生,画家德克和他的妻子布兰奇、布吕诺船长、鲜花旅馆老板娘蒂阿瑞库、特拉斯医生……他们在生存和生活之间努力挣扎,他们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左右摇摆,他们有的善良却软弱、有的沉默却炽烈、有的圆滑却热心、有的聪明却缺乏智慧……毛姆试图用纷繁的人生和观念去解答理想与现实、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探究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联系。
我们无需评价他人的成功与失败,也不要听信别人队我们的轻易评价——没有人能决定我们是谁。想到一位快乐的朋友说起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平安喜乐”,却被身边人嗤之以鼻“这也算理想!”我却为这样的理想感到触动,更为这位朋友每天坚持为自己的理想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小事感到钦佩,在别人焦躁不已的时候,她活得是那样洒脱和心满意足,怎么能不让人羡慕!在自己人生的价值坐标上,除了我们自己,谁也不能帮我们定位幸福的坐标。
所以,不管人生面临多少苟且,哪怕只有一次,也要追寻心中野兽的指引和暗示,坚定地迈向我们心中的价值所在。就像邹振东教授曾在厦门大学2016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说的那样:“你人生一百次的谨小慎微,要有一次拍案而起;人生一百次对的放浪形骸,也要认真地爱一次;人生一百次不越雷池一步,也要潇洒走一回!”在人生的内存,给自己,给挚爱,留一个百分之一的空间,不随波逐流,哪怕是一个爱称。
祝我们爱得起、恨得起,赢得起、也输得起,剩下的交给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