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亲人死亡却没能见最后一面的遗憾?(附 关于死亡学习的书和电影)
记得有位ww作者曾经写到,因为自己非当地原住民,很多家族亲戚分隔不在一起,所以直到她五十多岁,才第一次面对死亡,对于她来说,是幸运的。从小因为门衰祚薄,我也很幸运的没有经历死亡,直到前天,丈夫的父亲去世,让我猛然经历亲爱的人的死亡会给人带来多么大的震动。

01
前天晚上,夫家里突然打电话来告知“爸爸快不行了”,但是我还抱着一丝的侥幸心理,以为还可以撑几天,或者撑到夫回去。从接到消息的那刻开始,夫就一路狂奔到机场,在机场坐了一整晚,赶上早上最早8点20的飞机。
无法想象夫当时是怎么从接到家里的电话,然后慌乱的挂上电话,从实验室出来赶去的机场,又是怎么一种心情,一个人在凌晨的机场,等到天亮等待第二天最早的一班8:20的飞机。
我不敢想象当时夫赶到家门口时,看到家里拥挤的人群,是什么心情,是远远看到,就眼睛酸了吗,还是脚似乎千斤,是祈祷还是抗拒的去一步一步的去验证自己心里的想象。
夫的父亲当天晚上9点47分,就已经走了,还没来及等到看儿最后一面,夫的父亲即使在最后一刻求生欲望都很强,一针止疼药可以管3~6个小时,可父亲却在一个小时里打了6支,可是还是没等到。
对夫来说这是一生的遗憾。
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面对至亲的人的离去,才发现死亡是人生最深邃的裂缝,最神秘的破碎,最难解的灭绝,亲爱的人的离去会给人带来多么大的震动,可是我们从小达到接受过很多教育,却没有一种教育教我们去面对死亡。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的文化里,死亡是最讳莫如深的,因为它不吉利,想着晦气,连看到”死“这个字眼,都会让人胆战心惊,听妈妈说,当年她父亲去世的时候,孩子都不让进到父父亲的房间里,因为怕父亲去世时,最后的一口气,“过”给小孩。这是几千年的时间给人们对于死亡的忌惮,心照不宣的默契遵守。
02
记得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一文里曾写道:
……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母亲的遗言是希望他好好活着。

人生就像《少年派》里说的,“人生就是不断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在一起时善待彼此,就是好好告别了。并且只要活着的时候拥有美好的回忆,我想在最后一刻也是怀揣着这些回忆逝去的。生生死死,一个轮回,只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了,先走的人一定在另一个地方等待着,再次重逢,然后,再次成为我们的亲人。 再过若干年或者是另一个宇宙空间,我们这些人还会重遇。宇宙那么大,一个空间的暂时分开不意味着完结。所有人都会经历这一切,然后我们都会再次遇见。
03
记得墨西哥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非常催泪场景就是那个弹吉他的骷髅老爷爷,他颤颤巍巍的靠在河边的一边弹吉他一边吟唱,慢慢化为花瓣将要消失的那一幕。而消失的原因竟然是,人间没有人还记得他,没有人再供奉他。


有人说:“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那么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怀念你的一生,然后你在社会上被宣告死亡;
而第三次死亡,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真正的死去。”
所以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爱的记忆消失前,都请用力的记住,只要我们记住他, 他就不会永远消失。

附 关于死亡学习的书和电影
书籍类
1、《直视骄阳》
作者为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心理治疗界公认大师。
一个心理学大师又是一个75高龄的老者,深入浅出探讨人们心中普遍存在却被长期否定和压抑的死亡恐惧。看看章节内容:死亡之痛、识别死亡焦虑、觉醒体验、观念的力量、通过关系克服死亡恐惧、死亡意识:我的回忆录、给心理治疗师的意见:如何治疗死亡焦虑。他说“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并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2、《相约星期二》
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临终前给学生上的最后一门课,课程名称叫人生,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课是葬礼。他的得意门生在其去世前的十四周里,每周二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生命最后的教诲。
3、辜琮瑜《最后一堂生死课》
《最后一堂生死课》对从中西哲学、心理学与宗教的生死观,到死后世界、前世今生的种种讨论,精粹出其中的精华;并提供了悲伤处理、安宁疗护、临终病人的濒死历程、告别式等问题的讨论与建议。
4、余德惠《生死学十四讲》
余德慧教授探讨生死学领域二十年,开创了华人世界第一门“生死学”课程。本书是作者在多年对重症病人的临终陪护经验中,关于生死学的心悟。
5、《超越死亡》
美丽聪慧的女子崔雅,三十六岁邂逅肯.威尔伯,彼此一见钟情。婚礼前夕发现有乳腺癌,美丽浪漫的姻缘成为共同挑战癌症病魔的故事。煎熬五年,肿瘤恶化,终而不治。五年的艰难岁月,夫妻各有各的痛苦恐惧,各有各的付出,也有互相伤害、痛恨。借由静修和修行在相互超越中消融,升华到慈悲与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病者的身体虽受尽折磨,而心却能自在,愉悦,充满生命力。这本书无论作为讲述抗癌病人的故事,还是作为病人与照顾者的指南,或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死亡与濒死的掩饰,对灵性发展的研究都值得一读。
6、《最后的舞蹈》
作者美国死亡学专家,教授美国第一门有关死亡和濒死的大学课程。亚马逊网站20年来最全面的最受欢迎的“死亡百科全书”。关于死亡你所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在这本书里都有详细的解读。读完这本书书后,死亡这位不速之客不会让你觉得恐惧和阴森,而是明白、同情和包容。它会回答你所有关于死亡的疑问,消除你所有关于死亡的恐惧。它还给你有很多很受用的建议,关于如何和你的孩子谈死亡,关于你如何关怀老去的父母,关于你如何度过那些悲伤。他想告诉你的是,请不要对死亡有偏见,他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他并不可怕,甚至他会告诉你,指导你,如何正视死亡,好好活着。
7、《活出生命的意义》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令人惊奇的是,弗兰克尔超越了炼狱般的痛苦,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8、《前世今生-16堂生死启蒙课》
一个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心理医生,用催眠治疗的全过程,真实呈现了一个27岁女病人的N次前生。作者通过这本书与更多人分享生死课程,让人们从现世苦恼中解脱,在现世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感。无论你是否相信轮回,这本书都不会让你失望。它带着你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及时空,追踪宗教、科学之外的生命意义。
9、《体验悲哀》
著名心理学家写的关于如何哀悼丧失、摆脱悲痛的专业书籍。悲痛时期最好的陪伴者。看看目录:当一个所爱的人去世时对死亡的感受,梦作为哀悼工作的路标,压抑和拖延哀悼过程的问题处理(不愿意承认阶段、情绪激动阶段、寻找和自身分离阶段的问题),共生和个性的形成,死亡闯入生命——“告别”存在。
10、《哀伤心理咨询》
香港 陈维栋香港哀伤辅导专家,美国创伤压力专家。写给心理治疗师的书,讲述了如何认识哀伤、辅导正常哀伤、处理复杂哀伤、处理治疗师自身的哀伤等。很实用。
11、布莱恩.魏斯《前世今生-16堂生死启蒙课》
1980年,27岁的凯瑟琳莫名焦虑、恐惧,生活一团糟。无奈之下。她求助于著名科学家、心理医生布莱恩·魏斯。他尝试用催眠疗法。在一连串的催眠治疗状态下。凯瑟琳记起引发她症状的“前世”记忆。
12、托马斯.林奇《殡葬人手记》
诗人林奇在这样的句子中开始了他的个人见证。像所有诗人一样,他,但林奇的在于,,受雇埋葬和焚烧死者。工作之中,他始终敏锐地聆听着透过死亡传达的爱和悲伤的话语。
13、雷蒙德·A·穆迪《死亡回忆——濒死体验访谈录》
临死前的一秒钟,我们会看到什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 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之后为人们揭开了死亡的迷人真相。

14、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
谨以本书献给活着、正在面临死亡或已经去世的一切众生。目前正在度过临终过程的众生,愿他们的死亡安详、无痛苦、无恐惧。
15、傅伟勋《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是傅伟勋编著的图书,本书除了从科际整合的宏观角度把“死亡学”连贯到精神医学、精神治疗、哲学、宗教学乃至一般科学(如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以便揭示“死亡学”研究的现代意义。
16、尤金.奥凯利 《追逐日光》
本书是尤金·奥凯利人生最后旅程的告白。从得到确诊的消息到他辞世中间只有不到4个月,但是其中所记述的心路历程却让人久久难忘。
17、《怕死》
死亡是人类内心最深的恐惧,也是我们这个高智商物种独有的恐惧。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关于死亡的恐惧,对我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且普遍的影响。
本书3位作者,基于长达30年、超过500次的实验研究,说明了这些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死亡念头对我们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意在引导我们学会更好地与死亡斡旋,走向充满勇气、创造力和同情心的生活。
18、 肯.威尔伯 《超越死亡》
本书无论作为讲述抗癌病人的故事,还是作为病人与照顾者的指南,抑或作为一则动人的爱情佳话,或者作为对世界伟大的智慧传统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死亡与濒死的检视,以及对灵性发展意义的研究,都是极为成功的。
19、林恩.德斯佩尔德 《最后的舞蹈》
迈克尔杰克逊下世,卢武铉坠崖,郴州火车站站内事故,法国航班落海,H1N1引发的集体恐慌……煤矿事故、交通意外、校园自杀、医疗纠纷、问题奶粉、集体中毒、名流逝世1H1N1 等。
20、 迈克尔.拉尔戈 《死亡大辞典》
这本书经过系统的调查,收录了令人瞠目的历史细节,囊括了安葬习俗、名人遗言,以及超过400幅各个时代的医学和历史插图。
21、维雷纳.卡斯特 《体验悲哀》
这本书是作者在苏黎世大学提交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心理治疗过程中哀悼的意义》。近几十年来,谈论死亡的禁忌已被废除,人们可以谈论死亡了。
22、《死亡如此多情》
这是一部由百位医护人员共同完成的文学作品。它用叙事医学的手法描述了医者亲身经历的临终故事。我们借此可以重新认识身体和心灵、痛苦和疾病,以及生命和死亡。中国自古避讳谈论死亡,但只有了解疾病、参悟生死,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过好每一天。
电影类
1、《寻梦环游记》
小男孩米格一心梦想成为音乐家,但他的家族却世代禁止族人接触音乐。
在一场意外中,米格尔竟然穿越到了亡灵国度之中,在太阳升起之前,他必须得到一位亲人的祝福,否则就将会永远地留在这个世界里。在那里,米格遇见了魅力十足的落魄乐手埃克托,他们一起踏上了探寻米格家族不为人知往事的奇妙之旅,并开启了一段震撼心灵、感动非凡、永生难忘的旅程。

2、《镰仓物语》
祖辈相传的民俗作家一色正和与仰慕他的青年编辑亚纪子结为夫妇,新婚燕尔,夫妇俩亲昵无间,携手返回一色的出生地镰仓。镰仓是连通人鬼两界的神奇地方,为了照顾病重的丈夫,老婆婆申请变成鬼魂等到丈夫善终,最终一起踏上黄泉列车,成为鬼怪也要守在你身边。告别需要一个过程,库伯勒·罗丝认为死亡分五个阶段,拒绝/否认,愤怒,挣扎/讨价还价,沮丧/抑郁,接受。
坦然接受死亡的存在,把它当成生命质量的一部分,才意味着我们真正主宰了自我。
3、《当怪物来敲门》
自从妈妈进行化疗开始,少年康纳就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梦中总是漆黑阴暗的天气,狂风大作,尖叫声和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紧握的双手让他倍受折磨。他总是做着同样内容的噩梦,直到有一天家里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拥有古老气息的恶魔对康纳说它是由他召唤而来,它要以三个故事交换一个康纳自己真实的故事。康纳并不害怕恶魔,因为他在面对的事——最心爱的妈妈正一步步走向死亡,这是更加恐怖的事情。夜晚让康纳感觉诡异,而他白天的生活也十分难熬。康纳的爸爸离开了他们母子,前来照料他们生活的外婆又与康纳相处的不甚愉快。除此之外,他还必须忍受学校里那些惨淡的日子——老师们夸张的同情以及同学的霸凌。渐渐的,康纳发现恶魔每晚出现的时间都存在一定规律,并且它所讲的意义不明的故事似乎都隐喻着什么,它究竟是死神的使者,还是康纳所期待的出现的奇迹?而康纳一直不愿意与恶魔兑现的故事,其实是他内心深处最黑.
4、《我们天上见》
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代的狂潮正渐渐退去热度。在南方某个古朴的小镇,小女孩蒋晓兰(朱一诺 饰)和姥爷(朱旭 饰)相依为命。晓兰的父母早年下放边疆,在学校她又因与“最大的阶级敌人”同姓而倍受欺负和排挤。破旧的小院是晓兰最为自由的天地,而家里的大衣柜则是她最后的避难之所。早年因战乱和疾病,姥爷几乎失去所有的亲人,因此这个调皮又善良的外孙女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时光缓缓流逝,细雨绵绵的小镇永远带着化不开的愁绪,渴望成为体操冠军的晓兰(姚君 饰)一天天长大,而那个永远牵挂着她的姥爷却慢慢地老去……
5、《相约星期二》
某天,米奇在电视中无意间看到自己大学时代的教授莫瑞接受采访,说自己患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面临死亡的威胁,冲动之下,米奇找到了久违的老师,开始了每周二下午的最后十四堂课……
6、《心灵病房》
本片是叙述一名抗癌女战士,如何从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开始,到面对生命的省思,以及体验生命真正意义,一路辛苦走来,经历许多痛苦,最后勇敢面对死亡,令人为之动容。
7、《遗愿清单》
汽车修理技师老卡特博闻强识,将三个子女培养成才,但代价是牺牲了年轻时要做历史教授的梦想。曾经结婚多次如今却孤身一人的科尔逐渐对卡特产生了兴趣,两位老人在病房中结下了友谊。科尔偶然发现了卡特的“遗愿清单”,他决定运用自己的力量,让那些纸面上的疯狂构想一一实现,去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
8、《蝴蝶效应》
伊万曾经有一个糟糕的童年,因为他行为闯下了大祸,令他童年充满不堪回忆的往事。而事实上,他确实只是依稀记得一点可怕的情景,这些情景一直纠缠着他的正常生活。伊万接受心理学家建议,把琐碎生活记在记事本里,却偶然发现通过记事本回到过去。
9、《翻滚吧 肿瘤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幽默的姑娘熊顿与癌症斗争的经历,在2015年被拍成电影,搬上了大荧幕。而这本漫画由熊顿本人创作,以她治疗的过程和内心感触为素材,讲述了一个癌症患者笑对生活的感人纪实。
在睁眼就是治疗室,入耳就是化疗、吃药、体温、白细胞增减的环境里,她乐观地记录了自己的每一段经历,用画笔细心捕捉了来自父母、亲人、朋友的关怀和生活中的点滴感动。
10、《入殓师》
买了昂贵的大提琴,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小林大悟,经历了4个月的管弦乐演奏,得到的却是“乐团解散”的噩耗与购买乐器的高昂债务。迫不得已,大悟与妻子美香搬到老屋,过着清贫的日子。某日,一则广告吸引了大悟的注意:NK代理公司,帮助旅行,高薪短工时。大悟来到NK代理公司面试,社长佐佐木生荣话不说就决定聘用大悟,但却对工作内容避而不谈。在大悟的再三追问下,佐佐木社长终于道明:是入殓(日语Nou Kan)工作!
11、《姐姐的守护者》
为了让罹患血癌的凯特能够活下去,父母通过基因技术“制造”了与凯特的基因完美配型的小女儿——安娜。安娜感觉自己只是姐姐凯特的“药罐子”,11年来,凡是在凯特有需要的时候,无论是脐带血还是白血球、肝细胞、骨髓,她都得源源不断的向凯特提供。然而,即使有孤注一掷的妈妈、无可奈何的爸爸,以及身边所有人的爱,凯特的情况还是越来越糟,肾功能的衰竭必须要年仅11岁的安娜捐献出自己的一个肾。这一次,安娜选择了拒绝,并且寻找到律师坎贝尔把母亲告上法庭,她要捍卫自己的身体。然而,法庭上哥哥杰西却吐露了另一番真相……
12、《雨中的请求》
曾经,大魔术师马斯卡雷一次又一次的用自己高潮的技术和精彩的表演震惊世人,不幸的是,一次表演中的失误让他不得不面临终身瘫痪的悲惨命运。在护士索菲亚的精心照料下,马斯卡雷的“瘫痪生活”过的还算不错,与此同时,只能躺在床上的他依然在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语言为魔术事业做着贡献。
13、《深海长眠》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Ramon Sampedro的西班牙人的真实故事,三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支持安乐死的斗争中,并且努力争取他自己死的权利。导演为亚历桑德罗·阿曼巴。影片虽然呈现的是一个人寻求死亡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所表达的却是人性的高贵的一面。对于主人公来说,选择死亡如同选择生存一样,是充满着爱和希望的。
14、《呼喊与细雨》
艾格尼丝、玛丽亚和卡琳虽然是三姊妹,各人内心却有着积重难返的隔膜和疏离。艾格尼丝身患绝症,生命将近,守护在她身边的是女仆安娜。艾格尼丝没有得到过母亲完整的爱,死前妄想让关系紧张的姐妹变得珍爱彼此,却一再事与愿违。
15、《特别响,非常近》
九岁男孩奥斯卡·史埃尔的父亲在911事故中丧生,在他幼小的内心中留下了阴影。无意间奥斯卡发现了一封写着“布莱克”的信封和一把钥匙。奥斯卡认为这是父亲给他留下的寻找线索,钥匙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 秘密。奥斯卡把这一秘密告诉了不会说话的老爷爷。此后的每个周末,奥斯卡开始在五个城区里寻找姓“布莱克”的人。父亲生前跟奥斯卡一起规划了寻找第六城区的“侦查探险”游戏,告诉奥斯卡:不要停止寻找。

16、《时光驻留》
浪漫之都法国,拥有迷人气质的摄影师罗曼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经诊断发现他已罹患晚期癌症,去日无多。突如其来的打击,令罗曼内心百感交集,也许他隐隐意识到即使拍摄过那么多精美的照片,却无法留住行将消逝的生命。罗曼取消接下来的工作,与父母和姐姐苏菲聚餐。纵然事先练习,依然无法道出真相,只得徒劳付诸言语的伤害。此外,他还要面对相守多年的男孩——同性恋人萨沙,接近黄昏的疲惫爱情,可堪这段生死考验?
17、《遗体:面对明天的十日》
安宁祥和的日本岩手县釜石市,平常百姓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可就在2011年3月11日的14点46分,世界地震观测史上最高级别的大地震突然袭来,随之引发的海啸将熟悉的街道淹没,放眼望去一片死寂汪洋。釜石市的另一半躲过灾难,当地一座废弃中学的体育馆被用来临时安放遇难者遗体。泥泞湿滑的体育馆内,原本鲜活的生命气息断绝,专业医生下泉道夫和牙科医生正木明忍痛做着辨认解剖工作,有的人则被吓得呆若木鸡。
18、《死亡实验》
本片以1971年美国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为基础,根据马里奥•乔丹努的小说《黑盒子》改编。出租司机塔瑞克•法德看到报纸上一个征招心理实验对象的广告前去应聘,与其他19名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男性应聘者被分为两组,本别扮演十二名囚犯和八名狱警,实施为时2周的模拟监狱实验,并各获4000德国马克报酬。实验前夕,塔瑞克回到自己两年前曾供职的报社,决定将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情形写成报道出售。塔瑞克在实验中是囚犯77号,他依仗着实验中不准使用暴力的规定,故意挑起事端制造新闻。狱警博鲁斯(贾斯特斯•冯•多纳伊Justus von Dohnanyi 饰)不满塔瑞克的嚣张,在对囚犯的制裁中一步步确立自己的权威。二人的针锋相对为实验带来了不可预计的后果……
19、《7磅》“上帝用7天创造世界,我用7秒钟,就毁灭了自己。” 本·汤姆森向急救中心报告自己自杀的情况。是什么让他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追溯往日,本作为调查员,负责调查部分公民对国家经费的拖欠与申请问题。表面上刻薄的他其实内心充满温情。但没有人能够触及他的内心,本心中到底牵挂着什么?
20、《天堂回信》
1990年代,北京。晨晨(石晨 饰)的爸妈在国外工作,他平日与爷爷(李丁 饰)一起生活。爷爷干了一辈子邮政工作,退休后与孙儿相依为命。一天,祖孙俩把一封已故去的收信人的信件系在风筝上放飞天空,爷爷告诉晨晨:他在天堂会收到的。不久,妈妈(肖雄 饰)从国外回来了,她看不惯公公对晨晨的放任,每天给晨晨布置了英语、钢琴等课程,原有的平静不见了,爷爷搬回了自己的旧居。晨晨日夜思念爷爷,他恨透了什么英语钢琴,整天哭闹不休,妈妈见此若有所思。爷爷的生日到了,晨晨与好伙伴琳琳送来生日贺卡祝福,爷爷带他们外出放风筝,劳累一天后,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爷爷竟然永远“睡”去了......